在这些目的当中,究竟哪个才是特朗普的主要战略目标呢?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在接受CNBC采访时,对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关税战抛出了一连串尖锐质疑:这场关税战的目标究竟为何?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制造业回流,还是另有隐情?若以平衡贸易逆差为目的,关税和它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实际上,深入剖析会发现,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有着多重动机。
2024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前往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的空军一号上接受记者采访。(图源:美联社)
从直接动机层面来看,增加财政收入以缓解美国的财政困境,是特朗普政府的一大目标。通过提高关税来获取额外资金,看似是一种短期内可以增加收入的手段。其次,利用高关税构筑起贸易壁垒,将部分外国产品挤出美国市场,从而为本土企业留下生存空间,助力重振美国制造业。不过这些动机仅停留在战术层面,而且从技术操作上来说,手段和目标、所守和所攻有挺多相互矛盾的地方。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的最新观点为理解这场贸易战提供了宏观视角。他说,当前全球正处于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秩序的系统性崩溃之中。债务国深陷债务泥潭却仍不断举债,债权国持有大量债务资产,但是经济严重依赖对债务国的出口。债务国大量借款、债权国大量出口并购买债务的现有货币模式已难以为继,必然面临调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发动关税战只是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秩序调整的加速器。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图源:路透)
这场贸易战的理论推手、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史蒂芬・米兰的方案被反复提及:一方面,征税成为扭转美国贸易逆差的办法之一;另一方面,通过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多边干预推动美元贬值,以缓解美国贸易逆差,这一方案也被称为“海湖庄园协议”。
更为离谱的是,为缓解美国的债务问题,米兰提出让其他国家配合美国,将持有的不同期限美债置换成100年期无息、不能交易的债券。这其实就是让美国政府的债务违约。此外,米兰还提出,在打破原有国际经贸秩序后,美国计划将经济与安全合二为一,基于多项指标把贸易伙伴国区分为“友邦”“对手”“中立国”,实施针对性的“安全伞”与“关税伞”捆绑策略,强化对中国的打压。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CEA)”主席史蒂芬・米兰。(图源:彭博)
香港学者刘兆佳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认为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是试图彻底阻断中国的崛起进程。美国部分政治精英判断当下是遏制中国的关键时期,企图趁中国经济面临挑战之际给予致命一击。
在这些目的当中,究竟哪个才是特朗普的主要战略目标呢?坦率讲,目前很难判断。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无论是从短期战术动机,还是长期战略动机来看,特朗普发动贸易战背后都有着重塑国际秩序,让各国臣服于美国,维护美国全方位霸权,特别是美元霸权,同时将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的意图。
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一反常态,于4月9日上升至4.5%,反映市场对美元信心动摇。(图源:法新社)
这一胃口不可谓不大。然而,现实的发展很难如他所设想那般推进。从过往贸易战实践来看,美国自身也遭受了不小的冲击,而且美国的国际信誉受损,形象大打折扣。摩根大通CEO戴蒙15日呼吁中美尽快开展贸易谈判,“明天就可以开始”,他说“当前的不确定性对美国的避风港地位构成了挑战”,希望关税和贸易战平息或撤回之后,“人们还能信赖美国”。特朗普政府如果一味用霸凌手段满足自身膨胀的霸权胃口,最终不但无法达成目标,反而会被自己的贪婪崩碎牙齿,让美国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