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40岁男子年收2000万突然失业,高级塔楼被迫卖掉,回老家被父母骂

作者 | nanami

来源 | 东京新青年

日本以整洁干净的街道对外示人,但当街上的人们回到家里时,很有可能面对的是一堆发臭的垃圾……垃圾屋是日本社会一直以来的痼疾。垃圾屋问题成因复杂,有些人是因为心理疾病,有些人是因为和社会断绝关系,还有人单纯是因为不想收拾垃圾。

2024年,因为囤积垃圾造成的垃圾屋问题所产生的纠纷越来越严重(极易引发火灾、虫害),日本总务省开始调查此事,根据日本2023年环境省的调查,从2018到2022年的四年间,全日本关于垃圾屋的事件达到5224件。

500

在总务省的初步调查中,7成垃圾屋的屋主都有着健康或经济问题,6成垃圾屋的屋主独自居住,其中一半都是6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

500

近些年,因为疫情原因,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囤积垃圾的现象也在增长,甚至催生了专门针对女性客户的女性清扫员服务。

500

在过去,提到垃圾屋,人们总会第一时间想到被垃圾堆满的一户建院子和便宜的公寓房,很少听说高级塔楼中也有垃圾屋的存在。

但最近,一位在关西专营垃圾清扫、家电回收、孤独死的清扫业者龟泽范行就分享了一个故事。屋主年轻时曾是大手企业的王牌营业代表,年纪轻轻年收就已经达到2000万日元。

500

当时公司势头良好,职业也有前景,于是他豪掷一笔,买下90平米直通电车站的3LDK高级塔楼房,那时生活滋润无比,他风头正盛,好不得意。

500

(《东京独身男子》就展示了单身贵族的世界)

屋主打算一直做单身贵族,只是没想到命运突然急转直下,他后来接连遇到职场人事关系退职,而后患上抑郁症,从此一蹶不振。即使后来又找到了工作,也因为和新工作磨合的不怎么好,干不长就不干了,后来变得不想再和人交往。自蜗居之后,连倒垃圾都成了一件难事。

500

最早,屋主还愿意定期清理屋里的垃圾,但因为压根不想在中途碰见邻居,他只在夜里偷偷到塔楼的垃圾房里扔垃圾,但就算是在深夜,他还是偶尔能在电梯里遇到人,神经质发作的他逐渐忍受不了遇见任何人,干脆把垃圾都存在屋里,就这样浑浑噩噩靠着网购活着。

当清扫业者来到他家时,就看到了这样一幅奇异的光景:明明是高级塔楼,却有着跟楼内完全不同的画风,2米高的垃圾一直堆到了天花板上,所见之处都是纸箱、杂志、漫画……人在这样的屋子生活,就像仓鼠的巢穴一样,只能随便找个坑睡觉。

500

(现场图片)

屋内的卫生条件也很恶劣,吃剩的饭,喝剩的水就这么随便放着,随地扔的报纸,竟然还成了保护地板的好帮手,在这么差的居住条件下,地板条件还不错。

500

四天的时间里,这个屋子共处理出能装满7台四吨重卡车的垃圾。关键的是,根据屋主不要声张的要求,所有的清扫工作都必须悄悄进行,不能让公寓管理员和邻居发现,也就不能用电梯来搬。因此这些垃圾是分多次从27层被搬到1层的,这里心疼清扫人员三秒钟……

500

当清扫人员把垃圾都运完之后,更加奇葩的事情发生了。从27层手动运下7卡车的垃圾,外加清扫房间费用,这价格自然不菲。但屋主表示没钱,储蓄的家底要用光了,也贷不出来款。屋主表示,也许死了更好,死了保险就能赔钱,吓的清扫人员帮他想想别的办法。

500

最后,因为这件清扫公司也有买卖房屋的资质,最后买下了这套塔楼,用这笔钱来抵消清扫费用。不过相应,这位40多岁的屋主只能回父母家住了(因为也没有钱租房),搬家的费用也由这间清扫公司一起做了。

500

当屋主回家时,他年迈的父母震怒:“不争气的儿子!恬不知耻回来干什么!死了算了!”屋主痛哭,现场一度陷入尴尬之中。

2010年,日本NHK推出了一部十分有名的纪录片《无缘社会》。白天街道的日本秩序井然,人们按部就班生活,但当夜晚来袭,绝望的人们渴望与人交流,在电话里倾吐着自己在都市之中无法安放的孤独。

500

“没有任何人来帮我,已经到极限了,孤独得难以忍受,我的心快要碎了”。

“心里就像生活在一座无人岛上,就是孤独啊,就算我死了都不会有人注意吧”。

“苦闷的夜晚我就会打电话,即使没有人接听,光听到那提示音,也让我觉得好像和别人有了联系”。

……

所谓无缘社会,指的是许多日本人没朋友(无社缘)、和家庭生活疏远(无血缘)、和家乡隔离断绝(无地缘)的生活状态。无缘社会直接引发的就是日本居高不下的孤独死问题。日本高龄孤独死人数据警察厅推计一年有6.8万人,这些人在死去之后骨灰都不一定有人来认领,最终只能被埋入公共墓地。

500

孤独死的问题已有不少纪录片报道,在油管上,也有业者会记录下孤独死的清扫现场。进入屋内,除了尸体的臭味以外,屋内所有的东西都和生前保持一致。观看这些节目,观众能直观感觉到生命的无常,房间的摆件、家具的选择都证明了屋主生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500

但如今,这个房间唯一的“主人”,只是被褥上一个模糊不堪的红色印记。

500

业者为观众展示了冰箱,房间内只有大量的水,因为屋主拿到食物就会马上吃完,因此冰箱内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500

住在高级塔楼内的垃圾屋屋主,曾经设想的自己的末路也是孤独死,但没想到,因为家里的热水器坏了(热水器设置在室内),他没法洗澡,于是不得不让人来修,又因为放热水器的门被垃圾堵死了。害怕这样的房子让修热水器的人修会传出谣言,于是才有了开头请人打扫的一幕。

500

“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就好像身处在一条漫长黑暗的隧道之中,和谁都没办法倾诉……”屋主这样说道。这种描述让青年君想到之前看过的采访日本就业冰河期亲历者的纪实文学,受访者原就职于某银行,好不容易在月底最后一天达成业务目标,醒来又要面临下个月的配额任务,每天被恼人的上司、工作中的压迫感催逼,身边的环境暗黑看不到希望,就像身处在漫长隧道之中。

在这个高级塔楼故事的评论区,有一条留言分享了自己亲历的一间相似的垃圾屋。屋主高学历、在有名的组织任职,但从工作岗位退下后,便这样在家里不出来,最终因为生病孤独而死。

500

(自己住的公寓最近也发现了同样的垃圾屋,所有者以高学历在有名的组织工作到退休,但一生独身,退休后处于社会的家里蹲状态。结果最后因病孤独死。居民报告上说“没有亲属”,行政方面进行了调查,远方还有一个兄弟,由于长年疏远而拒绝认领遗体。在宽敞的室内,长年的家产和邮购时积攒的东西,完全没有处理的垃圾一直堵塞到天花板、浴室、厕所内,无法行走。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忽视状态吧,高龄独居者增加的日本,这样的事情很普通。不被继承而以死亡者的名义放置的房子好像也有很多。)

在日本纪录片或相关影视作品结尾,通常鼓励人们通过自发和他人建立联系来打破这样的困境。但这样的说法终究是理想化的。孤独死本质是老龄化社会,传统家庭结构被打破之后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这样的问题不通过制度迭代,仅仅通过个人的意志,所起到的作用杯水车薪。

500

据预估,日本2050年独居占比将高达44%,专栏作家荒川和久表示,与其害怕不确定的未来,不如从现在着手,制定“即使一个人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死去,也能确保自己的遗体被发现”的机制,以及“允许人们在有生之年托付后事”的服务。

2023年日本参议院通过“孤独、孤立对策推进法”,2024年4月起实施。面对孤独问题,日本仍在探索之中。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