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信用卡陷虚假宣传风波,原价回收承诺成空谈
在近期的一起消费者投诉事件中,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据凤凰网财经报道,薛文,一位普通的银行客户,成为了这场风波的主角。他花费5980元购买的熊猫纪念银币,如今却陷入了原价回收难的困境,引发了公众对银行诚信度的质疑。
据凤凰网财经报道,2023年4月,薛文接到了自称是北京银行信用卡客服的电话,推销一套熊猫纪念银币,年份从1982年至2022年共40枚,每枚3克,售价5980元。客服人员热情洋溢地介绍了这套纪念币的收藏价值和市场前景,甚至承诺如果客户后续不想要了,可以联系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进行回收或转售,且保证最低原价回收,没有期限。出于对银行信誉的信赖,薛文决定购买这套纪念银币。
客服告诉薛文,为了让客户持续使用北京银行信用卡,购买纪念银币必须办理分期,5980元分12期,每月还款498.33元,账单自动推送到掌上京彩APP。截至2024年4月,薛文购买纪念币的5980元已还完。
然而,当薛文决定不再持有这套纪念币,并联系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要求回收时,却遭遇了推诿和拖延。客服人员告诉他,银行与发售公司是合作关系,需要由发售公司来处理回收事宜。这让薛文感到困惑和不满,因为当初承诺回收的是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而非第三方发售公司。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经过询价,他发现这套纪念银币现在的市场价值仅为1000元左右,远低于他购买时的价格。
薛文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期,有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反映类似问题,称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在推销纪念币时承诺原价回收,但在客户要求回收时却拒不兑现承诺。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银行的信誉和形象。
面对消费者的投诉和质疑,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并未给出明确的回应和解决方案。这种沉默和推诿的态度,无疑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和愤怒。如果银行在营销活动中不能兑现承诺,那么这种营销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消费者购买的是银行的信誉和服务,如果银行不能履行承诺,那么消费者就会对银行失去信任。
此外,这起事件还暴露出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外包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果向薛文承诺原价回收的是外包人员,那么银行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银行对外包应负有监管责任,确保外包人员的行为符合银行的规范和标准。如果外包人员不能履行承诺,银行就应该承担责任并解决问题。否则,银行就会因为外包管理不善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银行的信誉。
综上所述,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在这起虚假宣传风波中难辞其咎。银行应该正视消费者的投诉和质疑,积极履行承诺并解决问题。同时,银行也应该加强信用卡业务的外包管理,确保外包人员的行为符合银行的规范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重建消费者的信任和维护银行的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