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什么怂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4月9日深夜,特朗普的态度出现惊天逆转。
他宣布对除中国以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关税暂缓90天,并且将基础关税降为10%。
另外,因为北京的强硬,特朗普将对华关税加征到125%。
仅仅在2天之前,特朗普还信誓旦旦声称绝对不会取消对等关税,
那么特朗普为什么突然就怂了呢?
一切都要从4月7日说起。
4月7日,因为中方强硬的反制,同样对美国商品加征34%关税。
当时特朗普就放言,如果中方不在24小时,也就是4月8日前取消加征的关税,那么特朗普将对华产品加征50%的关税。
4月8日凌晨,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在推特上官方账号突然@特朗普的社交账号。
虽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含义却是非常明确的——
4月8日到了哟,然后呢?
首先我们要清楚,中国外交是最讲究纪律性的。
如此重大的外事行为绝对不可能是某个人临时起意的恶作剧,几乎可以肯定,这就是组织行为。
好吧,如果这是中方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那么做出这个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当然是毫不含糊地告诉特朗普,中国人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特朗普不管是要挑起关税战还是贸易战,我们都会奉陪到底!
特朗普本来公开威胁中方必须在4月8日前取消加征的关税,否则美方会再次给中方加征50%关税。
结果到了4月8日中方并没有取消加征的关税。
在这个时候,特朗普就有两种选择。
其1,兑现承诺,再次对华商品加征50%关税,这种可能性我们暂定是80%;
其2,暂时不实施升级关税行为,寻求与中方谈判解决,这种可能性我们暂定是20%;
但是因为中方驻美大使馆官方账号就这么直接怼在特朗普脸上,特朗普还能做什么选择?
特别是特朗普之前一直公开声称,中方会妥协的,会给他主动打电话的,结果电话没等来,等来的却是社交媒体的一个@!
所以,特朗普后来的报复性对中方加征50%关税,就是一种必然。
特朗普对华产品关税再次加征50%导致两个结果。
结果1,这里略,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我的知识星球文章《特朗普被摆了一道》又详细阐述。
今天我们重点讲一讲结果2.
结果2就是欧盟态度的转变,这个很关键。
在特朗普向全世界挑起关税战之后,欧盟与北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
4月8日之前欧盟与我们沟通的主要态度还是劝解,希望我们保持克制冷静,尽量不要与特朗普尖锐对抗。
毕竟中美不仅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而且还是最大的生产国与消费国。
假如中美直接掀桌子大打出手,全球现有的经贸体系就可能会彻底瓦解。
全球经贸体系一旦推倒了重来,那么所有国家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欧盟的想法还是尽量满足特朗普的部分诉求,让全球经贸体系回到原来的轨道。
欧盟这个意见,我们不能不重视。
特别是中美关系急剧恶化的时候,欧盟就是我们必须要争取团结的对象。
但是4月8日,特朗普疯狂的对华商品再次加征50%的关税——累计关税达到104%的时候,我们也被迫奉陪到底,给美国商品加征50%关税。
站在欧盟的立场,中美尖锐的对立已经无法调和了。
更为重要的是,中方硬怼美方赢得全世界民众普遍赞誉。
境外社交媒体上绝大部分欧洲网民也纷纷给中国点赞,这就给欧盟造成很大的民意压力——
既然中国都可以对美国的挑衅以牙还牙强硬对待,为什么欧盟各国却要选择妥协?
在这个关键时候,特朗普还送上一记神助攻。
4月8日,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得意洋洋说道,现在有50个国家来找我们谈判,他们排队来亲我的屁股,恳求我:
先生,只要不加关税,让我们做什么都行!
特朗普这个对各国谈判代表羞辱式言论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到全世界。
世界舆论哗然,欧盟民众简直就要炸了。
这下欧盟各国领导人被汹涌的民意架在火山上烤了。
所以,4月9日晚当中方宣布将美国商品关税加征到84%几小时之后,这就逼得欧盟不得不跟随中方表示强硬——
欧盟内部投票决定对美所有商品加征25%关税。
现在轮到特朗普出牌了。
特朗普对全世界挑起关税战本来就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我们不谈美国内部持续不断的抗议浪潮,不谈特朗普团队内部的严重分歧,比如马斯克就公开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表示反对。
我们就谈特朗普最在乎的两个领域。
一个是资本市场持续暴跌。
美股不但关联着美国一半以上民众的家庭财富,而且还与美国人养老金捆绑。
美股持续暴跌,说特朗普没有压力那都是胡扯。
一个是美债收益率这几天出现异常的上涨。
三天时间上涨30个基点,这说明有投资者在大规模抛售美债。
美国在6月有6.5万亿美债到期,到时候又要借新债还旧债,现在美债收益率这么持续上涨怎么得了?
假如投资者持续抛售美债,美债收益率持续上涨,真到了6月美债出现流动性危机怎么办?
所以,欧盟的强硬反制关税成为压垮特朗普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朗普对全世界实施对等关税后就警告各国——
如果不报复,这就是最高关税,如果一旦报复,将面临美国更高关税的惩罚。
但是,现在欧盟也开始采取强硬措施,宣布对美商品加征25%关税,特朗普该怎么应对?
如果继续保持强硬姿态,那么特朗普就必须对欧盟商品再次加税。
但是如果特朗普这么干,大概率会逼迫欧盟升级对抗措施——中方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特朗普对华商品加征54%关税的时候,国内还有希望谈判解决的声音。
但是特朗普对华关税加征到104%之后,国内要求谈判解决的声音全部消失了。
举国上下一致喊打,更高的关税反而帮助我们内部凝聚共识。
所以,如果特朗普与欧盟升级关税对抗,只会让欧盟内部妥协派闭嘴,让欧盟采取更加激烈的手段对抗。
如果美国真与欧盟大打出手,美国有同时与中欧对抗的实力吗?
真逼得欧盟与中国抱团联手抗美,那么未来肯定会有更多的国家站队中欧,搞不好连日韩都可能跳反。
届时可能就真出现美国独自与全世界对抗的局面了。
到了4月9日晚,特朗普大概率也明白自己被某方摆了一道,一时冲动之下跳进了某方的陷阱中。
所以权衡利弊之后,特朗普秒怂(色厉内荏本来就是特朗普的底色)。
宣布对除中国以外其他所有国家的关税暂缓90天,并且将基础关税降为10%——
也就是说,对于欧盟的强硬,特朗普出人预料的选择妥协。
对于中方,特朗普为了面子,还是再次将关税从104%变成125%,这一次仅仅是加了21%。
某种意义上这就是释放了缓和甚至愿意谈判的信号。
为什么要被迫与中方缓和与谈判?
逻辑很简单,如果只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同时对其他所有国家豁免,那么就意味着未来将有无数个国家做转口贸易的跳板,做洗澡蟹。
与其让其他国家吃转口贸易的红利,还不如撇开中间商赚差价,中美直接谈。
果然!
为了促进中方走上谈判桌,美方必须释放一点诚意。
这正应了教员的那句名言: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特朗普逼得不得已急于与中方谈判呢?
因为中欧就关税问题开始合作,结束去年开始彼此因为电动车问题引发的贸易战。
4月10日,欧盟发言人宣布:
欧盟与中国已经达成共识,将探讨为中国电动车设定最低价格机制,以替代去年实施的加征关税措施。
现在特朗普可能最担心的就是中欧和解然后联手硬怼美国。
4月11日,特朗普对媒体公开表示,他非常希望与中国达成协议,以结束不断升级的贸易战。
但是这哥们性格属于抽风型的——
考虑到未来与中国谈判时自己筹码不足,又自作聪明将对华产品关税从125%加到145%。
这个行为被中方立刻回怼——
4月11日中方立刻将美方产品关税加到125%,并且明确表示,现在这个关税水平下美方输华产品已无市场接受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未来美方继续对华产品加征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这就是特朗普对全世界挑起关税战不到10天就草草收场的来龙去脉。
4月8日凌晨中国驻美大使馆那个@堪称神来之笔。
在48小时之内竟然以一种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的太极招数逆转了特朗普咄咄逼人的关税攻势。
特朗普执政以来,在不到100天日子里,折腾出很大动静,但是仔细盘点无一例外全部成为烂尾工程:
——号称24小时结束俄乌战争。
现在没下文了,普京和泽连斯基都不给面子。
——要求乌克兰签署5000亿美元矿产协议。
2个多月毫无进展,一直被拖着也没下文。
——声称要削减政府财政预算2万亿美元,后来改口削减1万亿美元。
实际可能就削减了不到5000亿美元,效率部现在没声音了,马斯克准备辞职。
——拿下格陵兰岛,让加拿大变成51州,没下文了。
——拿回巴拿马运河,交易被中国叫停,没下文了。
——要大规模驱逐移民。
具体行动还没看到,但是H1B签证导致MAGA内部大战,最后川普不体谅MAGA,还是维持了H1B签证。
——轰炸胡赛重建美国威慑力。
胡赛还在活蹦乱跳,红海航线至今还没解除封锁。
——大力扶持美国石油产业。
结果被沙特联合俄罗斯等欧佩克组织摆了一道,在石油价格暴跌的时候宣布增产。
目前国际油价已经低于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美国页岩油产业将大批停产。
——强行购买 TikTok 。
90天宽限期过了又加了75天继续宽限。
——上任就宣布要对来自中国小包裹征税。
不到48小时紧急暂停(因为海关实在没有人手处理每天高达300万个包裹的征税工作),现在宣布又要对中国小包裹征税。
——宣布对全世界实施对等关税。
结果维持不到10天就草草收场。
大家看了特朗普百日维新的政绩有何感想?
那句话怎么说的?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还在原地杵!
我从2018年开始写公众号,对特朗普也算是有点认识。
总体感觉在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时一方面还能与建制派有限合作,一方面对权力与责任多少还有点敬畏之心。
所以特朗普1.0做事还有点章法,还能做点事情。
但是特朗普2.0就完全不一样了。
一方面特朗普与建制派彻底闹翻,上台组建的又是一个草台班子;
另一方面,特朗普在共和党一人独大,权力没有制约,就彻底放飞自我。
两者叠加,导致特朗普现在做事完全没有章法。
加上他好大喜功的性子,所以上任还不到100天就折腾出无数事情。
结果没有一件落地,反而搞得一地鸡毛。
按照特朗普这个德行,即便老美血条再厚,让特朗普执政4年也会元气大伤。
西方民主政治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是总统制,老百姓一人一票选总统,总统大权在握;
一种是议会制,老百姓一人一票选政党执政,执政的政党党魁自动成为国家元首(或者总理或者首相)。
相对总统制,议会制的国家政局稳定得多。
原因很简单,在议会制的体制下,几乎没有可能让一个政治素人一步登天成为国家领导人。
国家大事决策也是集体决策(总理或者首相必须考虑议会其他政治势力诉求),相对还是比较靠谱的。
总统制就存在这个缺陷。
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经验但是却有表演型天赋的素人一跃成为国家领导人,偏偏权力还很大。
乌克兰与美国都是总统制,结果乌克兰选出来一个泽连斯基,最后不仅乌克兰人民成为难民,而且乌克兰也成为整个欧洲的溃疡。
然后美国选出来一个特朗普,大致相当于明末的崇祯皇帝。
眼高于顶偏偏命比纸薄,五心不定最后注定是输个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