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小米SU7事故,有几点想说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东湛江徐闻曲界镇一辆小米SU7撞到两少年后逃逸,汽车随后起火焚毁。
昨日,警方发布警情通报,随后小米汽车也正式回应。
通报称2025年4月5日5时许,陈某(男,25岁)驾驶小汽车途经徐闻县曲界镇华海农场十四队路段时,与对向车道一辆两轮电动车发生碰撞,造成两轮电动车两名驾乘人员当场死亡,小汽车起火燃烧。
事故发生后,陈某逃离现场,后迫于公安机关的追捕压力投案。目前,犯罪嫌疑人陈某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执行逮捕。案件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进行中。
小米的回应补充了一些细节。
2025年4月5日获悉,当日凌晨,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湛江市徐闻县曲界镇376省道,在驾驶员(经查非车主本人)手动驾驶状态行驶过程中,与一辆电动二轮车发生碰撞。事故发生后,肇事司机弃车逃逸。据警方最新通报,肇事司机目前已被执行逮捕。
关于事故中汽车为什么会被引燃,小米汽车表示,目前,现场勘查已完成,最终结论以相关部门报告为准。据初步了解,相关火情是碰撞后电动二轮车锂电池严重挤压和变形起火,再引燃事故车辆。
剖析小米SU7事故
有四点值得注意
其实双方的通报总结起来就下面4点:
1、事故发生时,车辆是手动驾驶,非智驾状态。
2.、驾驶员并非车主本人。
3、事故发生后,驾驶员弃车逃逸,目前已经归案,属于刑事案件。
4、碰撞后电动二轮车锂电池起火,再引燃事故车辆。
这起车祸在没有警方通报前,网上各种爆料就出来了,有质疑小米智驾的,还有质疑车辆着火的等等。
就在前不久,小米汽车就遭受到了上市以来最大的舆论风暴。
安徽高速事故后,小米汽车任何负面消息都容易被各种放大。
在安徽高速事故还没有官方通告的情况下,也更容易让谣言流传。
对于新能源汽车,大家最关注的就是安全性。所以智驾、起火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这次事故发生时,驾驶员并没有使用智驾,是手动驾驶,这排除了智驾出问题的可能,智驾不背锅。
而且驾驶员并不是车主,可能存在对小米汽车不熟悉的情况,更增加了其驾驶失误的可能。
另外,撞车后小米也没有起火,是被着火的电动车引燃的。
总体来看,依据现有信息,在警方调查出来之前,暂时无法判定小米汽车在此次事故有哪些安全隐患。
可以看到,撞车后驾驶员还能逃逸,大概率也没有大伤。这就不是简单的交通事故,已经是刑事案件了。
还有人说,为啥小米汽车那么晚才公布情况说明。其实大家应该注意到了,小米汽车是在警方发布之后才发文的。
刑事案件如果警方还没出结论,自己就赶紧出来下结论,不仅可能干扰到警方的工作,说出来的话也没有官方支持,缺乏可信度。这不是对警方工作的支持,也不是对言论负责的表现。
当然出来表态是应该的,不一定要有结论,但态度要有,不然任凭舆论发酵,那可能会失控。
剖析完这次事故后,其实还有几个点值得讨论,我们接着说。
别轻易借车
这个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借车真要慎重,出了事大概率连带责任要承担。
借别人的车,肯定没有像提车、试驾那样由工作人员给讲解一遍、看看使用手册的流程,缺少了学习过程。加上现在新能源车按钮和功能繁多,没有学习充分本身就有安全隐患。
借车的人可能对车不熟悉,或者缺乏爱惜,碰坏了车还能修,伤了人可是大事了,逃逸了那更是可怕。
就像上面这个人,借别人的车,出事了就跑了,这多少有点坑人。如果不逃逸是不是车能保住,被撞的人也能保住?
现在车主不仅车报废了,还陷入到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中,后续会有更多麻烦事。
爆料要慎重
另外,这事也提醒我们,别太轻信网上来路不明的爆料。如果你不加甄别对爆料信以为真,还各种转发评论,可能把自己置于风险之中。
比如安徽事故还没有警方通报,就有人造谣事故鉴定结果,小米已经辟谣并报警了。
虽然咱们和粉丝多的博主比不了,车企也不向我们索赔几百万,但因为这点小事吃了官司,毕竟得不偿失。
无论是看待爆料,还是参与爆料,都要慎重。
因为新能源车的事故有没有发生是一方面,比如前几天有人发特斯拉事故的爆料,其实是去年的。
如果确实发生了,表述也要注意,是否起火、是否开启智驾、起火原因是什么、伤亡如何,如果没有可靠信息,还是要慎重发布。特斯拉“刹车失灵”案例好几年了,也没个最终结论,因为鉴定本身就复杂。
成为特斯拉,就逃不开被质疑的“宿命”
小米的遭遇是所有车企,尤其是站在流量风口的车企逃不开的命运。
自从小米造车以来,成功取代了特斯拉在热搜上的位置,话题不断,雷军更是成了流动的广告牌,每次出现在车展上都是人山人海。
不过,只要是车,就难免有出交通事故的时候,这个时候平日的岁月静好就可能变了样。各种质疑,甚至谣言也来了。
对小米来说,这次的事故就是一个转折点。以后再有事故发生,类似的质疑和谣言又要重现。
大家都把超越特斯拉看成奋斗目标,特斯拉走过的路,其他人也要走一遍。而且国内车企比特斯拉更会营销,流量越多反而越容易陷入舆论风暴。
特斯拉该给小米谢一个,自从小米造了车,热搜常客特斯拉就得救了。
其实,相比于当年特斯拉被各种“围剿”,小米的待遇算很好了。主要还是因为雷军和小米比较接地气,与用户保持了持续沟通。因此,大家对小米汽车的期待更高,更急于寻求回应。
但对小米以及其他车企来说,更重要的是做好产品安全,人可能出错,但机器不允许,这是最起码的底线。
最后也希望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建立一套事故信息公布机制,及时同步调查信息,别一出事大家都各种乱猜,浪费公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