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令印度很兴奋,千载难逢的机会

正当全世界为美国挑起的关税战而感到忧心忡忡之时,印度却与众不同,它感到很兴奋,竟称关税战是印度“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知道印度是受到了什么刺激?它自己就是特朗普“关税鞭子”的受害者。

美国对印度加征了26%的“对等关税”税率,这对于印度脆弱的经济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伤害。

印度居然还兴奋了,总感觉哪里不对,莫非是变态了?

更有趣的是,将关税战说成是印度“千载难逢的机会”的人,不是电视上的“甲亢姐”,也不是印度网民,而是印度内阁重要成员-商务和工业部部长皮尤什·戈亚尔。

500

据美国彭博社4月8日报道,戈亚尔在孟买举办的“印度全球论坛”上说,关税战利好印度。

他还帮特朗普甩锅,声称今天混乱可以追溯到中国被接纳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时候,中国的增长是以“牺牲公平贸易为代价的”。

他的逻辑异于常人:

因为美国发起关税战主要是为了针对中国。

所以,各国投资人和企业就会对中国产生疑虑,进而减少在中国的投资;

美国由于发起关税战,动摇了投资人对美国的信心。所以,它们也会减少在美国的投资。

印度的机会这不就来了吗,千载难逢啊。

戈亚尔不加掩饰地吹捧西方国家,宣称相较于投资中国的“风险”,基于战略利益,美国、欧盟和英国的投资者将会选择印度。

500

他在跟女主持人谈论印度美好未来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美国挑起关税战,各国都无法独善其身,聪明的国家会想尽办法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

而作为一名印度高官,戈亚尔脑子里竟然是这种神逻辑,也难怪印度在几十年来会一直摆烂,因为他代表了印度高层的想法。

戈亚尔是莫迪的爱将,1964年,他出生于孟买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路顺风顺水。他老爸是印度航运部部长,老妈是国会议员。

他自幼接受西式教育,30岁出头就进入印度国家银行董事会,接着子承父业,成为印度“港口、河流、航运委员会”委员。

莫迪上台后,2015年就任命这位印度典型精英为煤炭部部长。

2017年,他又担任铁道部部长。

2018年10月19日,旁遮普邦阿姆利则市郊,一列火车冲入观看烟花表演的人群,造成了至少60人死亡的惨案,当时铁道部长就是戈亚尔。

有很多人要求他引咎辞职,但他却将责任推给旁遮普邦对烟花表演管理不善。

他非但没有丢官,反而成了财政部长,并兼任企业事务部长。

莫迪重用他,主要原因是其家族在孟买的影响力。

另一个原因是他代表了印度亲西方的精英群体。

戈亚尔对中国的心态相当扭曲,对印度也认识不足。

说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总认为“中国行,我也行”。

这次美国挑起关税战,对戈亚尔这些印度精英来说,正是他们向美国效忠,为美国出力的时候。

印度还有一个小心机,就是想趁机与美国达成《美印自由贸易协定》,成为“中国替代品”。

印度替代中国?大家会说“想屁吃呢”?

没错,它就是这么想的。

达成《美印自由贸易协定》是莫迪交给戈亚尔的任务。2021年,拜登上任后,戈亚尔就开始忙于此事。

但美国压根就不想跟印度谈,2021年8月19日,戈亚尔抱怨称:拜登政府已明确通知印方,美国对达成“美印自由贸易协定”不感兴趣。

美国居然不接受印度的爱。不接受,那就强奸咯?

不过,强奸美国,印度是不敢的,

所以,戈亚尔只好继续缠着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和白宫贸易代表戴琪。

2024年10月4日,雷蒙多与戈亚尔签署了一份锂、钴等矿产的供应合作备忘录(MOU),算是临走前给了印度一个安慰。

但这份备忘录,在特朗普上台后,就成了废纸。

今年2月,莫迪访美,想寄希望于特朗普,开启美印自贸协议谈判。

2月13日,特朗普当面告诉莫迪,美国将对印度征收“对等关税”,并多次称印度为“关税之王”和“贸易关系滥用者”,印度应当减少对美国的320亿美元贸易顺差。

500

印度一次又一次地“热脸贴上冷屁股”,按理说也该回头了。

但印度就这么古怪,它对美国的爱意却更加浓烈了。

这并不是说莫迪一心想倒向美国,而是戈亚尔这样的亲美势力在全力讨好美国。

戈亚尔画的大饼,不仅莫迪很受用,印度人也很受用。

戈亚尔认为,印度将在四个领域超越中国:

一、新能源汽车

二、芯片

三、电池技术

四、AI科技

他对此很有信心,他在论坛上表示,印度应“跳过基础产业,强攻高科技”。

比如芯片,印度可以“用5年时间走完中国20年的半导体之路!”

戈亚尔的雄心是印度在两年之内制造出“印度芯片”。

虽然这话听起来非常荒诞离奇,但你也不能小瞧印度,毕竟人家PPT都做好了。

然后,英国人出来劝印度,做芯片不是做冰淇淋(吹牛也得有个限度)

500

还有一张中印制造业对比的漫画,中国人实现了工业化,并生产芯片、电动汽车……而印度人在卖冰淇淋、研究彩票软件、送外卖……背景是杂乱无章的电线杆。

印度人就不爱听了,看不起我是吧?

戈亚尔在论坛上质问,“难道印度只能做冰淇淋?难道我们只能当小贩”。

印度人就这么倔强,其实印度人如果能把冰淇淋做到最好,那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成就,不是吗?

但它却连冰淇淋也做不好,一般人的肠胃根本扛不住。

500

当然了,冰淇淋这种小玩意,印度人根本看不上。在甲亢姐的嘴里,印度动不动就是“六代机、核潜艇、高铁、电动车、5G、航母、AI大模型……”

好像她嘴里说什么,印度就会有什么。

如果没有,那一定是中国的错。

美国是制造业被自己掏空,造成了去工业化的局面。

而印度是从没有过工业化,它连羽毛球都无法自给自足。

2020年,印度开始大规模限制中国产品。

结果到了10月,印度连羽毛球都供应不上。

印度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戈比昌德急得出来喊话,“我们目前还没收到汤尤杯的训练用球,如果再拿不到球的话,训练将被迫中断”

2021年,戈亚尔不得不在意大利G20峰会上找中国代表讨论双边贸易问题,先恢复日常用品进口。

印度这是何苦呢?它连羽毛球都搞不定,还幻想什么成为中国的“替代品”。

戈亚尔拿中国加入WTO说事,深层次的原因是印度精英刻在骨子的“殖民思维”。

他是将中国经济发展说成是西方的恩赐。

但是,他又该如何解释1995年就加入了WTO的印度呢?

印度加入WTO比中国早5年,它还不是一直烂在那里,这跟中国有什么关系?

根本原因就在于印度产品毫无竞争力,人们甚至想不出沃尔玛的货架上有什么印度产品?

500

沃尔玛在印度国内倒是卖过印度产品--牛尿饮料。

不过在印度之外,这玩意谁敢喝?连那些印吹都捏着鼻子拒绝。

但印度就是要跟中国比制造业,用印度的短处跟中国的长处比。

实际上,印度可以跟中国比它的优势项目。

比如,摩托车叠罗汉、火车挂人、军舰篝火晚会、花式摔飞机……

实在不行,还有跟外国女游客的激烈互动。

这些都是中国比不了的项目。

对于关税战,印度最好的选择就是洗洗睡,能平安渡过就谢天谢地了。

4月9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就在印度的“崛起的巴拉特”峰会上警告:印度不要卷入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不要参与这个游戏。这是印度实力所决定的。

去年,印度邀请的嘉宾是米尔斯海默,这老头说,现在世界上只有三个大国: 美国、中国、俄罗斯。

500

印度主持人不服,对米尔斯海默各种诱导,让他至少提一提印度。

结果,老头的话更加煞风景,他暗示印度的GDP注水,而且达不到成为大国的程度。

但在论坛结束后,印度媒体将尔斯海默的话“修正”为:印度即将并列于中美俄。

自欺欺人到这种地步,高官如此,媒体如此,印度网民更是如此。

特朗普前天不是认怂了吗?对75个国家和地区的“对等关税”延期90天。

印度人是怎么看的?他们认为这是印度的实力所导致的。

500

印度人的理由:因为美国见识到了印度强大的实力,担心中印两国携手合作,所以,美国害怕了。

印度人就是这么谜之自信。

所以, 他们将关税战视为“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就是印度人好吃懒做的体现,还总是梦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印度就是不愿意低头看看真实的道路,总是两眼朝天。

走路不看路,这样的印度,不掉进坑里才怪。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