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搞“诈骗”,这电影水太深了
清明档期,上映的几部电影接连“爆冷”。
只拿下档期票房3.7亿。
相较于疫情期间的2021年清明档,累计票房都能达到了8.22亿元。
今年,也成为近10年以来,票房最低的一年清明档。
△ 数据来自灯塔
就算是有名导演、大制作、顶流演员,4月还是没能“春暖花开”。
在当下的电影市场里,《哪吒2》效应终于结束。
而鱼目混珠的电影,又来了——
《猎狐·行动》,豆瓣评分4.7。
投资2亿人民币。
最后换来票房3千万。
还搭上了梁朝伟、段奕宏作为“演技派”的名声。
最为讽刺的是。
这部讲述跨国追缉金融诈骗案的电影,却“有意无意”与它背后的现实,形成有趣映照——
作为这部电影的投资方,耳东影业之一的老板陈某失联,在被法院宣布破产后,疑似下落不明。
更有趣的是。
《猎狐行动》的上映时间4月4号,正好是老板陈硕罡的生日。
是添堵,还是一份生日礼物?
一名豆瓣网友如此评论——
一部反洗钱的电影,让我感觉他是在洗钱
△不得不说,还是山东同学才有如此高的敏感度
今天就来聊聊,《猎狐行动》背后的,真正的“故事”。
01
戏里戏外
先说说,《猎狐行动》这部电影。
2019年,宣布开机,找来了梁朝伟、段奕宏双影帝合作,彻底拉满了观众的期待值,还有,邦女郎欧嘉·柯瑞兰寇,吕克·贝松的制作团队的加盟。
绝对是大片制作。
2021年,《猎狐行动》宣布定档1月8日上映。
但,上映前3天突然撤档,理由是海外进行的部分后期制作工作未能完成。
4年后,《猎狐行动》再次上映,质量不必多言。
电影里,梁朝伟饰演的跨国逃犯戴逸宸,在通过基金招募的方式,骗百姓进行投资,赃款越滚越多,最后,席卷174亿8千万逃到了法国。
段奕宏饰演的经侦警察叶钧,追凶到来法国,势必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电影隐去了戴逸宸是如何发家的过程。
只从他抽雪茄、打高尔夫、办party的奢靡生活里,将他塑造成为法国社会的“人上人”。
并在法国靠“钞能力”称霸地方势力,平趟法国黑白两道。
阶级对立的情绪有了,“猫鼠游戏”的追逐戏码也安排上了。
如果不去细究故事的逻辑性。
只看梁、段这俩演技派的演员飙戏,还算是有点看头。
比如,在这一场饭桌戏上,戴逸宸毫不在意找上门的警察叶钧。
推杯换盏间,明目张胆地开价五千万想贿赂警察。
在饭桌上,二人眼神流转中,展开一场正邪拉锯战,也还算精彩。
除此之外呢。
就是唯美的法国风景,唯美的梁朝伟唯美地抽雪茄。
△ 喜欢梁朝伟的观众有福了
耳东影业的二位董事在香港电影界混迹多年,最早靠投资港片发家,在雄厚资金的撑腰下,能跟香港电影圈各位大佬平起平坐。
他们也如同戴逸宸一般,在翻手云覆手雨间,走到了人上人的社会阶层里,两次想赴香港上市,手握香港电影命脉。
甚至,在耳东影业“青云直上”时,还有港媒称“香港电影未来竟然全靠一间内地电影公司?”
那,这样的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
怎么就走到了老板破产又跑路的境地?
02
做大,再做大
2022年,一则古天乐“卖惨”的新闻走红互联网。
古天乐愁眉苦脸地看着《明日战记》艰难爬升的票房,一边唉声叹气。
苦于资金链断裂,投资4.5亿,花费5年筹备的科幻片,如今折戟沉沙。
被辜负的不单单是他的科幻梦,还有5年前,他想做电影的决心。
如果,让他倒回五年前,他也许很有可能就不会再上那艘名叫“耳东影业”的“贼船”了——
但。
时也命也,彼时的“耳东影业”对于当时的香港电影界来说,宛如是烫手山芋的接盘侠,是复兴香港电影的最终幻想。
从2014年起,北京源石影视有限公司(耳东影业前身)走进香港电影圈捞金,此时,已经跟投了像是《毒·诫》《惊天破》《刑警兄弟》等电影。
2015年,源石改命为耳东影业,他们选择抱住香港电影的两大龙头——
一是,让英皇娱乐旗下控股公司成为耳东影业的股东,持股0.96%。
二是,古天乐。
在这一年里,古天乐的天下一与耳东影业合资成立了“品今天下”的公司。
耳东影业成为古天乐背后的“金主爸爸”,也顺势拿下了许多古天乐公司旗下的港片份额。
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耳东影业大量的吸收天下一、银都、太阳娱乐等的电影份额,其中也不乏爆款,成就了耳东影业“宏图伟业”的闪亮功绩。
此时的耳东影业,成为内地影视投资公司在港的头号种子选手。
举个例子。
在2017年,是香港电影喷涌的时期,一共有67部电影在香港开拍,而耳东影业参与的电影就有12部——
比如,邱礼涛的《家和万事惊》《常在你左右》、古天乐的《明日战记》,还有麦浚龙的《风林火山》,郑保瑞导演的《智齿》、《反贪风暴3》等......
好在,这部被坑大了的《风林火山》,刚刚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午夜展映】。
虽不能马上在国内能看见。
但,起码片子在拖了8年后,终于给我们一个交代了。
在2017年后,耳东的投资开始转向了内地电影,跟投了许多爆款电影,比如《我和我的祖国》《西虹市首富》《红海行动》《叶问4》《反贪风暴4》等。
根据他们的招股书上的财政报告显示,10部电影里耳东只有3部是担任制片,但,受益情况,却也是一片走红。
其中,《反贪风暴4》得到了1.5亿的收益,成为2019年清明档的黑马。
2018年3月,功夫演员吴樾与耳东合作,创立耳东明樾影业制作有限公司。
在这篇报道里写到吴樾选择合作的原因是——希望有识之士在公司的金融和运作层面上挑大梁。
“而耳东影业非常符合我当初的愿景”,吴樾称。
10月,《烈火战马》开拍,投资近一个亿,连战马就有5000匹,但这部大制作,在2020年上映后,反响一般,至今豆瓣也没有开分。
合作期间,还有两个项目在酝酿中,《大雪飘》《没落的跤王》。
但,似乎已经胎死腹中。
吴樾与某官媒有过多次合作,在2019年,耳东明樾也成为电影频道年度百合杯表彰大会的座上宾。
在优秀制作机构的表彰名单里,耳东明樾制作公司赫然上榜。
有趣的是。
这一年,电影频道的表彰大会上,电影《麦子的盖头》荣获优秀故事片奖项,但,在获奖后一年,《麦子的盖头》被爆“电影投资份额”杀猪盘,由北京星跃时代文化传媒公司向全国各地兜售电影投资份额。
△ 新闻来自AI财经社
当局者迷。
耳东影业的泡沫还是越吹越大。
1月领完奖后,3月耳东影业又在在香港国际影视展上,展开了自己未来的宏图。
在会展发布会现场上,耳东影业野心勃勃,一边准备将华语电影带向好莱坞,一边也想入局海外,打造全球业务矩阵。
杨凡在采访时说到,耳东影业以如此浩大的声势闯入影视界,就是要名——
我就做头部 我就要参与
我就要曝光 我就要存在感
他拒绝传统电影制作方式——资金注入,等票房收入,最后分版权。
如果耳东在三年前
我就开始核心打造我的创作班底
我一年出个一到两部
现在三年之后耳东什么都不是
△ 来自b站 圈外Outsiders 下同
他要的是,通过这个行业赚到快钱,也赚到大钱,那么,就是要出名。
2019年年底,耳东影业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在上市前,耳东影业吸引了许多合作伙伴入股,除了二位董事持股共占比95.75%以外,太阳娱乐集团旗下子公司持股1.92%(这个很重要等下要考),王思聪控股的公司持股0.72%,英皇娱乐旗下控股公司持股0.96%。
泡沫吹得够大吧。
但,耳东影业的上市请求,很快就被港交所驳回。
在香港交易所的网页上被“贴堂”,即初审不通过,港交所将退回上市申请,并连同保荐人及公司名称永久刊登在“披露易”网站上,相当于“点名批评”。
2020年2月,耳东影业再闯香港港交所,依旧被港交所拒绝,耳东影业上市失败。
也许,对于此时的耳东影业来说,也还有东山再起的出路。
但,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疫情来了。
此时,在疫情影响下,电影行业受到重创,剧组无法正常开机,影院无法正常影业,票房也得不到保证。
而,耳东影业的马脚也慢慢露了出来。
杨凡说得对,在这个行业里——
影视行业我觉得是所有行业里面资金
人才 聪明人 骗子
最集中的一个行业
03
泡沫被戳破
故事还得围绕“倒霉蛋”古天乐。
这几年,古天乐官司不断,昔日合作伙伴如今对簿公堂——
曾任太阳娱乐文化公司总裁唐才智追着古天乐要钱。
一会声称是2013~2014年古天乐向他借的投资款没还,一会,是说天下一物业公司买楼向自己借了3700万没还。
十年前的账,现在开始大张旗鼓的讨?
在搜索耳东影业股东的资料时,我才发现了这“有趣”的关联。
香港太阳娱乐文化有限公司曾是耳东影业上市前的最大股东。唐才智全资拥有这间公司,也就是他,购入了耳东影业1.92%的股份。
如今,耳东影业的破产,这亏的缺口怎么办。
自然这矛头就放在了古天乐身上。
曾经是他的投资,让古天乐拍出了拿下金像奖男主的《杀破狼·贪狼》,以1400万美金的预算,拿下8000万美元票房。
如今,羊毛还得出在羊身上。
2020年的疫情,让耳东影业爆响了第一颗雷,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耳东影业背后的运作操手。
在耳东影业招股书上,清晰地标注了他们跟投电影的运营方式。
总结下来就是:
从电影供应商那拿下电影版权费或是投资占比的票房收入,通过耳东影业方投资券分发给跟投投资者(客户)。
简单来说,就是耳东影业更像是中间商赚差价,让更多客户去分担电影投资的风险。
这一模式,有好有坏。
好的是,风险不必自己承担。
坏的是,跟投获利太少,甚至,有一种“脱裤子放屁”的感觉。
在2018年,耳东影业参与投资的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了84亿元,但它的营业收入却只有3.8亿元。
耳东电影似乎并不想在电影制作上投入太多。
还是想让电影转化为“及时商品”,一边包装自己,一边更好的将名声转化为“信誉”。
所以,作为中间商,耳东电影并不是负责向下“售卖”电影版权或是投资股权。
而是,另有移花接木之计——通过其中一位董事旗下的“品今”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里发放的《品今影视创投产业基金x号入伙协议书》,让客户认购投资份额,进行投资。
2023年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行政处罚上,还可以看到陈某担任品今(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控制人。
在疫情期间,电影制作停滞,导致品今系旗下的影视投资项目资金断链。
品今系的投资公司爆雷产品里,许多投资人在产品到期后无法拿回自己的本金。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里,有不少因品今的这项“影视”投资,而形成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
并且,其中的项目,多以通过拼单的方式,进行投资。
而这种“拼单”的方式,是违反私募基金投资规定的。
在《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里规定,私募基金投资额不能低100万,并对投资者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但,在这则文书里,没有达到这项要求的投资者,会被提供“拼单”的建议,也就是这项高风险的投资,将触手伸向了普通人。
在翻阅了大量的文书后,终于有一封来自2022年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能将品今、耳东影业联系在了一起。
两位大学同学,因为品今的“月增益4号投资基金”对簿公堂。
在他们的谈话里,就有谈论到,冯某想用40万进行一个短期的项目投资,便询问黄某投资项目,黄某说,有一个半年的影视项目,是“整个耳东影业的全产业链,就相当于投资到耳东影业”。
终于,在2021年,品今系伪私募被经侦立案。
同时,朝阳分局运营公号“朝阳分局涉众型经济案件报案平台”,也开始接受关于品今(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报案资料提交。
7月,朝阳区金融纠纷调解中心发布《召回“品今系”相关公司实际控制人及高管履历公告》。
从2020年的文书来看,陈某还可以到庭应诉,但,在爆雷后的2021年,法院也已经找不到人了。
并且,在经过法院审查,他的名下再无可执行的财产。
人去了哪里?
又是应了《猎狐行动》里的那句话——
抓住他的钱,就能抓到他的人。
04
饼,不是人人都能吃
当然,写这篇文章也并不是要揭露些什么,更不是唱衰。
而是提醒。
如果一个“正经”做电影的公司都是如此情况。
更遑论市面上那些“牛鬼蛇神”呢?
没错。
随着《哪吒2》的大火,中国的电影市场“看似”如星星之火般复苏。
这也让“投资电影”这件事看起来有利可图。
可是啊,随着电影质量的良莠不齐,行业投资的不透明,“投资电影”这件事,其实也存在着不少灰色地带。
以及陷阱。
比如,2020年开始,就已经有这样的新闻,认为只要投资少部分钱,就能参与电影票房的分成,最后,还是亏的血本无归。
年年都上当,当当都一样。
2024年1月,兰州警察破获一起影视投资诈骗案,涉案人员通过从正规影视公司购买一小部分电影份额后,再转包加价出售。
其中,涉案的电影里最“出名”的,还得是郭富城主演的《麦路人》。
为什么那么多人受骗?
当然是“赌徒心态”,不少人想搏一把赚大钱。
即便不是诈骗。
这些出售影视份额的公司确实通过正规电影公司买来了少量电影的份额后,在稀释了原本份额,高价售出的做法真的是可以鼓励的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
举例来说。
如今,随手一查,市面上有不少专门投资电影项目的网站。
其中就包括《镖人》《刺杀小说家2》《流浪地球3》等这些大项目。
这公司的可靠程度我不清楚。
但,像这种电影投资的大项目,几乎是不会让“个人”去直接购买他们的份额的。
这中间势必存在着不少模糊地带。
而普通人,真能明白其中弯弯绕绕的套路么。
难。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些年的一部电影,《夺命金》。
以及那句著名的“清楚,明白”。
故事是说,拿着半辈子养老钱的师奶,看着股市暴涨,也想冲进去捞一把。
师奶先是觉得保守型投资,回报率低。
一个月下来,也就只能赚顿买菜钱。
继而,被客户经理推荐了一支高风险、却也回报率高的基金产品。
作为投资风格为“稳健型”的师奶,是不能买这样基金的。
但,好在客户经理肯“帮忙”。
依据银行规定,客户经理需要提前告知投资这支基金存在的风险,并按例询问师奶,对这些条例是否明白。
你只有在回答“清楚,明白”后,才能继续下去。
很明显,她在听到“风险”时,眉头逐渐紧缩,身体也往后倒。
她是拒绝的。
可,这又导致认购过程被打断。
在屡次中断录音后,师奶终于学会了回答“清楚,明白”。
继而,也是被“清楚,明白”捂住了嘴。
甚至,客户经理问她要喝什么的时候,她也只会回答一句“清楚,明白。”
她真的“清楚明白”这次有风险的认购吗?
你看,当她在看视频时,再一次听都到了“风险”时神情不安,用喝咖啡将自己的不安一同咽了下去。
“清楚,明白”都是假的。
贪婪却是真的。
“电影投资”也是如此。
事实上我们并不明白这其中的利益关系,也不明白自己投的钱终究会有多大的风险,甚至都不知道它去向了何处。
我们嘴上说着“清楚,明白”。
等到真的明白过来,往往已经是事情出了问题的时候。
剩下的只有追悔莫及。
所以怎么说呢?
就像今年清明档的爆寒,已经说明在《哪吒2》后,电影市场的高热也终将褪去。
《猎狐行动》的扑街,也已经证明,观众拒绝为这样的“烂片”买单。
我希望,对于所有人来说,这不是一次打击,而是一种警醒。
资本游戏玩不了多久。
终究,我们还是得回到电影创作本身上面来。
做好电影,卖好电影,才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