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你是马克思呀?
我为什么而读书?
昨天跟孩子谈起报什么大学的话题。其实我当年报志愿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以后的职业方向,更不考虑多少钱一个月、能不能养家糊口这些问题。当时我只想找一个适合的环境,可以安静地读几年书。事实上我的目的也达到了。现在不能闻达,只能说是求仁得仁了。
俗话说:性格定命运。我之所以是现在的我,跟性格很有关系。我从小特别喜欢读书,尤其是史书。有那么几年,我除了想成为一个拾荒者之外,就是想要像鲁迅那样,读很多的书,写很多的文章。当然,我并非出自书香世家,家里也没什么史书好读,我读的乃是姐姐们的历史课本。可见我成不了什么才,记得教中古史的教授说过,要成大家,没有三代以上的积累就不用指望了,史迁、班固就是明证。
不过,我也没有这么大野心,纯粹是出于兴趣。古人以史书佐酒,至慷慨处,可浮一太白。我则习惯边看书边吃零食,愈是入神,吃得愈多,至今亲友引为笑谈。当然,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常常看见我在厕所里捧着本书在看。前几天我三姐还笑谈,我的鼻子没有嗅觉,只怕就是在厕所里看书练出来的。
至今我仍被家乡的人作为榜样,大部分时间是好的榜样,有时是坏榜样。我记得有些人一直说我把脑袋读坏了,直到今年过年回家的时候,还听说叔叔一家常常说我,读了那么多书,赚的钱还没有他们初中文化的多。
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读书是为了黄金屋,颜如玉。对我来说,从书中得到的是一种享受,比打游戏、购物还好的享受,而且还不花钱。然而,在这个年代,读书愈是多,所感受的苦痛愈深。这也是意料中事。何以解忧?只有多读。
说起来实在可笑,在别的小孩子还在玩泥巴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国家去向这类大问题了。初三时开始找《共-产-党宣言》和马列教程之类的书来看,把老师们唬得一楞一楞的--其实我当时根本没看懂。那时候我是一个根正苗红的“接班人”,历任少先队大队长,各种班、团干部,很奇怪的是,我一直没当过团支书。不过,我之虔诚,绝不下于他们。在初中的时候,班上的几个女孩子入团,在宣誓时笑个没完,于是我毫不怜香惜玉,狠批了她们一通。我一度以为自己会孤独终老,但没想到自己也会被班花看上,还结婚生子,下海创业。我觉得自己的信仰可能也没有那么坚定。
可是,书读得多了,毕竟显得跟现实很不协调:一面是神圣的工作,一面是腐败与无耻。所以我产生了一个朦胧的想法,想通过对历史的研究,解答什么是共产主义的问题。那时我跟朋友谈起过这个伟大志向,结果招来一通笑骂:你以为你是马克思呀?
我当然不是马克思,但我愿意遵循内心的指引,如是而已。“做人至紧要开心”,你们不也这么说吗?朝闻道,夕死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