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国对越南“零关税”谈判不感冒
出处 | 有理儿有面
在特朗普宣布对越南商品加征46%的关税后,越南表示愿意与美国谈判,并将越南对美国的进口关税降至零。
4月7日,针对越南给美国递出的零关税橄榄枝,特朗普的贸易顾问纳瓦罗在接受CNBC采访时冷冷的回了一句,不好意思,这对美国毫无意义,越南作为转运枢纽对美国实施了关税欺诈。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可能会想,越南这是真的跪了,用热脸贴美国的冷屁股。
但是,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驱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越南这个所谓的零关税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考量。
首先,2024年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1235亿美元,我们都知道川普是商人出身,尤其是面对这种“吃亏”的局面时,一般的回应都是加税再加税。
于是此次特朗普政府直接宣布给越南进口的商品加征46%的“对等关税”。
从越南的回应看,表面上很大方,你美国对我这么狠,我不生气,反而主动说,你看这样行不行?美国商品来越南,我直接零关税,算是我的合作诚意。
但仔细一看,问题就来了,美国每年出口到越南的商品总量是多少呢?最多也不过200亿美元上下,而越南出口到美国呢?高达1200亿美元以上。越南让2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免税,就是想要换取1200亿美元自己商品的税收优惠。
这相当于越南用一杯奶茶的钱,去撬动美国一整桌牛排大餐的折扣。
因此,越南在国际贸易中也不是傻子,其实也是通过表面让利,用小投入换来美国对1200亿美元商品的减税放行。
所以,这可不是越南真跪了,而是越南在试探特朗普团队的底线,在做一笔以小博大的买卖。
那特朗普这边为什么不买账呢?真正的关键点并不只是数字上的逆差,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要知道,越南对美国有着巨额贸易顺差,但对中国却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逆差,2024年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828亿美元。因为越南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超过60%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来自中国。
所以说,美国真正在意的并不是越南的200多亿零关税优惠,而是在乎越南以“亚洲中转站”身份,成为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隐形通道”。
越南在中美贸易博弈中的策略也着实让美国头疼。对于越南来说,还是希望能掌控对美出口的关税配额,这个配额掌握在谁手里,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
越南的这种“零关税”策略也并非首创,而是从日本那里学来的。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在美国市场占有率突破30%,迫使美国对日本车实施配额限制。日本车企随即转战东南亚,在泰国、马来西亚建立生产基地,再将汽车产品出口美国。
这种策略让日本汽车对美出口量不降反升,最终让丰田、本田在全球汽车市场占据了半壁江山。
越南的“零关税”谈判策略,事实上就是看准了美国的软肋,美国想要抹去贸易逆差又舍不得放弃越南廉价生产的商品,而越南又在尽可能的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
就目前的经济贸易关系中,让美国感到焦虑的并不是关税问题,真正在意的是全球产业链的重新配置。美国想要制造业回归其本土,但对于廉价制造业基地的越南来说,美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是越南的8倍,即便加征46%关税,越南商品仍比美国本土生产便宜30%。
作为全球产业链转移的一个支点,像越南这样的新兴制造国家,一定会想尽办法在全球化产业链转移的潮流中抓住时机,迅速壮大自己的制造基地,赚取更大的利润。
不想吃亏的美国要真正解决贸易逆差问题,靠简单的加税再加税根本行不通,而逼迫整个产业链转移,美国显然早已没有了那个实力。
现在你再回首越南的零关税橄榄枝,就不会说越南跪了。当然,美国也不会轻易接受这么简单的交换条件,越南的零关税甜头对美国而言还远远不够让他松口。
但是,想通过关税吓唬中国“举手投降”,特朗普哪有那么容易做到呢?中国的强势反击已把特朗普打回了原形,美国想靠强盗逻辑制定国际规则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