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顶配!“旗舰版”直-10大批量服役,但航炮依旧是“小水管”

作者 | 科罗廖夫

来源 | 炮口风暴

从陆军航空兵陆续发布的照片看,直-10直升机已逐步补齐短板,现役的直-10直升机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各种顶级配置堪称豪华,性能已达到中型武装直升机的巅峰。

500

例如新版直-10配装了改进型涡轴9发动机,该型发动机最大功率约1300千瓦,具备较高的功重比。新发动机的功率超过了加拿大普惠PT6C-67C发动机,使得直-10的飞行性能与载荷能力得到大幅加强,且还强化了探测能力和武器携带能力,显著提升了该机在高原山地环境下的作战效能。

新型直-10安装有可拆卸式陶瓷装甲(用螺栓来固定),发动机的排气口,改为向上,可以利用主旋翼产生的下洗气流抑制发动机的红外信号。配备了新一代的武器系统,以及全套主动防御系统。一部分直-10加装了顶置毫米波雷达。

500

不过,新型直-10的航炮依旧是23mm“小水管”,没有改动。这是直-10武装直升机第一视角的机炮射击,相当罕见!

500

这枚弹药,是国产的56式14.5毫米曳光穿甲弹,与直-10直升机的航炮有很多渊源。56式14.5毫米曳光穿甲弹是以苏联B-32式14.5x114毫米机枪弹为基础仿制的。是苏联ZPU-4式和中国的56式四联装14.5毫米高射机枪的标准子弹。

B-32弹药是苏联在二战前开发的,是为了高射机枪和反坦克枪而开发的。曳光穿甲弹采用碳化钢弹芯,能够在500米距离上击穿32毫米厚度的垂直装甲板。由于装药量与西方的20毫米炮弹相当,弹道性能优异,穿甲性能好,所以B-32式机枪弹的威力极大,在战后一直使用到现在。

500

B-32型14.5毫米穿甲弹也成为了北约组织四级防护动能弹的标准,即能够在200米距离上抵御B-32式穿甲弹的射击。绝大多数的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车的正面装甲,防护力也就如此。 

后来苏联还把该弹扩口径成为23毫米航炮炮弹。将14.5毫米口径的弹壳重新冲压扩口为23毫米,取消瓶形弹壳的肩部,安装上23毫米的制式弹丸,就成了新的23x114毫米炮弹,初速降低到700米/秒。后来中国也引进国产化,仿制型号为23-1航炮,配备给国产的歼-5歼击机。

500

再后来中国以23x114毫米炮弹研制了射速4000发/分钟的23-3双管加斯特航炮。以及6-23型6管加特林航炮,射速6000发/分钟,工作原理与美国M61A1 “火神”20毫米6管航炮相同。

90年代末,中国还为空降兵研制了使用23x114毫米炮弹的23毫米链式机炮,作为空降战车的车载炮。再后来,中国以23毫米链式机关炮的链式自动机为基础,开发了供武装直升机使用的新航炮,配备给直-10武装直升机。

500

于是问题来了,为何不使用性能更好,威力更大的国产25毫米机关炮的炮弹呢?

主要原因是直-10由于发动机不给力,需要对机炮进行大幅度减重,国内几种25毫米和30毫米的机炮的性能倒是不错,但重量太重了,只有23x114mm的机炮符合要求,此外23x114mm链式机炮是空军特有型号,对于直-10这样的航空产品来说,当时是第一选择,尽管直-10主要是为了陆航研制的。

这事与美国军队有些相似,解放军也存在着军种和兵种的竞争,例如陆军的装甲兵和炮兵全都坚持使用自己的火炮口径和弹药体制,在坦克炮和突击炮上,装甲兵使用自己的105毫米坦克炮口径,炮兵却使用100毫米滑膛炮口径,其实这两种火炮的主要性能没啥太大区别。中国空军也是一样,空军绝对不可能使用陆军的25毫米口径弹药。

500

至于海军,30毫米口径的730和1130加特林多管机炮说:我不是具体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都......

科罗廖夫的军事大厅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