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保时捷宣布要造军事武器,插电混动虎式坦克?卖军火比卖汽车赚钱!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卖军火果然比卖汽车赚钱。
前几天,保时捷控股表示正在寻求军工企业投资20亿欧元,让大众和保时捷两家车厂之外的资产多元化。这是在上个月,大众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宣布计划将“一些民用工厂改为军用武器工厂”之后,再一次证实,这家世界第二大的德国车企集团在未来几年将会重新涉足生产军事装备。
咦?我为什么要说“重新”呢?咦?我的右手怎么不自觉的抬了起来?
▲保时捷公司设计生产过的车型
实际上,这次大众集团宣布涉足军事装备,主要是两个原因。
首要原因是3月6日,欧盟通过了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重新武装欧洲”特别投资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花费8000亿欧元扩军和采购武器,打造“一个安全且具有韧性的欧洲”。
计划要求,欧盟各国对财政松绑,每个国家平均增加1.5%GDP投入到国防开支中,四年内可以达到6500亿欧元。
设立专项贷款,提供1500亿欧元贷款,帮助欧盟各国联合采购防空武器、火炮、无人机等装备,相当于贷款团购。联合采购的好处是各国使用同款型号武器,便于标准化生产、产业链整合和战时通用。
另外,欧洲投资银行打破“不资助杀伤性武器”的传统限制,为军工建设和技术研发提供贷款支持。另外私人资本也即将可以投资军事国防项目。
这项“重新武装欧洲”计划是冷战后欧洲规模最大的防务投资计划,一方面是俄乌冲突背景下欧洲各国的安全担忧,一方面是欧盟试图减少对美国军事依赖。
8000亿欧元的投资,现有的几家军火公司肯定吃不下,因此,欧洲哪个公司不想上去分一杯羹?
第二个原因是,近几年大众旗下各汽车品牌的销量,在全球均大幅下降,2024年大众集团的净利润下滑30.6%,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暴跌29%。之前重金投入的电动车产业也不见起色,中国作为大众在全球最大的市场,大众电动车在中国市场份额仅占1.5%,属于彻彻底底的失败。
今年开始大众集团宣布计划在2030年前裁员3.5万人,其中大众裁员1600人、保时捷裁员3900人、斯柯达涉及8200人、奥迪涉及7500人,留下来的员工也将面临降薪,并关停了部分工厂引发集体罢工。
▲莱茵金属的市值目前已经超过大众集团,还是造军火赚钱啊!
与之相对的,德国著名军火公司莱茵金属凭借订单的不断增长和德国国防投资计划的消息,股价不断攀升,最新市值已经超过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奔驰大众宝马。
莱茵金属去年业务增长30%,总销售额106亿美元。为了扩大产能,莱茵金属最近以9.5亿美元在美国收购了一家公司。
莱茵金属首席执行官阿明·帕佩格表示,大众位于奥斯纳布吕克的闲置工厂也很适合转为军工生产,该工厂里有重型起重机,非常适合生产装甲车,可能会将其收购,不过前提是能收到1000辆装甲车的新订单。
▲大众在奥斯纳布吕克的工厂
另外,莱茵金属还正在与大众定期会谈关于军用卡车的生产合作。这进一步吸引大众集团进军军火行业。
随着3月份欧盟关于“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的通过,大众集团势必要冲进军工产业抢下一批订单。而且,汽车工厂转型去造军事装备,其实非常简单。欧洲很多老牌企业,基本都曾是军工企业,军迷们简直可以如数家珍。
就比如这个大众,前身是1937年德国纳粹党政府下辖的德意志劳工阵线成立的“德国国民汽车筹备公司”。
▲德意志劳工阵线是纳粹德国的一个工会组织
当时德国总理希特勒向民众许诺“家家锅里有只鸡,人人家里有辆车”,因此希望能够生产一辆老百姓能买得起的小汽车(Volkswagen,直译过来就是人民汽车),希特勒对这款车的要求是,可以同时载两个成人和三名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
▲希特勒与大众甲壳虫
费迪南·保时捷父子的设计被采纳,最终成为流传至今的大众甲壳虫。随着战争爆发,甲壳虫汽车并没有多少投入民生,大部分被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
大众工厂二战中主要为军队生产的是82式桶车和VW166两栖桶车,均由保时捷在甲壳虫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一共生产了六七万辆。
▲大众82式桶车
▲VW166两栖桶车
不过,作为军迷,我们对其最为熟知的还是那款油电混动版的“保时捷”虎式坦克。
老费迪南·保时捷博士所在公司曾在1898年首次设计出一款使用电瓶驱动马达行驶的汽车,充一次电可以跑50公里。后来加装汽油发动机给电瓶发电,成为最早的油电混动增程汽车之一,保时捷博士因此获奖。
▲VK3001(P)中型坦克也是保时捷设计的
后来保时捷在德国开设工作室获得希特勒赏识,因此参与了德国六号坦克(虎式)的研发项目。当时有两款设计,一款是亨舍尔公司设计的VK4501(H)型,后来胜出成为虎式坦克。一款是保时捷设计的VK4501(P)型,俗称“保时捷虎式”,或者叫“虎式P型”。
▲虎式P型坦克
这款著名的虎式P型坦克,为了解决重型坦克对机械操作装置可靠性的要求,使用了后驱油电混动技术。两台汽油发动机为分别为两台马达供电,马达驱动坦克前进。
不得不说,大众是有资格说“增程式混动是过时技术”的。
由于使用电动,完全省掉了复杂的变速箱换挡结构和转向装置,只需要控制两台马达的电量就可以无级变速,简单理解就是从手动挡改成了自动挡,没有换挡杆了。
不过由于发动机存在发电量不足以及过热故障灯问题,坦克无法原地转向、悬挂和履带故障率高等缺点,虎式P型在竞标中落败。已经生产出来的90辆虎式P型坦克底盘,被改造成费迪南坦克歼击车(后改为:象式重驱逐战车)
▲费迪南坦克歼击车/象式重驱逐战车
▲保时捷设计的VK4502(P)重型坦克
▲一辆使用“保时捷炮塔”的虎王坦克
▲使用保时捷悬挂的猎虎坦克歼击车初期型
▲保时捷工厂生产的鼠式坦克,同样是插电混动,1号车使用奔驰发动机供电,2号车使用迈巴赫柴油发动机供电。
不过,大众想要重返军工行业抢一杯羹也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军工生产需要通过北约标准认证、安全审查和政府关系,据相关人员介绍,北约认证过程通常需要一到两年时间,最低成本为20万欧元,而且需要公司接到军方订单之后才能启动认证流程。
安全审查可能需要数周或者更久,另外工人也需要重新培训。
这些问题在于军工企业竞争时毫无优势,莱茵金属已经占据欧洲70%的装甲车市场,新入者想和它竞争根本不可能。
▲欧洲军火市场已经被莱茵金属霸占了,照片中的这些新型坦克和装甲车均来自莱茵金属
大众集团重返军工最好的方向不是研发一辆什么豹五主战坦克,而是生产一辆豹五,充当组装工厂环节。大众投资合作的军工企业抢到了武器订单,军工企业负责研发,而大众工厂负责生产。
目前,大众也是确实在这样做,保时捷控股已经从去年开始向德国无人机研发公司Quantum Systems投资超100万美元。
问题在于,好日子过惯的大众愿不愿意成为高级代工厂。
大众与保时捷的军工豪赌,本质是欧洲老牌车企一场没有退路的转型实验。军工或是欧洲车企的避风港,但也可能是创新力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