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年中国AI总投资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
本文由半导体产业纵横(ID:ICVIEWS)综合
中国将继续引领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市场发展。
IDC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AI)IT总投资规模为3,15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8年增至8,159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2.9%。
聚焦生成式AI(Generative AI),IDC预测,全球生成式AI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或达63.8%,到2028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达2,842亿美元,占AI市场投资总规模的35%。
聚焦中国人工智能支出,IDC数据显示,中国将继续引领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市场发展,占亚太地区人工智能总支出超五成,预计到2028年中国人工智能总投资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5.2%。
IDC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生成式AI占AI市场投资总规模的18.9%。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2028年生成式AI投资占比将达到30.6%,投资规模超300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为51.5%。
行业用户也在积极探索和打造生成式AI的应用场景,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挖掘数据要素的价值,探索智能化商业模式。IDC数据显示,软件和信息服务(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通讯(Telecommunications)与银行业(Banking)是人工智能投资最多的三个行业,2028年占比分别为49.8%、7.4%与5.8%。
IDC数据显示,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智能基础设施调配(AI Infrastructure Provisioning)成为中国AI市场最大的应用场景,其支出占AI市场约四成。它包括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为AI系统创建和管理IT基础设施的投资,即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向用户授予对此基础设施的访问权限,为AI系统开发提供计算和存储所需的资源,或向最终客户提供AI服务。市场规模第二大的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赋能的客户服务与自助服务(AI-enabled Customer Service and Self Service)。
IDC中国企业级分析师张文蕙表示,技术革命正推动人工智能从单一工具朝着智能生态的方向发展。新一代基础设施有了自我优化的 AI 特性,它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架构,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还催生了新的技术。
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郭越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球AI领域的重要力量,2024年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人民币,年增速超70%,核心应用集中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
政策强力支持、企业生态丰富、科技巨头和独角兽企业推动着金融、零售、医疗、自动驾驶等行业落地,但仍需不断寻觅高端芯片的发展路径以及开拓基础算法的原创性。未来趋势聚焦大模型竞赛、边缘AI和AI+科学,同时深化传统产业升级和AIGC商业化。长期发展还需突破基础技术,在AGI和国际标准上争取话语权。
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发展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进步显著,超算领域的快速发展是芯片设计技术突破后的直接体现。
“太湖之光”“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分别搭载MT-3000处理器、申威26010处理器等国产芯片,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良好性能,为科研、教育、国防等领域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昇腾910是面向AI训练需求的高性能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超过200亿个,在处理复杂AI任务时与国际主流GPU表现相当。在加密货币领域,比特大陆在芯片设计技术的特定行业应用方面建立了优势,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居主导地位。
在类脑计算领域,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类脑智能芯片“天机芯”,采用众核架构、可重构功能模块、混合编码方案的类数据流控制模式,可适应机器学习算法、神经形态计算模型及编码方案。
互联网行业对云端算力提出了较高需求,因而互联网企业积极投入AI芯片产业,自研云端智能芯片,如昆仑芯、含光NPU智能芯片、玄铁CPU。
国产AI芯片在性能(计算能力滞后于国际领先产品)、功耗(高能耗引发散热问题)、应用场景(侧重推理而缺乏大规模训练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全产业链上的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外部因素制约,特别是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制造设备及工艺、人才储备、知识产权等方面相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开展技术突破和产业协同。
*声明:本文系原作者创作。文章内容系其个人观点,我方转载仅为分享与讨论,不代表我方赞成或认同,如有异议,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