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他的小花,赵丽颖撕碎赵丽颖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清明档Sir最关注的电影,首先是这部——
导演冯小刚。
演员赵丽颖、兰西雅、啜妮、王菊、程潇,演狱警,演在押犯人,演管教人员……超出了以往的角色类型。
尤其是领衔主演赵丽颖。
Sir从未见她如此霸道,狠辣过——
向阳·花
01
《向阳花》给Sir的第一观感,是狠。
片中几乎所有女性,都多多少少沾点狠气,莽劲。
监狱里,有女囚拐卖儿童。
主角团一言不合就开打。
监狱外,有男人对赵丽颖饰演的高月香毛手毛脚。
兰西雅饰演的黑妹直接照头就是一酒瓶子。
而高月香更狠。
她拿起刀直接威胁:
老娘是从大牢里出来的,你不弄死我们,我就捅死你。
常见的大女主爽片?
不。
就在高月香看似蛮狠地用刀威胁完人之后,下一幕,就是她蹲在桥墩,和救她的黑妹发火——
一瓶子下去。
钱没赚到。
还差点让人打死。
我们赚钱有多辛苦,你不知道吗?
对,爽完了她也后悔,后悔没有忍气吞声,赚到那几百块钱。
但即便如此,她们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了。
绝不内耗一点点。
而这,似乎也是这段时间国产片里,少有的气质。
它把视角对准了大部分,挣扎在底层的,努力为生活打拼的普通人。
讲她们的不甘,愤怒。
但却不是忍辱负重,而是勇敢的质问,与果敢的反抗。
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好好聊聊。
02
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有过犯罪前科的人,如何回归现代社会。
但新意在于,视角难得放在了女性身上,而且是几个底层女性身上。
导演为此用两个小时,做了详细地呈现。
电影中,高月香和黑妹,是同一座监狱的狱友。
因为女儿失聪,高月香自学了手语,进监狱后,正好遇上了聋哑人的黑妹,她们因此成了朋友。
而她们进监狱的理由?
贫困。
一个为了给失聪的女儿装人工耳蜗误入歧途,结果因传播淫秽色情被判了两年半。
一个则从小出身在贼窝,靠当骗子、扒手为生,因行窃失手被抓。
都是极为“先天不足”的人。
进监狱,某种程度上是人生一次更大的滑坡。
但幸运的是,她们遇上了啜妮饰演的警察邓虹,也是她俩在监狱里的管教。
在狱中,邓虹花了大量时间去跟服刑人员沟通交流,深入到她们的过往生活里,研究调查。
也是她,帮高月香惩罚了遗弃女儿的丈夫,给了对方走正道生活的希望。
但。
心态能变化,举止能调整,认识能进步,知识也可以再学习。
可,贫穷怎么办?
出狱后该怎么活?
电影重头戏,也放在这道坎上。
从主角出狱开始,故事也就变成了一个现代版的“末路狂花”。
两个没有金手指的普通底层女性,如何能狂?
电影为此先给她俩铺陈了真实的困境,只有压得足够狠——
反击的爽感才能够强。
首当其冲的,就业歧视,因为有案底,基本就告别大部分坐办公室的体面工作。
高月香因为坐牢,只能找到一些要求不高的体力活,比如酒店保洁。
看着像是有着落了,可但凡出点事,她的案底,就成为了所有人拿捏她的枷锁。
可问题也不止于此。
比如黑妹,她因为离开贼窝,手上没有身份证……找不到工作还是其次。
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只能撬锁睡别人车里,结果被停车场保安勒索欺负。
因为聋哑,最后一度只能在街上用残疾人身份乞讨。
肯定有观众会说这种呈现是不是过于“猎奇”“堆砌苦难”,毕竟现在人有手,有手机,哪里会混这么惨。
但在电影故事发生的10年代初,内地十八线小城市,在外卖网约车移动互联网都还没普及的时候,对于一个有案底的低学历单身母亲,一个除了盗门撬锁无一技之长的聋哑人。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末路”看着是真末路,但“狂”又在哪呢?
继续犯罪,走入歧途?
不。
她们的“狂”,在于早早接受了自己的弱者地位后。
对苦难say no。
有一个设计很动人。
当高月香因为被污蔑偷东西,被迫羞耻地脱衣服被搜身,最后发现是误会后。
她不接受对方的道歉,直接要钱。
对。
当她们丢掉了“正经”“体面”“羞耻感”等滤镜之后,用钱衡量起生活,反而是反击号角吹响的开始。
一个细节。
电影里出现了大量的数字:
铁道旁的危楼,房租带床铺的话要400一个月,不带床铺只要200;
保洁的工作,一间房10块,勤快点一天能十几间;
给化妆品做过敏测试,一次100;
做杂牌酒的销售地推,站台贩卖,一天400;
……
但,女儿的人工耳蜗,要20万。
目标很远,但拼命就有希望。
因此,电影中,搬货物,捡破烂,发传单,做销售,去水产店给人捞鱼,做化妆品过敏测试,去医院找试药机会……
只要能赚钱的活,两个人都一起咬着牙,往前推进。
就像海报关键词:
豁出去,活下来。
在普通观众看来,最直接的爽感,当然是对压迫和侵害的直接反击。
但真正能打动人的。
是她们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后,依然能直面生活,然后咬着牙,不屈服。
最重要的是,因为前科。
她们一肚子委屈。
但也没有因此就重走捷径、歧途。
而是选择了用最光明正大的方式对生活的困难竖中指。
这在国产电影里,真的很少见。
03
但电影最终想说的其实也并不止反抗。
还有温情。
没错,说到底这并不是一个无脑爽片,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
它的重点,还是在“人”上。
就拿高月香和黑妹来说,电影对这俩姐妹之间的情感刻画,相当成熟。
并非天然洒脱浪漫,一蹴而就。
而是经历了互相伤害,互相挣扎,最后的抱团取暖。
设定里,高月香的女儿失聪,她学了手语。
所以她对聋哑人黑妹有天然的亲近。
但当矛盾发生后,20万的压力摆在眼前,女儿在福利院可能被领养的危机感,让她直接迁怒于黑妹,又成了伤人最深的那个。
两人生活中的互相揶揄,讽刺,戳伤疤,是随处可见,而到了危机关头,双方又明白,自己只有对方可以依靠。
所以才有电影结尾的高潮戏。
一场忍耐到达极点后,用自己的人生去交换对方自由的牺牲。
而电影有意思的是,在此把这种牺牲做成了一种善意的接力,最后串起了电影里其他几位女性角色。
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但相比于女性的互助。
Sir还是想把《向阳·花》里的主角,形容为是群不甘沉沦于底层的弱者。
电影中的她们,是女性,也是一种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表。
比如一个让人感到好笑又无奈的场景是:
主角两人去做化妆品的过敏测试,为了一百块,但去医院挂号治疗开药就需要四五百。
也因此后边她们打架受伤,都是用酒消毒,贴个创可贴,在家等自愈。
原因也是:
而影片里的另一个设定,则更有一种隐喻在里面。
那就是黑妹的聋哑人身份。
故事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她都靠手语沟通。
可她真的是聋哑人吗?
后来我们知道,其实她也能说话,只是一直以来都不愿意说,以至于最后终于说话时,说出来的话语已模糊不清。
这样的设定,其实也是这一阶层的困境——
她们普遍“失语”。
她们从小没有好的教育,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导致长久以来一直在这个社会里被无视,人们听不到她的声音,看不到她的影子,她弱得仿佛并不存在。
可即便如此,她们也不曾认命。
甚至于,因为自身的弱势,使得她们比那些过着丰衣足食生活的人,更有一份内在的真诚和良善。
面对人贩子,她们能直接上去就打。
面对更贫困的人,她们再穷也会拿钱去接济。
(接济完还互相检查钱包)
所以什么是向阳花?
其实就是一群生活在黑暗里的花朵,她们身上坚韧的生命力。
就像片尾曲所唱的:
“吹啊吹啊,我赤脚不害怕,吹啊吹啊,无所谓扰乱我,你看我在勇敢地微笑,你看我在勇敢地去挥手啊。”
这是一曲底层女性的生命之歌。
而当电影把视角对准了这些有瑕疵的普通人时,就会让更多的,出于幻想生产的,满足于观众娱乐需求的戏剧形象,变得黯淡无光。
对,中国最好的题材永远是现实主义。
过去是,今天是,将来还是。
而国产电影,需要把话筒交给普通人。
把镜头对准更下沉。
《向阳·花》是一次主动的尝试。
但Sir希望未来还有更多人。
愿意弯下腰,低下身。
听听他们的声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