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到底曰了什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论语》名言,被毛主席名词《水调歌头·游泳》所化用,为中国人广为人知。

但是欧美人错误翻译了这句话。2010年6月,“德国之声”在离间中俄关系时报道,俄罗斯人普遍相信中国智者孔子曾说过“只要在河边久站,终能看到敌人的尸体从你面前漂过”。

2023年3月,阿联酋阿语报纸《海湾报》也引用这句话来描述中国的“耐心战略”:“你站在河边,敌人的尸体就自己顺流飘过来”,总之,敌人躺输。这句以讹传讹话被欧美“文化人”熟知。

这不,最近梅德韦杰夫也引用了这句话,用来嘲笑欧洲人。

500

虽然中国人不断回帖纠正,但估计纠正不了了。这是一种正常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叫做民间词源」(folk etymology)或语义流变(semantic drift)。

500

常见的情况比如:

1、“每况愈下”:原为“每下愈况”(《庄子》),指越往下观察越能看清真相,后因语序颠倒而语义反转。

2、“逃之夭夭”:由《诗经》“桃之夭夭”(桃花盛放)谐音讹变而来。

3、“七月流火”本指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火”为星宿名) ,现在误用作形容天气炎热 。

4、无毒不丈夫”原为“无度不丈夫”(无度量非大丈夫)讹变为“不狠毒非大丈夫”

5、“衣冠禽兽”。明代官员服饰绣禽兽图案,象征地位 ,演变为“道德败坏之人”

6、“压轴”本意戏曲倒数第二场(“大轴”为最后) 。现代误指“最后的重头戏”

(最后部分参考了DeepSeek提供的资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