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敢给全球加税?
4月2日是特朗普定位的“解放日”,所谓解放日就是美国要“收钱了”!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对所有家都加征百分之十的基准关税。然后针对不同国家按比例征收对等关税。
对等关税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据美国测算的不同国家对美国的税率,相应加征对等关税。
比如,美国声称中国对美国的关税高达67%,因此美国对华对等关税将达到34%,如果加上之前的20%的关税,美国对华关税总税率达到54%。
再如,欧盟对美国的关税按美国测算为39%,美国将以对欧盟加税20%作为回应。而越南对美国关税高达90%,美国相对地对越南加征46%的关税。
10%的基本关税将会在4月5号生效,对等关税在4月9号生效。
特朗普为什么敢给全球加税?
答案很简单:他背后有美国“消费霸权”在撑腰。他的胆量其实是消费市场给的。
我们处于一个消费为王的时代,全球化加速了从生产为王的时代向消费为王的时代转换。
你可以把美国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购物中心”。这个购物中心的顾客有3.3亿人,但他们特别“能花钱”。
2024年,美国的消费总额预计达到20万亿美元,占全球总消费的约四分之一。平均下来,每个美国人一年能花六万美元,而中国人一年人均消费还不到5000美元。
美国人的消费能力不仅仅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美国经济的动力。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很多国家的企业都依赖向美国推销商品。比如美国人喜欢买德国的汽车、日本的家电、中国的电子产品,乃至墨西哥的农产品——这些国家的出口商也自然而然地会盯住美国市场。
美国的消费霸权分为两部分逻辑:一方面,别的国家生产商品的时候,离不开美国技术和高端产品支持。比如芯片。你不把这些技术买过来,就没法生产竞争力强的产品。
另一方面,在出口这件事上,全球也离不开美国市场。德国、韩国或中国的企业都明白,只要出口到美国,销量才能上去,利润才能变大。可以说,美国市场就成了全球生产者竞相竞争的大市场,也是全球消费的“主场”。
特朗普正是看透了这点,所以才会肆无忌惮地“到处收租”。他的逻辑很清楚:你反对我没用,因为你离不开我的市场。
问题是,这种局面能长久吗?
如果换个思路——中国、东南亚、亚洲、拉美和非洲的消费市场成长起来呢?此时,主动权就会发生转移。
其实,现在全球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变化就是消费市场开始多极化了。
亚洲已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2023年,亚洲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占全球近50%。预计到2025年,亚洲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40万亿美元,占全球消费市场的近一半。
但亚洲各国的消费市场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没有统一的大市场。
中国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和美国比起来有一个关键短板:内需不足,也就是消费不够强。
2023年,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例大约54%,而美国是70%。2023年中国的消费支出占全球消费的17%,美国占到了25%。
尽管中国的生产能力全球第一,可那更多是卖给别人,而不是自己用。14亿人的消费潜力远未被释放。
真正的强国,必须是生产和消费并重。
目前,中国面临的转型问题就在于,如何让“生产大国”带来的优势,转化为“消费大国”的内在实力。
道理很简单:把14亿人的消费潜力挖掘出来,用自己强大的内需撑起经济,就能摆脱对外需的过度依赖。倒过来,世界也就更离不开中国这个超级市场。如果中国的消费足够强,全球经济也会因为“靠向中国”而改变。
未来的中国,应该努力成为“工厂”和“购物中心”的结合体。不仅仅为全球创造商品生产价值,更要注重自身强大的内需增长,把14亿人的购物能力转化为全球经济的驱动力。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未来真正实现从制造强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
实际上,从2018年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我们已经更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让更多的国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
全球市场多元化的趋势已经出现,在各国寻找采取对美采取报复措施的同时,全世界的出口厂商也在寻求市场的转移与分散,在发展自身市场的同时,寻求更精准地适应美国以外的市场。这才是最有可能瓦解美国消费霸权的变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