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西伯利亚,已经离不开内蒙古了

500

  我最近回了趟老家呼伦贝尔,重新审视了一下这个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发现这里的很多事物都跟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关系。

  呼伦贝尔的铁路主干线,来自当年沙俄修的中东铁路,满洲里、海拉尔等铁路沿线城市的建筑风格,都有浓厚的俄式风情。街边的小商品、方言里的俄语词汇……呼伦贝尔的俄罗斯印记,太多了。

  我甚至是离家之后,才知道中国人的常规饮食其实不包括酸黄瓜和红肠。

500

  哈尔滨红肠的鼻祖就是俄罗斯红肠

  图:shutterstock

  反过来,内蒙古也在对俄罗斯施加巨大的影响。

  2024年中俄总贸易额达到了244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陆路通关的货物量占据了很大比例,内蒙古的口岸在2024年货运量突破了1.2亿吨,承担了中俄陆路运输的65%以上。

  可以说,俄罗斯影响了内蒙古的过去,而我们内蒙古对俄罗斯的影响则是正在进行时。

  一条河,两个国家

  我们那和俄罗斯是挨着的,呼伦贝尔市和俄罗斯远东只隔了一条额尔古纳河。就这么一条河,每到冬季还会封冻,如履平地。

  我曾经登上过边境哨所的岗楼,也在国门之上朝北眺望过,中俄边界的山川河流浑然一体,就算有铁丝网隔着,也根本分不清哪边是哪边。两边气候一样、物种一样、地形一样,民风也很类似。熊瞎子、狼、狐狸、东北虎,还有额尔古纳河-黑龙江里的鱼,都是两边居民共同的财富。

  额尔古纳河也没有把内蒙古和俄罗斯全部分隔开,在呼伦贝尔西部,中国雄鸡版图的“鸡冠子”上,中俄领土边界没有任何地形的阻隔,完全是一片平坦的草原。

500

  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图:图虫创意

  在这条边界上,有一个关键的陆路口岸,就是满洲里

  每天,都有满载货物的列车从这里出发,穿越西伯利亚,将中国的商品运往俄罗斯,也将俄罗斯的资源带回中国。

  很多人对满洲里的地理位置没什么概念,甚至有人问过我:“满洲里?那不是在黑龙江吗?”实际上,满洲里就在呼伦贝尔,是东北T字形铁路的最西端,也是中俄贸易的核心节点。

500

  满洲里随处可见俄式风格的建筑

  图:图虫创意

  所谓“鸡鸣闻三国”,人们在呼伦贝尔的满洲里市和新巴尔虎右旗的西北部,能遥望俄罗斯和蒙古国。

  2024年,满洲里口岸全年进出口货物运量达到 2201.07 万吨,平均每天有 12 列中欧班列穿梭于两国之间。这些列车不仅运输着中国的轻工业品和电子产品,还满载着俄罗斯的木材、矿产和农产品。我们家门口繁忙的铁路,确保了中俄贸易的畅通无阻。

  一条铁路,两个大洲

  其实铁路运输有很多优势,首先是快。一个集装箱从上海运到圣彼得堡的话,火车半个月就到了,货轮得走一个半月。

  而且中国和俄罗斯都是面积广阔的陆权国家,铁路能实现内陆城市点对点的运输,比如要把新西伯利亚市的木材和钾肥运到郑州,火车只需要走大约6000公里。如果走海运那就要绕行半个地球,航程超过20000公里,还没有办法直达。

500

  对比空运,铁路运输又更具成本效益

  图:图虫创意

  说到中俄铁路贸易,我听过很多人提到轨距问题。确实,中国和俄罗斯的铁路轨距标准不同。中国的标准轨距是1435毫米,而俄罗斯用的是1524毫米宽轨。这意味着,中俄之间的火车不能直接开过去。

  问出这个问题的人算是有些知识,但肯定没来过边境,没像我们边民一样能天天看到“换轨”的场面。边境口岸采用了一种技术手段:将列车集装箱拆卸下来,吊装到新的空轮轨上固定,再由机车牵引开出去。这就是“换轨”。

  这个过程只需要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对于中俄铁路交通来说,客货运输的时间单位是天,两个小时完全不影响整体效率。

500

  满洲里站至后贝加尔站之间

  特别铺设了三根钢轨

  可以同时运行标准轨和宽轨货运列车

  图:图虫创意

  围绕着这条铁路线,故事可不少。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俄边境贸易以“倒爷”闻名。当年的倒爷有多赚钱?就这么说吧,倒出了一个中国前首富,牟其中。

  当年他用几百车皮的轻工业杂货换回了4架飞机,豪赚1.6个亿,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这位前首富曾豪言,要把满洲里打造成中国北方的深圳。我们那边的人都很希望他能成功,但平心而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500

  牟其中300元钱起家办了三件大事:

  飞机易货、卫星发射、开发满洲里

  图:网络

  满洲里成不了第二个深圳,尽管铁路运输相比水运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但受限于规模和成本,20组火车的运量才能和一艘大型集装箱船相当。而且深圳背后是人口稠密、消费力旺盛的珠三角,满洲里背后则是空旷的呼伦贝尔草原,发展条件差了太多。

  牟其中是当年中俄民间贸易大热的一个典型代表,一夜暴富、天价利润、走私犯罪、刀光剑影……穿梭于中俄边境的火车上,那些年太多的传奇故事,有机会我再说给大家听。

500

  那个时代,“倒爷”专门

  把中国内地的纺织品卖到俄罗斯

  然后将俄罗斯的皮革卖回内地

  图:电影《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

  纽带

  在呼伦贝尔,中俄的民间交往很密切,我自己就有很多那边的朋友。

  国境线两边,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呼伦贝尔有很多跟俄罗斯有关的人,主要有三种:俄侨、中俄混血人,以及中国俄罗斯族。

  呼伦贝尔市是中国主要的俄罗斯族聚居地,有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和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两个民族乡加起来有几千俄罗斯族人。我曾经自驾去过一个民族乡,跟他们交流感觉很神奇,金发碧眼却一口东北话。

500

  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

  图:图虫创意

500

  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

  图:图虫创意

  这里也有很多跨境民族,比如三少民族的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在俄罗斯叫做埃文基族;呼伦贝尔的蒙古族很多都是巴尔虎部落的,与俄罗斯的布里亚特人文化相近,境内也有一些真正的布里亚特人。

  当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边的这些人差距越来越大了。比如中国的俄罗斯族都能说汉语,呼伦贝尔的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基本蒙汉兼通。我还在俄罗斯见过一个只会说俄语、信仰东正教、名字叫“萨沙”的布里亚特人。

  来呼伦贝尔经商的江浙商人,很多也都掌握俄语和蒙古语,了解俄蒙文化,和当地人打成一片。

500

  中国境内随处可见俄语

  图:NBC News

  在国境另一侧,靠近呼伦贝尔的俄罗斯赤塔市和伊尔库茨克,也有大量的华人群体。就伊尔库茨克这座60万人的城市,我在那里居然找到了北京烤鸭、上海本帮菜和四川麻辣烫。

  如果有一个人,既去过俄罗斯赤塔、伊尔库茨克,也来过内蒙古的满洲里、海拉尔,他一定会惊讶于两边的共性。商品、建筑、自然环境、民族风情,都因为地理位置的相近而呈现出惊人的相似。

  其实很难说是谁影响了谁,也许是共同的环境和气候,塑造了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制裁之下,国民共进

  过去有种说法,中俄之间是“政热经冷”。以往我看到那些在边境两边讨生活的商贩,感觉他们也就混个糊口,挣个辛苦钱。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从2014年到今天,俄罗斯吃了西方国家超过15000项制裁,经济往来大大受限。但西方不亮东方亮,在大量制裁之下,俄罗斯1.4亿人的市场,几乎是完全向东开放了。

  2024 年,中俄贸易额创下了2448亿美元的新纪录。这是什么概念呢,是同年中英贸易额的3倍,接近了中日贸易额。俄罗斯也成为了中国第5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韩日越。

500

  2024年中俄铁路货运量达到1.74亿吨

  图:图虫创意

  而俄罗斯向东开放的最大的窗口,就是内蒙古的呼伦贝尔。我这次回去的感觉就是,通过国门的列车比前些年多了很多。

  在中俄贸易创纪录的情况下,贸易产品主要分这几大类:能源、金属矿产、农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木材。

  这其中,大宗货物、大额产品,基本都是国企在主导。国企如中粮集团、徐工集团在能源、机械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承担大部分进口任务,确保大宗货物的稳定供应。

500

  满洲里火车头广场陈列着

  解放1861号蒸汽机火车头

  这是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

  赴前苏联莫斯科途经满洲里时

  乘坐的火车

  图:图虫创意

  民企也展现了极强的灵活性,中国家电和汽车大量涌入俄罗斯市场。还有服装纺织品及日用百货,当年让一大批倒爷富得流油,如今依然是许多小商家的主要生计来源。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超市,中国产品多到让我感觉好像没出国一样。

  总之我们可以简单粗暴地做个划分,凡是管“进”的,一般都是国企。而管“出”的,大多都是民营企业。

500

  中俄友谊桥连接室韦和奥洛契

  图:图虫创意

  其实在2025年的今天,中俄贸易仍然有很大潜力。长期以来,中国品牌走不出去国门,并非全是产品本身的问题,更是因为有许多市场以外的因素。

  制裁之下俄罗斯人感受到了中国商品的实惠好用,他们也想把苏联产的拉达车、瓦罐车,换成哈弗、奇瑞。不管未来时局如何变幻,中国品牌已经在俄罗斯打下了一片根据地。

  我也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中俄贸易能越来越火热,这样就能让我家乡更有活力,吸引住不断流失的年轻人,让越来越空虚的边境城市充实起来。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