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小米SU-7的事故?

【本文原标题为“我如何看小米SU-7的事故”,风闻社区有修改】

首先,对死者哀悼,无论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结果却是是她们承受了。

事故中,我不清楚道路维护方是不是尽到法定职责,也就是安全警示。有人援引类似事故视频说一路都有,但我自己的感觉其他一些道路的维护方并不是做得非常好,比如锥桶之类只在维修区域前几米。这个只能等待事故调查的结果了。

而就算事故警示,显然小米为代表的智驾是没有识别出沿路的警灯代表了什么意思,毕竟到事发前都是以接近120的速度狂奔。这是智驾控制下的狂奔。

最重要的是,事故揭破了厂家刻意营造的(跟顾客之间)温情脉脉的关系,那些装出来的为顾客着想的塑料感情。

小米的公关部门被指责,其中一点就是纯粹讲自己跟受害者拉开距离。你看,整篇通告既不是即时发出,也没见对受害者的哀悼(无论是谁的责任),就是花两天时间在堆砌词藻摆脱自己的责任。以我的想法,涉及到亡人重伤事故的顾客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汽车、电气等)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最高管理者,在确认事实后先给予人道主义的安慰是必要的,摆出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的态度也是必要的。但显然雷军充分信任并充分授权给了公关部门。

那些以时间为序的事件,我不知道是不是既有的全部,还是刻意筛选出的“重点”。但哪怕是全部事实,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毕竟后台收到的信息,并不等于驾驶员收到。甚至智驾判断的分心,是不是真实的分心,没有旁证也是没有足够证明力的。要说起来,有些智驾在墓地周边出现鬼影,显然就不是真实的探测结果。

更重要的是,厂家作为相对消费者有更深入的技术分析和安全论证,却对结果强行转换话题,通过有意识得误导来让消费者买单,这属实是一种欺诈。法律很明确,L2级别就是人担主责,除非反证智驾有问题。而L4就是智驾担主责,除非反证人有问题。L3是两者都有。所以智驾方案往往跳过L3,要么成功上岸L4,要么用无限逼近的暗示来显示自己的“能力”。这就造成消费者理解上的智驾跟厂家心如明镜般知道自己的智驾存在鸿沟般的差距。

小姑娘放任智驾就显然是把它们当成L4了,这也是厂家暗示的期望。但不出事这个也就是智商税,出事就是良心碎了。

就现阶段,激光雷达就算上限高一点,也不过是雨雾天有点优势。在软件没有挖尽潜能之前,激光雷达跟多一个摄像头并无本质区别。小米搞纯视觉并不错,但错误往往是因为井底之蛙自高自大,觉得自己已经做到极致了。

说到这点,我觉得厂家有一点就存在问题。不管智驾到何种地步,出现要人接管的时候第一个不该是首先降低到安全容许的范畴么?具体而言就是减速靠边停止。又不是赛车,这点耽误的时间跟安全的风险孰大孰小分不清么?过马路都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这倒好,NOA搞不定的事情指望一头闷的驾驶员2秒内就搞定,这是什么逻辑?我感觉,法定义务下的智驾就跟鸡肋一样无趣。你不得不自己做驾驶员该做的,还得留心智驾挖的坑。就好比老师傅看着徒弟干活,有的时候比自己干还累。

当然我也理解厂家不肯将程序编设成自动刹车。因为事实证明,那个时候就算NOA紧急刹车,大概率是无法在进入警戒区之前刹停。虽然结果可能比现在人处理更好,但谁知道前面到底是一块空地还是堆满零件的施工场地甚至就是一个大坑?而一旦掉入坑里,哪怕出发点是好的,估计到时指责的必然是厂家。而不像现在还能推给驾驶员。

说到底,智驾之于汽车就相当于人不能把控的刀。你以为控制了刀,实际上是刀控制了你。从法律上,我相信大概率责任会归到驾驶者那边,但厂家失掉的可远不止一次事故的赔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