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看似尊重了少数人群,其实谁都没尊重

【本文来自《聆雨子:《白雪公主》扑街,因迪士尼的“政治正确”藏着三种“不正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因为迪士尼看似尊重了少数人群,其实谁都没尊重。合家欢题材天然和一切“先锋的”、“革命的”艺术表达相悖。所有引领一个时代,开时代先河的艺术作品无一不是伴随着争议诞生。

在白雪公主的年代,男女甚至不能同舞台表演,而迪士尼推出了以女性为第一且唯一主角的电影,王子从过去故事中的“屠龙救公主”的绝对主角,变成最后出场一个吻解决一切的工具人。在花木兰之前,迪士尼的所有公主都是“战斗力外包”,只有花木兰不但拥有战士的躯体,还拥有振臂一呼带领同袍勇救皇帝的号召力。在冰雪奇缘之前,爱情永远是迪士尼公主的“主线任务”,冰雪奇缘却让人们看到亲情的可贵。冰雪奇缘也成了2010年以后迪士尼最后的公主IP。

然后,迪士尼就日渐陷入政治正确和吃旧IP炒冷饭的窠臼之中。铸成这场灾难的除了政治正确从原本的“左翼主张”日渐沦为“白左钱包”,所有的故事逻辑都要为“政治正确”让步,还有电影艺术过度工业化带来的创作的惰性。当“数剧本页数”成了考核方式之一时,就可见电影艺术被资本绑架之深。

所以根本问题在于,迪士尼谁都没有尊重,他们只是借着“尊重”的大旗给白左钱包敛财罢了。真正先锋的艺术作品是不惧质疑的是迎难而上的。如果尊重黑人和少数族裔,为什么没有黑人自己的历史文化被搬上荧幕。如果尊重性少数群体,为什么没有真正深刻刻画这个群体生活的文艺作品,而是悬浮的交出一个“都挺好、包饺子”的假象。如果真的尊重女性,怎么刻画了一百年,迪士尼“公主”还是只有“公主”。谁家孩子还能一辈子做“公主”。真实的劳动的勇敢生活的女性感情是不配被描写呗,迪士尼公主能不能稍微试一下用自己那堪比一个家政班的清扫能力好歹为自己挣点儿钱。如果想要找一个以色列籍的演员夹私货,暗戳戳的挺犹太,怎么没种去投拍聚焦巴以冲突的纪录片或者故事片,好好捋一捋为啥这两个民族的人互相仇恨。

全都做不到,只想讨好所有人,然后成功得罪所有人。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