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13军37师的,老爸去了越南3次,包括79年2月西线
【本文来自《昨晚带娃看了《高山下的花环》,特意又看了原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家是13军37师的,老爸去了越南3次,包括79年2月西线。
1. 老爸是干部,到了边境还没打过去时,晚上巡夜的确有些兵哭醒,对从来没见过血的新兵做心理疏导是干部必须做的工作;
2. 任何团队都有刺头,特别是十年浩劫后,素质参差不齐,我爸收拾一个刺头干部的办法就是测试防毒面具时,进到有低浓度芥子气的房间帮他把面具“调整”了一下,让那人吐得一塌糊涂,从此全营没出现过刺头;
3. 整个2月是进攻,不是住猫耳洞,而是拿下一个阵地后必须在战壕里挖出防炮洞。在80年代轮战、有交错战线时才有长期住猫耳洞的情况;
4. 我爸的翻译是全家被灭门的越南华裔,那个小孩的爸还是越军军官,被灭门时那个小孩被奶奶藏在粪坑里用芭蕉叶盖住,他目睹了灭门全过程,所以华裔对越南刻骨铭心的仇恨是真实的;
5. 没听到有临战调离的事情,但不能说没这种人,只是我爸觉得那个年代的二代,父辈都是战场下来的,应该家里更喜欢用鞭子抽着上去拿军功才对;
6. 武器配置有问题,自己战士56半打自家56冲武装的越南人,憋屈,还有54手枪不可靠,有个干部蹲个坑走火2次。最喜欢的是无后坐力炮,攻坚拔点一瞄一个准,可以解释现在为啥还人手一筒子;
7. 实战经验不足,营里有被svd打伤一个,另一个上去救又被打的情况,如果不是干部死命按住,还有想继续过去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