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毒贩,继走私鸡蛋之后,正准备走私汽车
3月26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将对所有进口汽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征收25%的永久关税。蛋总听了喜出望外,潜伏在白宫的地下党员又立大功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这项政策的影响。美国作为汽车消费大国,既是生产大国,也是进口大国。2024年美国市场销量为1609万辆,其中进口768万辆。
加征关税首当其冲的就是进口的整车。那这些整车分别来自哪儿呢?第一是墨西哥、第二是日本、第三是韩国,第四是加拿大,第五是德国,第六是英国。
特朗普的关税重拳打出来后,表面上看墨西哥受冲击最大,但需要注意,墨西哥并没有自己的汽车品牌。只是其他国家厂商洗澡用的阳澄湖,以逃避关税。
墨西哥全年汽车四百多万辆,但品牌分别是通用(23%)、日产(17%)、大众(12%)、克莱斯勒(11%)、福特(10%)、起亚(6%)、马自达(5)、本田5%。
墨西哥在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中,占据很少的比例,只是挣了廉价的房租和廉价的辛苦钱,以及少量的税收。不过这样一来,搞不好少量的辛苦钱也不好挣了。
加拿大虽然排第四,但也几乎没有本土品牌(有个别小众跑车品牌),全是国外品牌的组装车,比如通用、福特、丰田、克莱斯勒、大众、宝马、本田等。
虽然受到关税重拳的冲击,但加拿大还是有牌可打的,毕竟美加经济高度捆绑,有不少领域可以卡美帝脖子,因此搞不好能争取到豁免。
受伤最深的恐怕是日本。2024年日本出口了421万辆汽车,其中对美出口高达137万辆,美国市场占了日本整车出口的32.5%。
对日本的打击可不止直接出口的这137万整车这么简单,比如日本车企在墨西哥和加拿大都有产线,这些日本汽车也会被征收25%的关税。
即使是在美国生产的日本品牌汽车,也会受到牵连,因为美国产的日本品牌汽车,核心零部件也都是在美国之外生产的,美国工厂只是个组装车间。
对日本而言,汽车产业是其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链上下游占了其GDP的10%左右,占其工业产值的40%。汽车产业链直接或间接撑起了日本800万人的就业。
其实韩国也有类似的尴尬。汽车也是韩国的支柱产业,也占了其经济的10%,直接或间接撑起了200万人口的就业。韩国对美整车出口约有100万辆,占了其所有整车出口的33.7%。
汽车也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不过德国对美直接出口只有45万辆。而且德国还有4.5亿人口的欧盟大市场作为根据地,因此受到的冲击没有韩日那么大。
虽然美国本土的整车产量高达840万辆,按产量依次是通用、福特、特斯拉、GMC、日产、本田、斯巴鲁、现代。问题是它们的零部件也主要来自境外。
特朗普也沉重打击了美国汽车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勒斯。首先,这几家车企的产能,有很大比例是在境外生产的,比如通用有一半,福特有四分之一。
即便是美国本土工厂,其核心零部件也大多来自境外供应商。问题是各个生产环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前在美墨边境频繁进进出出,似乎很爽。
打个比方,某车企从墨西哥进口原铝,在美国加工成合金返回墨西哥裁成小块,然后再返回美国加工成零部件,零部件送到墨西哥组装成发动机,发动机运回美国做检测和保护处理后,再送回墨西哥装到整车里。
现在麻烦了,你对墨西哥加税,墨西哥进行报复。铝运到美国加25%,变成合金回到墨西哥再加25%;裁成小块后回到美国又是25%,变成零部件回到墨西哥第四个25%。
拼成发动机后,从墨西哥回到美国身价再涨了25%,做过检测和保护处理后回到墨西哥还要涨25%。最后变成整车,整车还得支付最后一个25%。
最后的结果,一辆原本三万美元的卡罗拉,现在摇身一变,身价直逼玛莎拉蒂。所以特朗普的王八拳,对本国的供应链造成了极大损害。
特朗普当然也知道,但他是一根筋地为了把全产业链逼回到美国。但问题是,他忽略了一个致命问题,美国产业链为什么空心化。
第一,美国人力成本的飙升;第二,美国的营商环境太差;第三,几十年如一日的快乐教育,美国已经找不到足够数量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美国的汽车工会(汽车联合会),已经成了黑社会组织,动不动就以罢工相要挟。他们以给工人谋福利为借口,为自己谋福利。搞来搞去,把产业搞没了,把底特律搞破产了。
他们还成了科技进步的绊脚石,拒绝发展新能源,他们不愿意学习新技能、从事新岗位;也拒绝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怕带来失业。
但世界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科技进步的大趋势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你不采用新技术,别人会采用。你这边各种成本高了,产业自然就转移走了。
如果不解决成本的问题,不解决人才的问题,不解决营商环境的问题,那么制造业很难回流。即便是强行回流,那么生产的产品必然质劣价高,既坑了国内消费者,也失去了海外市场。
特朗普要想真的拯救美国,必须发起禁毒运动,参照衡水大力兴办新式教育,废除教育产业化,选派留华幼童,兴起华务运动,或者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很明显,特朗普无法完成其中任何一项。
因此个人判断,十有八九这些车企根本不会转移到美国,甚至某些产业配套还要外转。在美国之外造车要钱,在美国之内造车要命。
一方面,在美国生产,成本上涨25%可能都打不住,不可控因素太多;另一方面,迁移产线需要时间和资金,没有几百亿美元打不住。
最关键的,好不容易迁过去了,刚投产,美国汽车工会搞不好罢工几个月,然后特朗普下台了。特朗普下台之后,说不定民主党迫于各方压力取消关税——白折腾了一通。
所以现在美国车企只有两种选择:第一,迫于懂王压力迁至国内,成本居高不下、技术愈发落后,彻底丢掉海外市场。第二,干脆彻底流亡海外,在海外组建美国流亡汽车公司,然后懂王进一步加税惩罚。
可以确定的是,美国的汽车肯定还要涨价,美国的通胀还得再次抬头。美国的汽车产业面临一场危机。不过,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墨西哥的毒贩们再次发现了商机。
他们善于从危机中把握机遇,前一段时间都没心思倒腾毒品了,改走私鸡蛋了。墨西哥一打鸡蛋2美元,美国超市10美元,黑市8美元。
墨西哥西北边境的蒂华纳毒贩搞出了“鸡蛋无人机”,一架能带30个鸡蛋,低空飞过边境,连雷达都抓不着。10架无人机一晚上送300个鸡蛋到加州,这买卖干得比科技公司还溜。
说着说着,新的商机又来了,他们又开始琢磨倒腾汽车,随着关税政策的落地,墨西哥的卡罗拉将比美国便宜一万。倒腾一万卡罗拉就能挣一亿美元。
突然想起了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一幕,会上有一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说完“不折腾”,会场上不少人笑了,紧接着就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当时我还不太明白,什么叫不折腾。随后十七年时间,美国逐渐让“折腾”具象化了:政策一会儿左满舵、一会儿右满舵,主打一个吞吞吐吐(吞进去再吐出来)。简而言之就是目标不明确,做事情翻过来倒过去。
尤其是川建国同志,可劲儿地折腾美国。我也确定了一件事情,他的确是一位正国级地下党员;我不确定的是,他到底是俄共的还是中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