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苹果工程师孔龙回国

看到消息,苹果的芯片工程师孔龙回中国,到复旦大学任教,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这个消息我挺高兴的,我想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消息。

500

    孔龙是苹果公司的工程师,主导研发U1、U2、H2芯片,这些芯片被用于iPhone等产品,这是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士,也是产业一线有过实践经验的人,这样的人加入复旦大学,是复旦之幸,中国的大学就是需要这样有过实践经验,有很强大的产品能力的人,他们到高校去任教,对于高校的发展,对于学子们水平提升都是有着正面的帮助,欢迎更多这样的人回到祖国。

    对于孔龙自己,尤其是孔龙的父母,这是一个巨大的喜讯。其实道理也并不复杂,孔龙在美国甲首文和苹果公司工作,渐渐是人到中年,在美国到了事业的天花板,以后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今天美国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从事芯片相关的工作,非常的敏感。回到自己的祖国,复旦大学是世界著名大学,有非常好的发展机会,很有可能自己未来事业开辟一个新的篇章。

    对于孔龙自己,40岁左右的年纪,一回来就是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很多自己的同学在大学里面,未必有这么好的待遇。有人会说在美国做芯片工程师收入更高,确实是这样,但是社会地位就比不上复旦大学研究员了,至于以后的发展那就更难,能不能守住自己这个位置很难说。

    对于孔龙的父母来说,这当然是天大的喜讯,这个儿子才是自己的儿子了,如果一直飘在国外,其实就和死了一样。在自己的身边,才是真正的自己的儿子。

    欢迎更多的在国外工作的专业人士,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自己的家乡,这里更安全,也有很多发展的机会。只要自己有能力,一定会大有作为。

    当然,我也看到一些自媒体用非常夸张的语言描述这件事情,这只是正在出现的在外国企业工作的专业人士回国的一个例子,这样的人一直有很多,对他们的回归,中国都是非常欢迎的,也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支持。不过这也就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不必用假信息拔高渲染。

    我看很多自媒体称孔龙是苹果首席工程师,我不知道苹果有没有首席工程师这个称号,如果是有这个称号的话,这就和全球副总裁一样,一个公司有大量的全球副总裁,其实是一个虚职,并无实质的权力。

    孔龙2016年博士毕业,2017年加入苹果,一直工作到2024年,这样的一个经历,在强人若云的苹果公司,只能是一个一般的工程师,很难成为核心的技术领导,有些人理解的首席工程师,就是最核心的技术领导,可能性是非常小。即使此人是个天才少年,他的工程经验也不足以领导产品开发团队,做芯片设计工程经验,读个博士是读不出来的。

     我看了看媒体提到孔龙开发的芯片U1、U2、H2芯片,这些芯片在手机里,是辅助性质的芯片,并非最为核心的Soc,应该说他所在的团队,是一个做辅助芯片的团队。当然这样的芯片也很有用,工作了7年也是很有经验了,到大学里去当个研究员,比一直在学校里有实战经验,我想当研究员是胜任的。不过就不需要造出,好像苹果公司那个做芯片最厉害的人回中国来了,觉得苹果公司受到了多大的损失。事实上这样水平的人,在苹果公司找几千个还不成问题。

    回到中国是好事,过于拔高就没有必要了。

    我还看到有自媒体说,孔龙拒绝了华为等等,觉得这似乎是华为的巨大损失,看了看他做的这些芯片,他的工作时间,我相信在海思找出数百个这种水平的人也不难。

    欢迎孔龙回到中国,欢迎更多的学子回中国工作。大家一定要明白一点,这些人和在中国发展的水平是一样的,甚至水平未必如在中国发展的人。就是说芯片设计,苹果公司总体芯片设计水平,也强不过海思。海思芯片设计之复杂,品类之齐全,品质之高,是苹果公司可以比的吗?到今天苹果都搞不出像样的5G基带,苹果手机的信号远远不如华为手机。

    一个在海思工作了7年的人,如果要去复旦大学,想当一个研究员可能还是很难。

    一个从海外回来,工作不到10年的人,就可以在复旦大学担任研究员,中国对于海外回来的人,一直是另眼相看的。有机会还是赶快回来,否则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