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破界到共生:咪咕视频的生态如何进化?

500

©️深响原创 · 作者|何文

全球视听行业正经历着从技术底层到产业格局的深度转型。

随着用户规模的继续扩大,用户对于内容的需求开始向垂类化、场景化迁移,流媒体平台在内容上的布局,也从流量覆盖转向垂类深耕;新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刮起浪潮,AI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也在重构着内容的生产逻辑。

生成式AI革新内容生产、5G技术重塑传输体验、用户需求加速向垂类分化、行业规范持续升级……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视频平台正在面临由时代提出的全新考验。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咪咕视频以“热爱无限,破界共生”为主题举办了一场产业发展论坛,与行业伙伴共同探讨“视听+体育”产业融合的新路径。

在论坛上,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沈文海指出,咪咕在充分竞争的体育赛道上持续深耕、大胆探索,开创了一条“独家+第一”“差异化+聚焦”的体育平台发展之路。

事实上,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流媒体行业,咪咕视频是当中较为特殊的样本。其背靠中国移动庞大的用户资源,又以体育赛道为核心向外辐射。在各方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围绕“一主两特”的战略,和“共创、共建、共生、共筑”的理念,咪咕视频正在撬动更有想象力的视频版图。

从垂类到生态,搭建多元内容矩阵

咪咕视频最突出的大众记忆点,便是平台的体育基因。

从2018年的俄罗斯世界杯开始,咪咕就通过世界杯、奥运会、冬奥会、欧洲杯等多项国际大赛的转播,以及屡次出圈、引发全民热议的自制内容,逐渐确立了其在大众心目中“体育第一平台”的地位。

这一赛道的选择,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取向变化,和咪咕视频对体育赛道潜力的预判。

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用户呈现出更明显的圈层化特征,垂类内容成为平台的共同着力点;另一方面,体育产业规模一直处在稳步增长中,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体育内容的消费对大众而言也是刚需。

因此,从内容建设和行业占位的角度看,体育内容都是最能吸引全民关注的垂类——既能链接泛文娱用户,也能突破平台在用户年龄、性别上的限制,撬动男性用户的潜在消费需求,同时带来年轻群体和银发群体两大新增用户空间。

在此基础上,咪咕视频提出了“一主二特”的内容布局,以体育为核心、特色电视剧和特色纪录片为补充。这一策略本质上正是对圈层用户的分步激活:从核心体育用户到泛体育用户,再到泛娱乐用户,最终实现圈层渗透。

500

整体来看,体育垂类是咪咕视频的核心内容竞争力。

从头部赛事的内容版权,到吸引泛体育人群的细分内容,再到丰富的衍生节目和UGC内容,共同构建起了完备的体育内容矩阵,并稳步扩大体育版图。沈文海在论坛上提到,“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体育内容的丰富度和掌控力,巩固体育第一内容平台的地位。”

头部赛事IP的版权供给,是强化用户心智、保证用户留存率的关键,也是咪咕视频在内容差异化上的核心竞争力。自2018年进入体育版权赛道至今,咪咕视频做到了“顶级赛事从不缺席”,覆盖超过30个赛事项目,9400场次赛事直播。

另外,咪咕也在不断推进与多项重磅赛事的合作,包括中超、英超、CBA、中网等,几乎涵盖了体育受众对赛事的所有需求。在论坛现场,咪咕视频还举行了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赛事签约仪式,宣布将与WTT的合作续约至2028年。

除赛事版权外,咪咕视频在体育内容上的布局呈现出“纵向向精,横向向广”的特征。

聚焦赛事IP打造的多档体育自制节目,既能满足核心体育迷对于专业度和多元内容的需求,也为体育内容的创新提供了不少新样本。在去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就有《中国力量》《中国榜样》《AI乒中国》等多档不同风格的自制节目播出。

在“全民体育”的号召下,咪咕视频也在积极拓展泛体育内容,如钓鱼、骑行、飞盘、健身操等。这无疑可以扩大体育内容的“群众基础”,让更多人在咪咕找到兴趣内容,实现粘性的保持和增长。

500

但光有体育内容还不够,垂类深耕的下一步,便是围绕核心用户进行多元内容的布局。特色影视剧和特色纪录片,正是为了寻找视听用户的最大公约数。而在具体内容规划上,咪咕视频有着清晰的方法论:

其一,寻找能够精准匹配用户画像的内容。以体育内容为核心所积淀起来的用户群体,为咪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具体来看,在剧集领域聚焦现实主义都市、悬疑谍战、历史传奇等题材,纪录片则主打历史人文、行业专精等方向,都是与体育用户画像重合度更高的内容。

契合平台用户喜好的特色内容,还能给文娱行业带来新的用户增量,实现文体联动和融合。数据显示,奥运期间咪咕视频播出的剧集中,《边水往事》有20%的用户为奥运用户,《雪迷宫》有37%为奥运用户,带动效应明显。

500

图源:微博

其二,采用自制与合作双线并行的方式,链接更多外部合作者,以打造更完备的内容矩阵。

在内容带的补充上,咪咕视频秉持着开放的心态,一方面不断完善分账模式,打造覆盖电视剧、电影、综艺等各个品类的CP内容;另一方面探索台网联动、长中短视频融合等新模式。

随着行业驶入提质减量的深水区,流媒体平台在内容上愈来愈呈现出鲜明的精品化、风格化的特征。平台也不再是内容的播出渠道,而是成为打通内容上下游的连接器和放大器。

优质内容永远是平台的立身之本,也是提升用户忠诚度和平台IP效应的核心。咪咕视频的“一主两特”布局,在内容上以体育为核心搭建矩阵,在形式上囊括长中短视频,这一综合性生态在目前的视听行业很难复制,也让咪咕视频在用户心中有了不可替代的独特定位。

媒体化、社区化、智能化:共建“去中心化”生态

不难发现,在网络视听飞速发展的当下,“视听+体育”的结合呈现出诸多明显的行业趋势:智能电视、智能汽车等新场景的普及,将内容以“大小屏、线上下”的形式,渗透到了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日常生活中;AI等新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创作者-内容-消费者”的距离,也为内容呈现带来了不少新变化。

在行业发展的洪流中,咪咕视频也找到了自身的坐标系——既有超过10亿的移动手机用户为咪咕视频提供庞大的用户基础,也有自营媒体账号、合作媒体平台和超过4600家线下营业厅组建的宣发矩阵。

基于对行业趋势和自身位置的观察,咪咕视频深度参与到“视听+体育”的业态当中,链接更多外部资源和合作方,从“媒体化、社区化、智能化”三方面进行平台升级和生态建设。

正如中国移动咪咕视讯副董事长、总经理李黎在论坛中所言,“咪咕希望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体育生态平台,不仅有核心的赛事内容和自制内容,还希望跟机构、媒体合作,打造社区化的平台,一起赋能体育产业。”

500

中国移动咪咕视讯副董事长、总经理李黎 分享咪咕体育产业新生态的策略与实践

其中,媒体化是实现内容生态自主造血的关键。媒体化所带来的价值,是将赛事IP转化为可延展的媒体资产,巩固自身在体育赛道上的头部地位的同时,与行业伙伴携手,实现生态共建。

通过整合行业上游的内容资源,咪咕视频正在以赛事转播为核心,建立起贯穿赛事全周期的内容带,以满足体育用户更多元的观看需求。

内容上,咪咕已经具备专业化体育媒体的运营能力,以高效的内容产能,提供赛事预告、前沿分析、多视角多路解说、赛事集锦、深度访谈等全时段体育内容;呈现形式上,依据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消费场景,实现“人-车-家”的全场景渠道终端覆盖。

500

陈梦做客访谈节目《中国榜样》 图源:微博

在媒体化的进程中,合作伙伴的支持同样不容忽视。除了跟各版权赛事方的合作外,与电视台、俱乐部等机构的联动,以及KOL、专家、运动员等内容创作者的参与,都拓宽了体育内容的边界;与智能电视品牌、头部车企等的合作,也为体育爱好者带来更丰富的观看场景。

咪咕视频也在探索更多的合作形式。在本次论坛上,咪咕视频的老朋友、奥运冠军邓亚萍解锁了“咪咕乒乓赛事名誉主编”的新身份,从“解说天团”的金牌解说,到参与自制节目,再到如今的名誉主编,双方不断深化的合作,让咪咕在乒乓球领域的内容更专业、更全面。

500

同时,咪咕还携手央视网、微博体育、北京广播电视台、五星体育传媒、广东广播电视台、体坛传媒等媒体平台,在论坛上共同启动了“体育融媒生态联盟”,充分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而社区化则是用户生态搭建的必经之路,只有打破平台与用户之间的单向供给关系,才能构建高粘性的用户生态,进而实现“内容共建共享”的平台文化。

在圈层化的时代,大众对于身份认同和群体交流的需求都更旺盛,而良好的社区生态,能提供高浓度的讨论场域。咪咕视频构建了以中超为重点的球迷社区生态,在中超甲乙俱乐部的支持下,用训练直播、球队专访等独家活动,在球迷和俱乐部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500

此外,通过流量扶持、成长体系、技术工具、运营手段等方面的完善,咪咕视频孵化出了体育调性鲜明的创作生态。PUGC/UGC内容的蓬勃发展,助力咪咕视频实现了从“内容平台”到“创作社区”的升级,让用户资产在平台内部实现“流量-留存-转化”的闭环。

当然,消费场景的拓展,也帮助咪咕视频构建起了更完善的互动传播生态。在去年欧洲杯期间,咪咕视频的自制节目《呼叫我的球搭子》组织了6场线下活动,联动了超过13省球迷,并且通过与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的积极合作,借助外部传播生态让活动在线上持续发酵。

500

图源:微博

立足于平台文化,咪咕视频也在致力于向行业传递纯粹的体育精神。在本次论坛上发布的《让体育之光照亮文化自信之路》文明观赛倡议,便是其放大社区化价值、深度参与产业生态的体现。

500

智能化的升级策略,锚定的则是更长远的未来。纵观视听行业数十年的变革之旅,每个重要的节点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咪咕视频很早就开始探索AI技术与自身生态的结合,目前已经被应用到了观赛体验、内容推荐、智能服务等各个版块当中。

其中,观众体感变化最明显的,无疑是观赛体验的大幅提升。以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为例,“AI中国时刻”能聚合中国队的参赛赛程、准确识别中国运动员的高光瞬间,只需拖动进度条即可回看,不错过每个精彩时刻;“AI视频增强”技术可以呈现更具沉浸感的赛事画面,还能捕捉运动员的微表情。

另外,在互动端,咪咕引入了DeepSeek,打造专属AI智能体,满足用户在观赛过程中的所有需求;创作端,“仝舟”AIGC生产管线的落地使用,能帮助内容创作者更高效地完成创作。

500

生态系统的构建,本质上是协同创新的过程。

在论坛上,李黎提出了咪咕视频在四个维度上的开放协同:垂类运营开放,助力内容向专业化升级;频道开放,联合电视台、媒体等机构,为体育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商业化开放,与品牌伙伴一起探索商业新范式;线下开放,依托自有的运营商体系,建立立体化的体育生态。

这样的思路实际上是在主动拆墙“破界”,将平台资源和能力转化为开放合作的接口,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共荣。

500

一切都在变化,视听行业仍是充满「变数」。在视听行业深度变革的关键时期,咪咕视频的竞争力在于“不可复制的平台生态”,将运营商基因转化为推动生态建设的势能,以“内容+科技+融合创新”的战略整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蹚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通过多元内容、跨界生态、技术赋能,咪咕视频既满足了用户不断提升的内容消费需求,又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积极拥抱变化,以开放的姿态与各方合作伙伴牵手,致力于打造业内首个“去中心化”的体育共生体平台。

这条升级之路,也将为视频平台的话语体系带来更多可能性。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