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人吃垃圾食品更难快乐 | 科技周览
整理 | 周舒义、平生
跑马拉松需要“烧脑”供能?
一项纳入10名参与者的研究发现,跑完42公里的马拉松比赛后,跑者特定脑区的髓鞘含量会显著降低,但这种效应会在赛后两个月完全恢复。该研究揭示了剧烈运动对大脑结构的动态影响,相关论文3月24日发表于《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
长时间运动会迫使人体消耗储备的能量。比如,马拉松跑者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肌肉、肝脏中的糖原)作为能量来源,但当糖原逐渐耗尽时便会开始消耗脂肪。髓鞘是大脑中包绕神经轴突的脂性膜结构,能够保护轴索,有一定的电绝缘作用,以保证神经冲动的快速、高效传导。髓鞘主要成分为髓磷脂,此前对啮齿动物的研究显示,这些脂质可能作为极端代谢条件下的一种能量储备。
研究人员在10位马拉松跑者(8名男性、2名女性)参加42公里比赛前和完赛后的48小时内,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磁共振成像,并分别在比赛两周后和两个月后对部分跑者进行随访。通过测量大脑髓鞘水分数(myelin water fraction,MWF)来评估髓鞘含量,作者发现大脑12个白质区域的髓鞘含量一致显著减少。这些区域与运动协调(MWF信号下降28%)以及感觉和情感统合(MWF信号下降26%)相关。两周后,髓鞘含量显著上升,但仍未回到赛前水平;两个月后,髓鞘含量完全恢复。
研究人员总结说,髓磷脂或可被视为大脑在能量告急时的一种储备,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评估上述变化是否会影响与这些脑区相关的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功能,确定更极端的锻炼形式与大脑中髓鞘含量的相关性。他们指出,大脑中绝大部分髓鞘并未受到影响;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有必要在更广泛的人群中进行测试。
相关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5-01244-7
健康衰老怎么吃?30年10万人研究揭示最佳饮食模式
一项横跨30年、涵盖逾10万美国人的分析发现,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不饱和脂肪、坚果、豆类以及低脂乳制品与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有关;多吃反式脂肪、钠、含糖饮料、红肉/加工肉类与老年人健康状况更差相关。相关论文3月24日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
饮食是全球死亡和慢性病的主要行为风险因素,在美国老年人群的同类风险因素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吸烟。研究发现,中年的特定饮食模式会影响晚年健康衰老的可能性,健康衰老指活到70岁时没有出现11种重大慢性病,而且认知功能、生理功能或心理健康没有受损。研究分析了105015名平均年龄53岁的美国中年人,随访时间30年,其中只有9.3%的人实现了健康衰老。更好地坚持8种特定饮食模式与健康衰老呈正相关,其中效果最强的是替代健康指数(Alternative Healthy Index)饮食,包括摄入更多水果、蔬菜、全谷物、不饱和脂肪、坚果、豆类和低脂乳制品。相比之下,更多摄入反式脂肪、钠、含糖饮料、红肉和/或加工肉类与实现健康衰老的可能性更低相关。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富含植物性食物的饮食模式,并适度摄入健康的动物性食物,可能会促进整体健康老龄化。作者表示,新研究有助于人们提高自己健康长寿的几率,改善认知功能和身心健康,对未来饮食指南或有借鉴意义。
相关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570-5
吃胖以后,美食带来的快乐也会“贬值”
炸鸡、薯条、汉堡,这些高热量饮食总能让人愉悦。但你是否发现,长期“放纵”后,美食带来快感似乎逐渐下降,越吃越难满足。3月26日发表于《自然》(Nature)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背后的科学机制:长期高脂饮食会“关闭”大脑的“快乐开关”,导致从美食获得的快感减弱。这一发现不仅解释了为何越吃越难满足,还为对抗肥胖提供了全新方向。
长期高脂饮食会削弱进食乐趣,很可能导致肥胖。| Christine Liu
研究团队使用小鼠模拟人类肥胖过程,发现长期高脂饮食的小鼠虽然仍偏爱高热量食物,但在无需努力获取食物的环境中,它们对美食的兴趣显著下降。研究认为,长期高脂饮食可能导致了高热量食物的“享乐贬值”(hedonic devaluation),降低了它们产生的快感。这种“快感贬值”现象背后,是大脑奖赏系统的关键神经通路(NAcLat→VTA)功能受损。
进一步研究发现,伏隔核外侧壳(NAcLat)向腹侧被盖区(VTA)投射的神经元编码了享乐性进食行为。正常小鼠在进食时,NAcLat→VTA神经通路高度活跃;而高脂饮食的肥胖小鼠则表现出神经活动与进食行为“失联”。研究锁定了一种名为神经降压素(NTS)的神经肽,它是NAcLat→VTA神经通路中传递快感信号的核心介质。高脂饮食会显著降低神经降压素的合成与释放,阻断其对VTA中多巴胺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从而阻止多巴胺触发对高热量食物的快感,小鼠因此对高热量食物丧失兴趣。让高脂饮食的肥胖小鼠恢复正常饮食两周后,它们的神经降压素水平恢复正常,多巴胺功能得到恢复,就会对高热量食物重拾热情。(生物世界)
相关论文: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8748-y
鸟类也会“路怒症”
车马劳顿、交通拥堵下不少人会有“路怒”表现。一项新研究调查了车辆噪音污染对加拉帕戈斯黄莺的影响,发现那些暴露在车辆噪音中的加拉帕戈斯黄莺也存在“路怒”倾向,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相关论文3月20日发表于《动物行为》(Animal Behaviour)。
加拉帕戈斯群岛隶属厄瓜多尔,距离厄瓜多尔本土约1000公里,由于拥有大量独特物种,被认为是天然的生物实验室。查尔斯·达尔文曾在其环球航行中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为其进化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旅游业兴起,当地常住人口每年增长超过6%,导致岛上的车辆数量增加。
雌性(左)和雄性加拉帕戈斯黄莺 | Caglar Akcay, 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研究团队在加拉帕戈斯群岛选取了两个岛进行实验,纳入黄莺分布较多的38个地点。其中有20个地点靠近道路(50米内),另外18个地点离道路较远,超过100米。针对对照组黄莺,研究人员只用扬声器播放鸟鸣声来模拟入侵者;而对于实验组黄莺,除了播放模拟入侵者的鸟鸣声,还同时伴有录制的交通噪音。
他们随后测量黄莺通常用于驱赶入侵者的鸣叫,以及身体的攻击行为,例如靠近并反复飞越扬声器等。结果显示,生活在道路附近的实验组加拉帕戈斯黄莺都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而远离道路的实验组黄莺则攻击性较低。此外,无论其领地是否靠近道路,实验组黄莺都提高了鸣叫的最低频率,这有助于减少其鸣叫与低频交通噪音的重叠。
论文通讯作者、英吉利拉斯金大学行为生态学高级讲师恰拉尔·阿克恰伊解释说,鸟类在领地防御中使用鸣叫作为攻击信号,如果交通等外部噪音干扰了信号传递,那么增加身体攻击性是一种适当的反应。这一研究结果凸显了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行为的影响,在动物保护工作中,需要考虑野生动物行为的可塑性并制定策略以减轻噪音污染对它们的影响。(新华社)
相关论文:https://doi.org/10.1016/j.anbehav.2025.123119
75%受访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欧洲趁机捞人
面对特朗普政府不确定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考虑离开美国。近日,《自然》杂志一项针对约1600名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超过1200名受访者(75.3%)考虑离开美国,欧洲和加拿大是首选移居地。这一趋势在科研新人中尤为明显,在受访的690名研究生中,有548人考虑离开美国;340名博士生里有255人考虑离开。
来源:Nature poll
特朗普自今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退出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还任命对疫苗持怀疑态度的小罗伯特·肯尼迪担任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长,令不少科学家不满。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联邦科研经费,大范围叫停科研项目,包括许多科学家在内的数万名联邦机构人员被解雇后又重新雇佣,人事地震规模未来还可能进一步扩大,让美国科研界陷入混乱和动荡。
许多受访者希望搬到已有合作者、朋友和家人,或熟悉当地语言的国家。一名受访者写道:“任何支持科学的地方都可以。”另一名受访者表示,这些动荡对像他这样的科研新人来说“尤其可怕”,“我聊过的PI都觉得他们能扛过这场风暴,但身为新人的我们不抱这种奢望——我们的职业生涯正处于关键阶段,却在短短几周里被弄得一团糟。”
美国人才出走的另一面,是欧洲一些国家趁此机会“捡漏捞人”,吸引人才流入。据法国《解放报》报道,法国负责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部长级代表菲利普·巴蒂斯特致信该国研究机构及大学,希望为考虑离开美国的科研人员提供接纳方案,并要求相关机构就优先引进的技术和研究领域提出建议。法国研究机构巴斯德研究所所长贝勒卡伊德在法国《论坛报》刊发的采访中说,她每天都能接到在美研究人员的求职电话,这对法国而言“是个机会”。 瑞士洛桑大学肿瘤学家、欧洲癌症研究协会当选主席约翰娜·乔伊斯表示,自今年1月以来,美国科研人员主动向她的实验室提出的申请数增加了5倍。这表明“美国及全球许多科学家的未来已迅速变得非常不确定”。
在《自然》调查中,一名受访研究生的抱怨或许能代表大部分同侪的心声:“不想离开,但还有什么选择呢?”
美国教师团体起诉特朗普政府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国教师团体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诉讼,指控其迫使哥伦比亚大学收紧校园抗议活动规则,将中东研究系置于外部监督之下,取消4亿美元联邦资助并威胁未来扣留数十亿美元资金。
该诉讼由美国大学教授协会 (AAUP) 和美国教师联盟(AFT)联合提起。AAUP主席托德·沃尔夫森 (Todd Wolfson)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特朗普政府对哥伦比亚大学的威胁和胁迫显然是其威权统治的一部分,旨在压制美国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和批判性研究。”
美国白宫拒绝向媒体回应上述指控,但教育部发言人马迪·比德曼(Madi Biederman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特朗普团队“遵守了所有适用法律,要求哥大对其校园内发生的无法无天的反犹太主义行为负责”。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政府以取消4亿美元联邦资助相威胁,迫使被指控容忍校内“反犹主义”的哥大接受“整改”要求。据路透社报道,哥大21日在一份备忘录中默许了几项要求,包括推进在校园里禁止戴面罩(以隐藏身份)的计划、赋予安全官员逮捕权、任命一名新的高层管理人员主管提供中东研究课程的院系等。
特朗普政府曾要求哥大将中东、南亚和非洲研究系置于学术接管之下至少五年,剥夺教职员工的控制权。学术接管是大学管理层通过任命院系外的教授或管理人员接管该院系、修复运转失常院系的罕见举措。路透社说,美国政府提出这样的要求“闻所未闻”。 批评者担心,哥伦比亚大学的让步或将学术自由和教师自治原则置于危险境地。
哥伦比亚大学中东、南亚和非洲研究系(MESAAS)前主任谢尔顿·波洛克(Sheldon Pollock)说,现在应该由哥大校方,而不是教师组织出头来起诉特朗普政府。海洋学家罗伯特·牛顿(Robert Newton)向《自然》表示:“这跟反犹太主义无关,而是要“削弱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权力”。
谷歌发布Gemini 2.5 pro,OpenAI上线“一句话改图”
当地时间3月25日,谷歌宣布推出系列AI模型Gemini 2.5,实验版Gemini 2.5 Pro是该系列上线的首款推理模型。据介绍,实验版Gemini 2.5 Pro是谷歌旗下最先进的复杂任务模型,展现出强大的推理和编码能力。其在GPQA和AIME 2025等多项基准测试任务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以39分的显著优势在衡量人类偏好的LMArena排行榜上排名第一,超越了Grok-3和GPT-4.5。目前该模型已在Google AI Studio和Gemini应用程序中向Gemini Advanced订阅用户开放,将很快登陆谷歌模型商店Vertex AI,并在未来几周内宣布定价,允许用户进行大规模商用。
Gemini 2.5 Pro可以根据提示词生成小游戏 | Google
3月26日凌晨,OpenAI进行技术直播,为GPT-4o模型推出图像生成功能,声称该模型“集成了迄今最先进的图像生成器”,能准确文生图、根据上传图像二次创作、通过多轮对话修改图片,并在过程中保持对象外观一致。目前该功能已向 ChatGPT Plus、Pro、Team订阅用户推出,免费用户可能稍迟。
“一句话改图”功能上线后掀起“吉卜力风潮”,使用GPT-4o生成的大量吉卜力动漫风格图像迅速席卷了社交媒体。然而,吉卜力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宫崎骏此前曾对AI动画表达过强烈厌恶,因此也引来了包括版权问题在内的一系列争议。
GPT-4o根据上传图像二次创作
自酿啤酒开瓶时的怪声是怎么回事
自酿啤酒爱好者、德国哥廷根大学的Max Koch开展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使用高速摄像机捕捉一瓶自酿啤酒开启瓶塞的瞬间。他和同事发现,打开加压啤酒瓶塞时发出的声音并非单一冲击波,而是一个非常短促的“啊”声。高速摄像显示,瓶颈内部的冷凝“云”形成上下振动的驻波。结合高保真音频记录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他们证实,这种振动正是“啊”声的源头。
打开一瓶自酿啤酒时高速录制的画面 | Max Koch
“爆裂声的频率远低于向满瓶啤酒吹气的回响,这是由于瓶中二氧化碳和空气混合物的瞬间膨胀,以及零下50℃左右的强烈冷却作用降低了声速。它发出的声音分贝很高,瓶颈内的声强相当于1米处飞机涡轮的噪音水平,甚至更大,但不会持续太久。”Koch说。
打开瓶塞后,溶解的二氧化碳开始释出,推动液面上升。瓶体震动也会引发液体波动,研究团队用高速相机捕捉到了瓶颈内的这种波动。此外他们还注意到,盖子弹出后,其边缘撞击玻璃瓶也可能促进气泡形成,引发啤酒喷涌。
“如何解释开瓶时发出的低频‘啊’声,并找到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解释测量值,这是一个挑战。”Koch表示,“目前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数值模拟显示在短暂的‘啊’声共振之前还有一个声音强峰,但实验中并未观测到这个峰值。”Koch开玩笑说,另一个巨大挑战是“在喝自酿啤酒的同时还要实验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相关论文3月18日发表于《流体物理学》(Physics of Fluids)。
相关论文:https://doi.org/10.1063/5.0248739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