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北极论坛上的讲话

国际北极论坛是讨论北极地区综合发展关键问题、制定不同层面联合利用和开发北极地区丰富资源有效机制的重要平台。

500

2025年论坛活动于3月26日至27日在摩尔曼斯克举行,主题为“生活在北方!”。


普京: 尊敬的同事们、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500

欢迎第六届“北极—对话之地”国际论坛的与会者和嘉宾。本届论坛首次在“俄罗斯北极之都”——英雄城市摩尔曼斯克举办。这座城市正与其他北方联邦主体一样蓬勃发展,启动着对全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项目。

500

俄罗斯是最大的北极国家。我们始终主张在北极地区开展平等合作,包括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问题、应急响应,当然还有经济和工业开发。我们不仅准备与北极国家合作,也愿与所有和我们一样对地球稳定可持续发展负责、能够为未来数十年制定平衡决策的国家携手。

500

遗憾的是,当前北极国际合作正经历艰难时期。近年来,许多西方国家采取对抗方针,切断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终止科教和文化交流。关于保护北极生态系统的对话也被中止。一些西方政客和党派人士,包括所谓“环保主义者”,向选民大谈气候议程和自然保护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政策中却背道而驰。

500

需指出,北极理事会原本是为环保合作、预防和应对北极紧急事件而设立,但如今这一机制也已失效。俄罗斯从未拒绝在此框架下沟通——这是西方伙伴单方面的选择。正如俗语所说:“强扭的瓜不甜。”我们将与真正有意愿者共事。

500

同时,北极对俄罗斯和全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地缘政治竞争和区域主导权争夺也在加剧。例如,众所周知的美国吞并格陵兰计划。但若认为这只是某届美国政府的突发奇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美国对格陵兰的图谋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政府就考虑过吞并格陵兰和冰岛,但未获国会支持。值得一提的是,1868年美国媒体曾嘲讽阿拉斯加购地案,称其为“疯狂之举”“冰柜”和“安德鲁·约翰逊总统的白熊花园”。因此,格陵兰提议当时未果。

但如今,阿拉斯加显然被美国视为宝贵资产,正如对安德鲁·约翰逊总统的评价。历史仍在延续:1910年美、德、丹拟定的领土交换协议若达成,格陵兰将归美国;二战期间美军在格陵兰设基地;战后美国甚至试图购买该岛。

简言之,美国对格陵兰的长期战略意图昭然若揭,其将继续系统性推进在北极的地缘战略、军事政治和经济利益。尽管格陵兰问题属丹美双边事务,但北约整体日益将北极视为潜在冲突前沿,在此进行军事演练,甚至拉拢芬兰、瑞典等新成员——尽管俄与这些国家此前并无矛盾。这种人为制造对抗的行为令人费解,但我们将基于现实做出回应。

强调:俄罗斯从未在北极威胁任何人,但我们将密切关注局势,通过提升军事实力和现代化军事基础设施确保国家安全。我们绝不容忍主权受侵犯,将坚定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北极和平稳定,促进地区社会经济长远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独特生态环境。

我们的实力越强,成果越显著,就越能推动与友好国家(甚至未来有意合作的西方国家)在北极开展全球性项目。我相信,这样的合作时机终将到来。

尊敬的朋友们!

北极地区占俄联邦领土四分之一以上,近250万公民在此生活工作,为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该地区贡献了全国7%的GDP和约11%的出口。北极综合发展潜力巨大,其中交通物流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今年正值俄罗斯航海家首次提出“东北航道”(即北方海路前身)构想500周年。过去十年间,北方海路(从喀拉海峡至白令海峡)货运量增长十倍:2014年仅400万吨,2023年达3800万吨,远超苏联时期纪录。我们确信,到2030年该数字将达7000万至1亿吨。

但我们的规划远不止于此。北方海路将成为“跨北极运输走廊”关键段,连接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以更短、更安全、更经济的路线串联全球工业、农业、能源中心和消费市场。专家普遍认可这一潜力。

该走廊的货运增长将依托北极资源开采和深加工、国际过境运输增加,特别是与俄国内铁路网(从西北到远东,衔接贝阿铁路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联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百年战略眼光启示我们:跨北极走廊建设也需立足国家长远利益。

优先任务包括:

巩固全球最大破冰船队优势,建造新一代核动力破冰船。当前4艘22220型核破冰船已服役,3艘同型(“楚科奇”“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及12万千瓦级“俄罗斯”号超强破冰船正在建造,将实现高纬度地区全年大型船舶高效通行。需确保破冰护航和运输成本具备市场竞争力,这是吸引商业运营的关键。打造自主北极商船队,包括货运和救援船舶,覆盖北海和内陆水道。鉴于国内造船产能不足,需多措并举:采购现成船舶、与国际厂商合作、系统性发展造船业。政府需支持船企现代化和产能扩张,筹划新建高技术船坞。培育高效本土运营商,开展集装箱、煤炭、散货等北极运输,欢迎成立合资企业。国际物流公司可通过资本、技术及船舶入股参与。超前发展北部港口,采用环保技术和无人化装卸系统。摩尔曼斯克交通枢纽通过新建码头和铁路扩容,未来几年吞吐能力将提升至少三倍。白海旅游基建拟纳入“五海与贝加尔湖”联邦项目。建设“北极铁路网” ,升级科米共和国和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北方铁路,联通西伯利亚、乌拉尔和西北地区至北极港口,缓解西伯利亚大铁路压力,衔接“北—南”国际走廊。同时发掘勒拿河、叶尼塞河、鄂毕河等内河航运潜力,完善“北极物资供给”体系。

重大项目需整合国家、地方、企业及金融机构资源,利用国内证券市场吸引北极基建投资。 尽管这类项目周期长、成本高,但关乎国家运输主权。我们建议在“VEB.RF”国家发展机构下设专项办公室,统筹北极交通、物流、基建及城市发展项目,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需在8月1日前批准跨北极走廊的财务和组织模型。

尊敬的同事们!

当前俄北极地区正开发油气、金属等资源。我们将持续推进地质勘探(特别是“地质学:传奇复兴”联邦项目),并在资源基础上发展深加工产业,创建高附加值生产(如油气化工、稀土金属、机械制造),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例如别洛卡缅卡大型海洋设施建造中心正在本土化液化天然气技术。

政府需完善投资支持工具(税收优惠、行政便利、基建配套),严格执行2030年前摩尔曼斯克州燃气化计划。旅游业是另一重点:北极年接待游客超百万,拟发展滑雪、温泉等特色项目,改善交通可达性(公路、航空)。

北极机场升级计划将改造16个机场(包括萨列哈尔德、阿尔汉格尔斯克等)。医疗领域将推广数字技术和AI诊断设备,2026年前在北极试点“可负担租赁住房”计划,延长“北极按揭”(2%利率)至2030年,放宽医疗教育工作者贷款限制。

住房改造十年计划 将于9月1日前制定,军事城镇更新计划将持续至2030年(年投入不低于100亿卢布)。北极建设需考虑永冻土特性,拟设立永久冻土监测科研中心,推广模块化多功能社区(集中社会、行政、文体设施)。

环保方面 ,继续“北极大清扫”行动,处理沉船、工业废物,推进土地复垦。拟在极地乌拉尔设立“雪绒花”科考站,测试绿色技术。

为纪念杰出极地学家奇林加罗夫,将设立青年北极科研资助基金。北极人才计划纳入“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2030”管理培训项目。

朋友们!

开发北极、应对自然挑战、开拓疆域,始终激励着俄罗斯先辈。如今,北极发展是国家主权和历史性选择。我们将克服万难,巩固俄罗斯在北极的全球领导地位,为子孙后代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