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两天全补课的娃,一定废了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让学生周末强制双休的事情搞得沸沸扬扬,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那人家有钱人家周末补课补到飞起,两天全用来提高,以后我娃不是更完蛋了?

事实上别说高中了,不管哪个阶段,如果一个孩子周末两天都用来补课,一定会完蛋的。

很简单的事实:你全年无休,能不能扛得住?我想你肯定要跳起来骂我禽兽,那娃要是全年无休,或者一个学期无休,你觉得能补出什么效果来?人又不是机器,可以没有感情地持续运转——就是机器那也得维修保养。

一个孩子,如果所有科目都要补课,一般情况下就是纯学渣,这就像极了李云龙陡然而富之后那句特娘的老子八辈子也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都是主攻——你要说数学是我的弱项那都是对我的不尊重,全是命门!门门渣的娃要么就是笨,要么就是学习习惯不好。笨这个事情又不是读了书就不笨了;而学习习惯不好这个事情,哪个补课的老师会给娃去纠正学习习惯的?

当然,能给孩子周末两天全补课的爹妈,认知也高不到哪里去。且不说经济上花销多少,就这么个大水漫灌的方式,啥苗都被你给淹死了。

而且孩子年级越高,好的补课老师也就越难找。孩子小学的时候你趾高气扬,到了初中你低声细语,到了高中你就闷不做声,道理是一样的——越后来课程难度越高,会的人自然越少,更别说是水平高的老师几乎都在学校里,散落民间的简直微乎其微。就算坊间偶有遗珠,也不一定就适合你娃。我一直强调,真的要找补课老师,名气是其次,适合娃才最关键。假设老师水平又好,又对孩子脾气,然而这种老师通常是不会给你上一对一或者小班课,除非你面子;水平一般的你又看不上,虽然态度好而且给你一对一,补了之后效果跟没补差别不大,纯粹花钱买安慰。

那什么样的补课有用呢?

一定是家里条件好、孩子好、爹妈又懂教育的。他们能清醒地认识到孩子的短板在哪里,又有足够的实力帮孩子试错,帮孩子匹配到有能力且孩子又喜欢的老师,你觉得这样的家庭会在乎你学校是否双休么?现在双休当然方便,如果没有双休,每到周末向学校请个假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种家庭本来也不是你的竞争对手,或者说人家从来也没把你当竞争对手。

还有的人表示,那有人找学校里的老师补课怎么办?讲真,高中的老师可能比高中生更想休息,除了极少数的会暗戳戳开班,大多数高中老师带学生都是人情债——反正在宁波,我都找不到在职的高中数学老师愿意补课的,你就别说一般的家长了。

以及,虽然周末双休了,但是老师们只要手抖一抖,多发两张卷子,想填满周末的空隙那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就真的没必要担心孩子的学习量不饱满了——如果孩子回家不肯做作业,你也别指望他关在学校会好好做。

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看着孩子双休在家,你也不会那么的难受了。

热门评论 5

  • 很多家长都会投入了很多,最终孩子高考只有550分,产出一般,无它好多都是这样的普通人。
    学习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任何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除了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同时,也是心理及其不松弛的人,无一例外是那种这件事不解决在心里永远过不去的,就算是剃了头去学佛,大概率学佛都是学个第一的。
    如果你家孩子回家哭,然后安慰过之后,去吃饭然后告诉你这肉特好吃,那证明你孩子只是个普通人。
    所谓补课,在我看来那是你孩子不够吃,你给他添饭的过程,而不是你孩子连正常饭量都吃不下,给她再添两碗逼他硬吃
    连正常学校布置的都学不来,首先要解决正常饭量的问题,大多数情况这个在学校已经讲过的知识点,你得找人重新给她教一遍,把每个他不懂的点打通,搞好正常饭量的问题再说添饭。
    拼命的填满每个时间去学习,那是没有意义的。
  • 首先,布置作业和补课是两码事,先不说孩子自觉性的问题,就是补课的话大课补课可以问问不会的作业题那种,和一对一补课就是两码事,说实话不考虑费用的话,你找个一对一补课的好老师,更能让孩子多休息,还能学到更多东西。这一点就推翻这文章的立论了
    另外,高中很苦、很卷,但远没有到卷了就废的程度,尤其是公立学校那种大课,不想卷走神睡觉的不少,认真听课的也不会学废了。只是现在的风气就是说卷的都傻,能躺的都是聪明务实看破社会。说实话大家回头看看自己中学同学,废掉的是当年卷的人多,还是混的人多
    当年说快乐教育的现在被喷惨了,现在又换个提法而已。不想孩子卷,退学好了,你觉得不卷才是聪明选择,这么聪明去创业好了,初中毕业就可以。教育公平已经是所剩不多的公平了,别祸祸了,拜托。
    说到底这点卷不会废,就是怕自己躺了别人在卷,把上升通道和收益都占了,显得自己很废,到底还是自己躺废的
    分辨其实很简单,如果在单位能完成任务的人太多,跳出来单干能和你干的顶好的人太多,那就是卷过头了。如果任务完成不了要靠躺平说拉同党,出来单干拿不出够秀的本事,那就是说明该卷的时候躺了。
  • 提高孩子成绩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一、先弄懂孩子学习的基本原理:中学之前靠记忆,大学之后靠理解。
    原理如下:人是有发育期的,大学时人的发育期基本结束。孩子的大脑在发育期主要是增长脑容量,脑容量跟记忆相关,此时,最容易记忆各类知识,但不容易理解各类知识。
    所以,大学前的教育模式应以死记硬背为主,切勿陷入让孩子去加强理解的错误教育方式。孩子的学习任务是背下大量的知识,到大学后有这些知识为基础开始理解并创造。
    所以,古代的教育模式就很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俗话说:犯错了打屁股,背不过打手心。古人这么做很科学,屁股上没有大血管和神经,打屁股比较安全;而十指连脑,手指的神经最发达敏感,通过刺激手心,让大脑清醒提高记忆效果。
    父母在家里准备一个戒尺就很有用了。背不过,伸出手打三下,一会就背过了。千万不要问孩子背的是什么意思,那就会把孩子弄糊涂,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不信的话,诸位父母想一想自己小时候理解过学的知识吗?自己理解的时候是不是到了大学以后呢?成年后能很快理解事物,但记忆大幅下降。
    二、再弄懂考试的基本原理:考试只考固定考点,多学无用。
    原理如下:任何教材都是有教学重点的,也就是考点。考试只能考考点的内容,而不是整本教材的内容,也不能考教材外的内容。你把这十年的考卷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每年都考一样的考点。所以,要取得好成绩,只需要把考点背过即可。
    但出题老师想拉开考试成绩,就只能跟考生玩智力游戏。今年这个考点掐头,明年这个考点去尾,后年这个考点改错,大后年这个考点填空。来来回回的都是围绕这些考点玩游戏。
    所以,最高效的提高考试成绩的方法就是刷题。刷题库里的考题,因为那是要考的内容的各种套路模式。不考的内容没必要浪费时间去背。
    有人问那数学物理能死记硬背吗?当然能。数学考试考的是公式的套路,就是解题思路。比如这类题用这个公式一共标准7个步骤。你不需要理解这个公式,你又不需要当数学家,你只需要背下这个步骤即可得分。数学题就是考这些套路的配合应用。
    所以,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周末去补习,这些跟提高成绩都没有什么关系。唯一有用的是刷题。
    不信?诸位父母想一想,你小时候听的课现在有印象吗?
    三、总结:最简单提高成绩的方法如下:不需要管孩子上课是否认真听讲,不管是否做完作业,也不需要上补习班。不需要你辅导功课,你只需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本,下载如xx搜题库等软件。每天要求孩子刷100—200道题。按每刷1道题给1毛钱计价,让孩子挣零花钱即可。每学习45分钟就去玩15分钟,每天刷题不要超过90分钟。因为超时学习是无效的,大脑承受不了。一个月后,你会发现孩子能进入前十名。
    我是有实践的,自己的孩子就是这么考上高中考上211的。看到很多父母为孩子成绩那么痛苦的折磨孩子,就把这个简单的方法贡献出来。说到底,中考高考就是考孩子的记忆力,如果孩子发育晚真的记不住,那就没办法了,认命吧,孩子不是这条路上的人。
  • 我的位置在帝都某郊区,家有8岁半的小学三年级女娃,年龄偏小明显数学和语文勉强跟的上,好在英语从2岁多开始断电视,开始盲猜英文电影和动画片所磨炼出来的耳朵。目前数学和语文全班中等水平,英语还行,在班里第二梯队,非头部水平。计算能力、语文的阅读能力都还有,听得懂,理解的了。目前周末主要学习英文KET,为初中打基础,语文和数学练习,就靠家里那位每天坚持搞一些课后练习,寒暑假报一些学而思的网课,周末基本在民族舞和啦啦操两个兴趣班之间晃悠,感觉小学数学还是需要些练习和补课的,我们在三年级上学期就没怎么关心数学和语文,也没复习,考了个中下游。根据经验,数学放任自由真不行,普通孩子学习后不练,确实基础不牢固,还是利用孩子小脑子活的优点,提前学习下数学的,平时在数学和英语多下功夫。
  • 全部楼层
    MCD
    考试高分窍门就是刷题,多花有效时间就一定高分。
    大多数孩子一是时间投入不足,二是学习方法没有认真记录错题:题型变换数量是有限的,错题只要下次答对,最终考试成绩就会趋近于满分!
    英语、化学的题型组合最少,只要花些时间最容易拿高分。化学、物理的题型组合数量居中,数学、语文的题型组合数量相对多些,要想拿高分确实就要用更多时间刷题修补出错的题。
    我无法理解周末双休做作业,无法理解暑假做作业,当然也就无法理解补课。
    但其实我现在能理解,既然没掌握高分的窍门是记录错题最终穷举所有题型拿满分,那么很多家长和孩子懵懵懂懂凭感觉就靠着补课瞎试呗?
    考试?太简单了。真的……🐶
    看来,你是超级学霸了,学霸是无法理解普通学生的痛苦的
    作为一个大一生家长,孩子小初高十二年,看过真正的超级学霸孩子,高中保送清华,初中断层前二,高中稳定一中前十,也看过痛苦的普通生,补课刷题,崩溃的学生和家长
    “考试?太简单了。真的……”,人上有人,别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你进了清华北大就会看到身边都是天选之子,自己不过如此,就像我家孩子现在说的,都是同一条分数线考进来的同学,还想出类拔萃怎么可能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72
最热 最早 最新

  • 大猫孟准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卫宫切嗣
    很多家长都会投入了很多,最终孩子高考只有550分,产出一般,无它好多都是这样的普通人。
    学习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任何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除了理解能力比较好的同时,也是心理及其不松弛的人,无一例外是那种这件事不解决在心里永远过不去的,就算是剃了头去学佛,大概率学佛都是学个第一的。
    如果你家孩子回家哭,然后安慰过之后,去吃饭然后告诉你这肉特好吃,那证明你孩子只是个普通人。
    所谓补课,在我看来那是你孩子不够吃,你给他添饭的过程,而不是你孩子连正常饭量都吃不下,给她再添两碗逼他硬吃
    连正常学校布置的都学不来,首先要解决正常饭量的问题,大多数情况这个在学校已经讲过的知识点,你得找人重新给她教一遍,把每个他不懂的点打通,搞好正常饭量的问题再说添饭。
    拼命的填满每个时间去学习,那是没有意义的。
    550已经是前20%的水平了,八成孩子还够不到550呢
  • 以我老师的身份来说说,这是一篇最实在的好文,对于需要补课的就两种学生,一个是想学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另一个就是中游偏上的加加压帮助提升。好学生、想学的不要补,不学的,适应不了老师的及老师教法的也不需要。人有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学习的,需要匹配。
  • 全部楼层
    你可以猜一下,虽然不一定猜得到
  • guan_15986683472802
    我自己就是公立常青藤出来的,不知道你指的好使是什么意思?打工好使的意思吗?
    你在哪儿打工?
  • 能读就读,不想读就培养其它的,现在的路太多了,好好规划未来的学习方向能做的事情太多了,何必钻牛角尖去那些个看起来很华丽的“象牙塔”
    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的工资差距存在,但是那只是一开始,后期发展永远看个人,而且也不是靠考试那一套东西来的
  • 因为目前还没有比在时间上卷更好的提高成绩的方法,所以,只能这样,不然就只能被淘汰。那些鼓吹什么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就能取得什么好成绩的更多的是骗子。
  • MCD 《回顾:美国网络战部队偷袭常见伎俩》
    全部楼层
    潇潇雨歇
    “现在平均录取率都过50%了,大城市录取率普遍80%以上了”,你说的大学录取率?谁会这样计算录取率的
    每个高考生家长孩子看的都是自己能上哪个大学,有985实力的,拼命的是清北华五,能上211的,都要拼一下985,还要瞄准专业
    每年高考完都没结束,心脏扑通扑通的等成绩出来,还要再辛苦一二十天选学校选专业
    我大概看明白了,您这心也忒大了吧?好家伙,要清北华五,要211,还要985……
    唉……
    现在先出成绩再填写志愿,不用像以前先填志愿再参加高考导致整整3年上届学长、本届同学、下届小师弟没听说过哪位年级前两名敢第一志愿填志愿清北,全填提前录取的北师大!只为了避免哪怕百分之一的失误错过上学……
    现在大学录取率都100%了,家长还想要怎样?
    你的庞大进取心贪婪到已经快让我抑郁了……
    哎……😶
  • 全部楼层
    guan_16620073061020
    我家娃是普娃,将来能有学上就行,要是能考上大学就万幸,考不上也能接受
    家里有矿啊!
  • 全部楼层
    MCD
    我还是怀疑你们的奇怪说法,现在平均录取率都过50%了,大城市录取率普遍80%以上了,与以前3%独木桥差别太大了。
    国家富有了,教育机会越来越多了,再努力几年争取将来小朋友们应读尽读高高兴兴上学学~
    搞不懂怎么最近几年怎么这么多自称家长的人跟着起哄诉苦?
    难道是我老昏头了嘛?🐶
    “现在平均录取率都过50%了,大城市录取率普遍80%以上了”,你说的大学录取率?谁会这样计算录取率的
    每个高考生家长孩子看的都是自己能上哪个大学,有985实力的,拼命的是清北华五,能上211的,都要拼一下985,还要瞄准专业
    每年高考完都没结束,心脏扑通扑通的等成绩出来,还要再辛苦一二十天选学校选专业
  • 全部楼层
    guan_15986683472802
    所以你在郊区,市区的已经在国际班玩赛马,或者去海外体验了
    在郊区是因为我祖上都就生在这里,这不是原罪,再说海淀或者西城的同事一堆,孩子成绩好坏和在哪里没太多关系,别听风就是雨,网上的信息是需要自己动脑子甄别的
  • 全部楼层
    李老棍子
    据我观察,除非你娃智商超高,你自己又教得了,否则高考肯定上不了600分。
    恕我直言,在北京,除了少数极其天才的孩子,比如智商一百五六那种,而且学习习惯良好,父母也能带着学习。否则,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鸡娃,基本不会高考650以上,中考基本就把孩子干倒了。
    小学低力度鸡娃,比如三年级开始奥数,或者五六年级开始学,或者从一年级开始学,但娃就是玩儿不转,一直在低班型呆着,这样,只要娃智商尚可,学习习惯可以,高考也能考个600左右吧。
    我家娃是普娃,将来能有学上就行,要是能考上大学就万幸,考不上也能接受
  • 全部楼层
    北望瀚海
    英语好的,不怕到能用上时候,不考英语了?
    英语这条起步早,真是有好处,语言这东西看感觉,学会交流就行,当初只是不想让他过早天天看电视或者pad,现在孩子自己对英语有兴趣,就挺好,至少后面英语学习起来没有太多阻力了,有助于孩子长期成长
  • 全部楼层
    MCD
    看你这么坚持,我差点就相信了。
    吓得我赶紧唤来deepseek查询过去三十年的高考录取人数、18岁人口数量,然后发现过去三十年本科专科全录取率已经从4.8%上升到超过100%了,即2024年录取1150万人,但2024年18岁人口(2006年出生)的小朋友只有954万~
    我大受震撼,但我还是没看懂。
    你们到底还在说啥?还想要哪样?😱
    我的意思是无论是填满周末的时间补课,还是说你说的刷题学习方法论,那都是外在因素,而不是内在因素,不过我估计那你还是没百度内驱力,既然如此不如你问问deepseek内驱力是啥?
    还有你的数据完全不对,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出生人口是全年出生人口1584万人。
    http://big5.www.gov.cn/gate/big5/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571573.htm
    参加2024年高考的人数是1342万人,本科录取率仅为37%,这意味着在1342万考生中,仅有约540万人能够顺利进入本科院校。
  • 全部楼层
    尘埃落定
    理解力堪忧。
    那也是你,从一开始就理解错误。
  • MCD 《回顾:美国网络战部队偷袭常见伎俩》
    全部楼层
    卫宫切嗣
    既然你怀疑,不如这样,你百度一下内驱力,因为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不是华山只有一条道。
    为什么他会这么做,为什么他可以这么做,他肯定是受到某种事情驱动他这么做的。
    我在省重点中学还见过凌晨4点半起来背英语单词,还见过不需要听课纯粹考自学高分的,学霸的方法千奇百怪,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内驱力相当强。
    不要只学习对方的方法,否则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看你这么坚持,我差点就相信了。
    吓得我赶紧唤来deepseek查询过去三十年的高考录取人数、18岁人口数量,然后发现过去三十年本科专科全录取率已经从4.8%上升到超过100%了,即2024年录取1150万人,但2024年18岁人口(2006年出生)的小朋友只有954万~
    我大受震撼,但我还是没看懂。
    你们到底还在说啥?还想要哪样?😱
  • MCD 《回顾:美国网络战部队偷袭常见伎俩》
    全部楼层
    lizard
    你可能对录取率有误解50%~80%说得是本科录取,也就是含本三,去除本三,本一本二录取率在20%左右,一些省份只有10几。
    百度搜索高考录取分数线批次,各省一本录取线基本都在530几分范围上下,二本450几分上下。
    由于扩招考试难度大幅度降低,现在的高考分数倒扣大约30分才能折算成扩招前,即当前一本录取分数线539,相当于扩招前的509分!
    原文和诉苦家长小朋友动辄考500多分轻松上本科线,这么好,还想要怎样?
    中专能升专、专升本、本考硕、硕考博,乐于此道一路考穿的大有人在,还有什么不满足?
    家长不想着规划小朋友将来可能做哪些类型职业,只想着找个学校弄个文凭,这不是南辕北辙又是什么?
  • 全部楼层
    MCD
    我怀疑你的说法,因为充足的睡眠是学习好的前提,然后是早餐要吃一个鸡蛋保证身体发育与上午2节早自习4节正课的漫长消耗。
    心里挂念玩才是正常人,我没见过不挂念玩的,谁要说多么多么爱学习我就怀疑在说谎~
    更深层次原因其实就是培养出靠自律。暑假玩2个月,别人做课本附录的数学题,新学期排名立刻就窜到前十了看了眼馋,但照样放寒假玩1个月,自然就望尘莫及了,这就是选择导致差异。🐶
    既然你怀疑,不如这样,你百度一下内驱力,因为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不是华山只有一条道。
    为什么他会这么做,为什么他可以这么做,他肯定是受到某种事情驱动他这么做的。
    我在省重点中学还见过凌晨4点半起来背英语单词,还见过不需要听课纯粹考自学高分的,学霸的方法千奇百怪,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内驱力相当强。
    不要只学习对方的方法,否则只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到了现阶段,教育越来越成为筛选工具,高等人才的培养并不是普惠制的,只是让更优秀和有潜力的孩子脱颖而出罢了,不管怎么培养,大部分顶尖人才在小时候基本就能处于头部梯队了,外部教育对他们来说其实是次要因素,个人学习能力和基本素质才是强相关。说句实在话,周末不上课,大部分家长大可不必故作惊诧,如果孩子不是学霸,周末不管课内课外,是否补课又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中等以下成绩的孩子有时间真的还不如学一门专业手艺,多开阔视野,培养下阳光开朗的性格,条条大路通罗马,早点想通对自己对孩子都是好事。
  • 全部楼层
    MCD
    我还是怀疑你们的奇怪说法,现在平均录取率都过50%了,大城市录取率普遍80%以上了,与以前3%独木桥差别太大了。
    国家富有了,教育机会越来越多了,再努力几年争取将来小朋友们应读尽读高高兴兴上学学~
    搞不懂怎么最近几年怎么这么多自称家长的人跟着起哄诉苦?
    难道是我老昏头了嘛?🐶
    你可能对录取率有误解50%~80%说得是本科录取,也就是含本三,去除本三,本一本二录取率在20%左右,一些省份只有10几。
  •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玩具、玩游戏、玩社交、玩大自然、玩旅游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维生素,是多巴胺的来源。没有机会玩的孩子一定是死气沉沉、没有学习兴趣的孩子。我家小孩不光每周要有半天出去玩的时间,每天做完作业也有半个小时玩的时间。时间虽然不多,但至少满足了孩子的刚需。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