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今日就长和拟售港口再发评论:勿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大公报

长和集团计划「打包」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等资产,引起海内外的强烈质疑。但消息公布近一个月后,各界并没有看到相关企业果断停止交割,反而看到「阴阳」两面的操作:一方面拒绝作出任何正面响应,另一方面又在媒体上「请枪」散布各种混淆视听,甚至别有用心的论调。其实,一时的天真糊涂尚可谅解,若是坚持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后果将十分严重。

请「抢手」制造舆论

500

昨日香港《南华早报》独家揭露,一间本地房地产代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透露,长和内部的一名联系人要求他发表一篇文章,为该公司出售港口的理由辩护。最终文章在一个本地网站上刊出,而类似的文章连日来不断在各大媒体上出现,所兜售的不外乎两个观点:一是指交易是商业决定,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最初并未对此表示反对;二是否认美资贝莱德是交易核心,声称李家「世交」、意大利人才是主要买家。

显而易见,这些都是「请枪」混淆视听的手段,并非负责任的做法。如果真的如此「理直气壮」,何不直接开诚布公作出解释?如此迂回操作,又是惧怕什么?更何况,上述两个说法完全与事实不符。

首先,交易绝不可能是普通的「商业决定」。正如大量舆论所指出的那样,港口运营权不是普通资产,而是关键基础设施,关乎全球航运和贸易。美国过往对于类似的交易曾作出严格的限制,荷兰的阿斯麦、法国的阿尔卡特等等,相关交易都曾被阻断。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必须审慎、全面考察,身为龙头企业,掌握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岂能没有责任担当?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立场非常清晰,岂会存在所谓的「最初不反对」立场!

其次,交易核心是将关键资产交予外国手中。此次交易的买家是贝莱德组成的财团,不论财团名称如何,其核心都是美资背景。美国当局近来多番威胁要「收回」港口以打压中国,在此关键时刻出现美资财团收购港口,当然不是巧合。在现在的地缘政治下,一旦全球43个港口码头落入美资财团,也就等同落入美国当局手中,中国的造船、航运、国际贸易,乃至「一带一路」发展都将面临严重打击,国家利益也会受损,还可能造成地缘政治冲击下的连锁负面效应。事关国家重大利益,岂能以「世交」为由轻轻带过!

大企业要算好长远帐

长和出售港口事件,一不是普通的商业行为,二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这当然值得重视。当前出现的各种质疑甚至批评,更多的是从国家、香港乃至长和集团本身的利益出发,提出的善意忠告,绝非一些人口中所谓的「文革式批斗」,更非针对某个企业的打压,不应转移视线、混淆视听。

企业逐利未可厚非,不过大企业既要算自己的交易帐,也要算好长远帐,更要算好国家发展的大帐。美国全方位针对中国,绝非一时一地之策,关键防线一旦失守,后患无穷。香港的发展与国家密切相连,国家强盛则商业兴盛,国家受困则企业受损。扎根香港的企业,过去从国家发展中获得丰厚的利益,理当扛起应有的责任。

古语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孟子更有名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希望相关企业切勿作出错误的判断,不要一错再错!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