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胡赛重大泄密丑闻是特朗普政府故意为之

这两天美国爆了一个重大的丑闻,一个记者被莫名其妙拉入美国政府最高层的一个群里,全程参与了一票美国内阁成员讨论攻打胡赛的会议。

其实这就是特朗普政府故意为之!

我们记得之前一年多巴以战争,由于内部党争,美国民主党对以色列的做法有意见,当时,拜登政府总体表现虽然不得不参与大力支持以色列,但是明显呈现出出工不出力的状态。美国海空军虽然大量出动,但是并没有跟中东的反美力量(抵抗之弧)彻底撕破脸。尤其在跟胡赛的空袭和反航母作战中,美方往往一大票空袭只炸毁几栋房子,而胡赛各类武器齐发,多轮打击也没有出现对美国航母编队重大打击效果。

显然在理论和事实上,民主党跟中东各个反美势力、国家都有沟通管道。比如伊朗的亲西方派,比如新总统和刚下台的新外长,这些人就是跟美国民主党有沟通管道。伊朗一度换上亲西方派别,就是应对,拜登政府选输以后,不顾一切想在欧洲引爆俄欧大战,导致俄罗斯大规模在中东收缩力量,最终引发一系列不利抵抗之弧的结果(俄罗斯和伊朗引入土耳其下场叙利亚,叙利亚让渡出去,为此在政治层面,伊朗让亲西方派上场,利用这些沟通管道来牵制美国中东战略——我们不能简单错误理解伊朗内部亲美力量和反美力量的对立(敌对)关系,他们能长期共存显然都是有各自功能的,在需要跟西方或美国打的时候强硬派出面,在不想打的时候让亲西方派出面,事实,伊朗的这两派更多是相互配合(以争取最有利于伊朗国家利益)的状态。

但是随着特朗普胜选上台,当权共和党由于坚定挺以色列,以及以往一直强硬的中东战略,所以他们没有跟反美力量有有效的沟通管道。

但是今天美国在中东面临的问题跟在欧洲亚洲一样,美国要在中东捞一笔就跑,然后顺带保住以色列在美国跑了后的基本安全和利益。特朗普上台前就要中东出资一万亿美元投资美国,这就是要捞一笔,沙特还价到六千亿。特朗普显然非常不满,于是后来出了一堆幺蛾子,比如说赶走加沙人,比如重开大规模援助以色列,就是不接受这四千亿的杀价,要么中东付出一万亿要价,要么中东接受大以色列方案来抵这四千亿的杀价。美国当时施压给了沙特为首的赎买派很大压力,最终中国不得不出面在公开场合,连续表态必须坚持两国建国方案,否定了大以色列方案的可能性。于是特朗普政府最终以继续中东战争手段来为桌面的要价还价来打开局面。这就是这几天我们看到的以色列重新要进攻加沙,以及美国重新跟胡赛进行相互博弈。

虽然中东各方表现出大打狠打打到底的气势。

但是中东没法真正大打起来。因为这次的战争就是围绕四千亿的赎买价格的博弈过程。

没法大打,主因一是这次战争针对的利益是有明确成本上限的——四千亿。战争稍微大一些,或者美军在中东再次陷入战争泥沼,四千亿都不一定够。大打完全背离特朗普政府的战略方向。二是万一打的太大,引动中俄在中东出手,美国在中东可就不是能捞一万亿就走还是捞六千亿就走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走的了的问题,能不能捞的到的问题,甚至是能不能美国还存在的问题!三是中东一旦大打,造成中东严重的损失和混乱,沙特等赎买方就有借口不出钱了。

美国大打完全不符合现有美国利益。所以美国主动发动大规模战争是不切实际的。

现在美国在中东的战争,是类似形成围棋中的势。在战场上形成更优的优势,就对应到谈判桌上要价的气势。气势多一分,要价就多要一分。你既要更多胜对手的目数,但是又不能屠掉对方的大龙。而中东一方,抵抗之弧是表面对抗方,沙特等叙尼派国家是出资赎买方,赎买价格以对抗效果来最终确定。这就是伊沙和解的核心结果之一。

所以美国特朗普当局面临民主党一样的问题,他不能跟中东反美力量死磕到底,双方博弈必须点到为止。否则美国就会被以色列拖进中东走不掉。但是又要在博弈中尽量获得表面的优势地位。

但是共和党跟反美力量,又没有沟通管道。这就是伊朗外长下台的主因(亲西方派没有共和党的沟通渠道。所以他就失去外交的功能了),这就因为他们只有跟民主党的沟通管道。

在没有跟中东反美势力有沟通管道的情况下,美国特朗普政府如何做到跟中东反美力量的博弈能实现点到为止?

这不就来了么!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