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实”破题推动基层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既是夯实党建根基的关键抓手,也是激发基层发展内生动力的现实需要,需从“理论扎根、分类施策、载体创新”三方面发力,让党员教育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一、以思想引领为“根”,让理论教育扎根基层实际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要避免“大水漫灌”,需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泥土味”的生动实践。通过“情景党课”“案例分享”等互动形式,将党员作用发挥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具体工作结合,引导党员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社会治理等工作一线理解“两个确立”的深刻内涵。打造“项目课堂”,让党员在参与特色项目中深化理论认知。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把政策语言翻译成群众语言,才能让基层党员真正学得进、用得上。

        二、以分类施教为“径”,让培训内容精准滴灌需求基层党员群体结构复杂,需按需定制“培训菜单”。针对党支部书记、新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群体,分别设置党建实务、党性锤炼、纪律规矩等课程,并通过“结对共建”“志愿服务”等实践平台检验学习成效。探索建立“四类群体”培养体系,对不同领域党员开设个性化课程,对老党员推行“送学上门+银发智库”服务,实现“所教即所需”。同时分层分类施教需紧扣学历水平、行业特点等差异,将“通用课”与“定制课”结合,才能破解“学用脱节”难题。

        三、以载体创新为“桥”,让教育形式激活内生动力数字化转型为党员教育注入新活力。探索开发“红色暖流”小程序,通过“每日一学”“书记微党课”实现党员线上参训全覆盖。创新实践载体,利用直播课堂将“主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项目工地、生产一线,将党员教育融入项目攻坚,组织党员参与先进制造业升级、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在实战中锤炼党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学用结合的场景化教育,有效激发党员参训积极性,推动“被动学”向“主动为”转变。(宁波市海曙区江厦街道   叶磊)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