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卫生巾卷入丑闻旋涡,百亚股份卷入其中股价跌停
在 2025 年 3 月 15
日这个备受瞩目的日子里,央视 “3・15”
晚会将聚光灯无情地打在了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的违规行为上。这家公司被曝光违规翻新卫生巾,而重庆百亚卫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百亚股份”,证券代码:003006)旗下的 “自由点” 和 “好之” 卫生巾品牌不幸被卷入这场丑闻的漩涡之中。
事件一经曝光,深交所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向百亚股份下发了关注函,要求公司展开全面自查,并详细说明相关情况。尽管百亚股份在事件发生后快速发布声明,宣称已经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同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展现出积极应对的姿态,但市场却并未因此而买账。就在
3 月 16 日,百亚股份的股价遭遇重创,开盘便直接跌停,股价报收于 22.98 元 / 股,跌幅达到了
9.99%,市场的担忧情绪可见一斑。这不禁让人深思,这场信任危机背后,企业看似及时的声明为何无法平息市场的恐慌?
关注函直击企业管理核心
深交所的关注函犹如一把利刃,直指百亚股份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在关注函中,深交所明确要求百亚股份对以下关键问题进行自查并作出说明:其一,公司是否知晓或参与了违规业务;其二,公司与涉事的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来或者关联关系;其三,公司在原材料采购以及残次品处置方面的制度是怎样的,实际执行情况又是否到位;其四,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否能够有效运转,是否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这些问题的提出,充分反映了监管层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百亚股份不仅需要在规定的限期内对这些问题进行回复并对外进行披露,还需将相关回复抄送重庆证监局上市公司监管处。可以说,深交所的关注函精准地抓住了事件的要害,要求百亚股份对与涉事企业的关联进行自查,对残次品的处理流程展开核查,对内控机制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这一系列追问,深刻地揭示了品牌方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失控和失责。当残次品能够通过非正规的渠道回流到市场上,这暴露的不仅仅是某个代工厂的违法违规行为,更是整个生产监管体系的失效和崩塌。
违规翻新背后的行业乱象丛生
百亚股份作为一家主要从事一次性个人卫生用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产品涵盖了卫生巾、婴儿纸尿裤、成人失禁用品等多个领域。其中,“自由点” 是其主打的卫生巾品牌,“好之” 则是婴儿纸尿裤品牌。
然而,央视
“3・15”
晚会无情地揭露了行业内的阴暗面。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被曝光收购了多家知名品牌的卫生巾和纸尿裤残次品,不仅违规进行翻新后销售,甚至还将残次品处理成回收料进行回售。而百亚股份的
“自由点” 卫生巾品牌也被指涉及其中。这一事件的曝光,撕开了行业内灰色产业链的遮羞布,同时也引发了消费者对卫生用品安全性的强烈担忧和不安。
在晚会曝光后的当晚
11 时许,“自由点” 品牌迅速发布声明,称已经关注到了 315 晚会有关
“梁山希希纸制品有限公司非法回收倒卖多家知名母婴品牌残次料并通过非法渠道销售”
的报道。声明中强调,自由点品牌的所有产品均严格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并且每一件产品都能够追溯到生产源头。同时,自由点品牌还表示,坚决打击非法回收、翻新、销售残次品以及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公司已经成立了专项调查组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并将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承诺将彻查残次料违法回收行为,严格规范废品处理流程,确保所有残次料都能按照行业标准进行销毁处理。
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看,自由点品牌的声明似乎堪称模板:第一时间与违规行为切割责任、迅速成立专项调查组、承诺规范流程并向公安机关报案。但市场的剧烈反应却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面前,任何程式化的表态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难以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股价跌停,市场担忧尽显
3 月 16 日百亚股份股价的跌停,直观地反映了市场对 “3・15” 晚会曝光违规翻新卫生巾事件的极度担忧。卫生巾作为直接接触人体的卫生用品,其安全性和质量至关重要。此次事件的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对 “自由点” 品牌的信任,很可能导致品牌市场份额的流失。
此外,深交所的关注函也意味着百亚股份可能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审查。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被证实确实存在,那么百亚股份将面临更大的合规压力,这无疑会进一步拖累公司的短期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卫生用品行业高度依赖代工模式的现状,在此次事件中成为了风险的放大器。品牌方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将生产环节外包给代工厂,但却常常忽视了对代工厂的穿透式监管。这种
“品牌 - 代工”
的模式割裂,导致了质量管控存在天然的盲区:品牌方很难真正掌握生产残次品的真实流向,而代工厂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可能会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此次事件充分暴露了行业供应链管理的薄弱环节,也凸显了品牌方在监管代工厂方面的责任缺失。
同时,行业废品处理的灰色地带也不容忽视。按照国家标准,卫生用品残次品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但
“回收料回售”
的潜规则却暗示着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下,某些企业可能在安全底线前徘徊。这种短视行为不仅会摧毁单个品牌的信誉,更会动摇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百亚股份此次的事件,无疑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只有加强行业自律、完善监管机制,才能重建消费者的信心,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危机之下,其他企业亦受波及
实际上,受
“违规翻新卫生巾”
事件波及的企业并非只有百亚股份一家。生活护理品牌全棉时代的母公司稳健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也收到了深交所的关注函。稳健医疗同样连夜发布声明,称其所有官方正规渠道在售产品的材料选择及生产流程均严格遵循国家相关安全规范,坚决杜绝二次回收原料的使用,并且所有产品均通过了国家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符合国标相关标准后才上架销售。然而,即便如此,市场情绪依然受到了冲击,稳健医疗的股价在盘中一度跌幅超过
9%。
对于百亚股份来说,能否将这场危机转化为转机,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彻底整改存在的问题,从而重建品牌信任。信任,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消费者的选择,永远是对企业最公正的评判。百亚股份的未来究竟如何,完全取决于其如何应对这场信任危机,以及能否通过实际行动重新赢得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
内容为蓝服原创,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内容问题反馈邮箱:lanfukeji20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