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块9每升的椰子水保真吗?

来源:微博@央视主播说三农

饱饱们,一颗椰子得要十块钱,大约三颗椰子才凑一升水,但市面上一堆9.9元一升装椰子水到底能不能喝?是纯天然还是科技水?今天必须让@郭嘉宁  郭站长给咱扒个明白!那些标着100%的,到底是鲜榨直灌?老椰子勾兑?还是浓缩还原?不能全让商家玩文字游戏!标出来,价格也做区分,让消费者自行选择。最重要还有检测技术,这是监管的前提。

9块9就能买一瓶一升装的椰子水了,椰子水怎么比椰子便宜那么多?100%椰子水是100%吗?

今天我们揭开椰子水产业里面存在的问题,也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谈9点:

1.啥是真正的椰子水?简单理解,椰子树其实是一棵草,椰子就是草籽,不靠风传播,而靠水流传播。最外面一层皮儿防水用的,中间很硬的那层防掉落冲击的,最里面是保护胚的,网红水果那个椰宝就是椰子的宝宝,白色的椰肉就是给新椰子提供能量的胚乳,而椰子水是液体胚乳,椰子生长环境不缺水但是缺淡水,这是他给自己的宝宝准备的淡水,人类和椰子宝宝抢奶喝。

2.我们想象中的椰子水,就是把椰子开个口水倒出来,只不过容器从椰子壳变成了塑料瓶,对吧?好,算算账,一个椰子里平均有300毫升的水,3.3个椰子才能凑一升。那椰子多少钱呢?消费者电商购买,普通的椰青,一个怎么也得8~10块钱吧,泰国的水果椰还更贵。事实上,泰国水果型矮种椰,这几年平均下来,到岸的价格也得在6块钱以上了,括弧,去年主产区遭遇高温还涨价了。而更便宜的越南椰,到岸的价格也接近4块钱。所以在椰子水刚刚兴起的时候,一升装卖到20块钱以上的价格,似乎在数学上更成立。

3.当然,椰子本身的价值并不是只有水,椰壳椰肉都有价值能摊薄成本。但是,椰子水加工灌装生产销售也是成本啊。

所以注意,椰子水行业目前存在的客观事实是:

价格参差不齐,东西也参差不齐。

便宜椰子水之所以便宜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椰子水勾兑椰子水。

有便宜椰子!比如印尼等地的老椰子,它的主要作用是要那个椰肉来加工椰果的,他的椰子水本来就是废料不值钱,回收这部分老椰子水当成底料再添加新鲜的、贵的椰子水,这成本就下来了。

但你说,这是不是100%纯椰子水呢?肯定也是。

4.中策,到底是不是NFC?

所谓NFC果汁,指的是非浓缩还原果汁。

浓不浓缩有着巨大的成本差异,进口100吨椰子水,得装4个集装箱,如果是10倍浓缩的椰子水,那就是10倍的运费差距。

前面说了,椰子水本来就是给椰子宝宝准备的水,里头的成分94%都是水,那浓缩汁加水还原的椰子水是不是100%?也不太好讲。

5.下策,勾兑点别的。

椰子水里的成分除了水就是各种糖,还有一些钾,钠镁、维生素,再加风味物质。如果为了降低成本,再多兑点水,怎么掩饰?那就再加点糖甚至加香精。

这里会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按照配料表必须明示的原则,你应该要写清楚椰子水、水、糖以及香精,否则就涉嫌违法,对吧?

但品牌甚至有借口免责:我的配料表写的是椰子水,进口椰子水。那如果加水加糖加香精的这个步骤发生在入关之前,我也不造啊。

6.于是相对应的,椰子水目前的核心问题咱们也分成甲乙丙。

问题甲,椰子水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椰子水?

这三个字只不过是商品名,他匹配了消费者对于最天然的植物饮料椰子的一种想象。

椰子水没有国标,所以没办法定义,最相关的一个团体标准是2024年初海南那边发布的,现在的信息是文本未公开,而相关的国标(GB/T 31121国家标准)《果蔬汁类及其饮料》,椰子跟其他水果都不一样,不去壳不去核不扒皮不榨取,也匹配不上。

7.问题乙,怎么界定虚假?

咱国产的99%的椰子在海南,年产量在2亿多个,占全球的不到0.5%,就这么点椰子,海南岛内砍下来解解渴卖给游客几个就没了。

21年海南省搞了一个椰子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希望到今年扩种25万亩,这其中计划的10万亩还是在境外,要去柬埔寨,越南印尼包地,可见岛内确实没有太大增长空间。

但同时,海南的椰子加工企业增长迅速,原材料主要都靠进口,印尼和越南是大头。

椰子水兑椰子水或者浓缩椰子水加水,确实都还是椰子水,但是印尼越南的椰子水制品,硬要标识为泰国产椰子水自抬身价,这肯定有问题。

8.问题丙,怎么检测?

大家可以想想,一个本来就是水加糖的东西,再兑了水和糖,用仪器检测是不是外源添加,这肯定很困难。

多说一嘴,一些网友质疑的椰子水如果没有防腐剂,为啥保质期能到半年甚至一年的问题,这个倒是不用担心:

你买的椰子鸡带的那瓶水都是冷冻的,不需要防腐剂。

饮料的椰子水为了口感不能冷冻,那就是在灌装前要经过瞬时高温消毒等技术,这也是为啥一些椰子水喝起来有股玉米须水的怪味的原因。

但是开瓶后,就和椰青一样,几个小时之内赶紧喝完,要不然也容易坏。

9.找到问题,那解决问题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椰子水的国标需要尽快出台,之前没有,是因为产业发展太快,但随着9块9一升的推动,这种昔日小众饮料会进一步加速发展。

产品作出分级差异,真正的纯新鲜椰子水、老椰子水勾兑的椰子水、浓缩兑水的椰子水,不应该是行业秘密,标识出来,价格也有区分,消费者自行选择。

最后最重要,检测技术,这是监管的前提。

从易到难来排序,是检测香精、检测水、检测糖。

是否添加香精的检测技术体系,我们了解,很快就能成熟。

是否添加外源的水,比较困难,但原理上是行得通的:就是检测出产品中的所有成分,你兑了水之后为了口感可以加糖,但是其他物质的比例就不对了,我们了解,这一块的技术目前成本很高,但如果真的用起来成本会下来。

糖这一块很难,没电了但解决兑水的问题,其实也就不用去加糖了。

​不少网友提到了椰汁。

500

我的观点粉丝们是知道的:

我极度反对“狠活”之类的,对现代食品工业的污名化。

我支持按照国标要求下的,适量添加必要的食品添加剂。

但需要强调两点:

1.添加剂不仅限于防腐剂,比如某牌椰汁,承诺用“新鲜椰肉、不加防腐剂不加香精”,但依然添加了 酪朊酸钠,单、双甘油脂肪酸脂这类的增稠剂、乳化剂。

说白了,如果不添加这些东西,就搞不出来像牛奶一样的奶白丝滑的椰汁。

但只要符合标准添加,就没问题,放心喝,大家需要了解这些,否则很容易某日被人大惊小怪带节奏。

2.配料表的真实性非常重要,添加了什么必须标识,如果做不到明示,这就是欺瞒消费者以及涉嫌违法的行为。

这是红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