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小米+步枪”能否战胜“飞机+大炮”?

道可道非:“小米+步枪”能否战胜“飞机+大炮”?

“小米+步枪”能否战胜“飞机+大炮”?显然,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历史文化命题,也是一个蕴含着历史必然逻辑的人文社会科学命题。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直到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这个人文社会科学命题已经有了历史的结论。我们经常听人说,科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是源于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那么,遥想当年,谁敢设想“小米+步枪”能够战胜“飞机+大炮”?谁又能够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小心求证呢?

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历史,由来就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今天的新闻和所有正在发生的事情,转眼间就变成了历史。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参与和见证着历史,也都在同时手牵着历史和未来。人类是自然世界和动物世界的组成部分,更是具有主观意识能动性的社会动物。因此,人的主观意识能动性思想决定自己的行为,而绝不是客观物质条件决定自己的未来。问题恰恰在于,常人的主观意识能动性思想,往往会陷入拜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技术迷信”精神黑洞。所以,按照常人的常态化惯性思维,“小米+步枪”肯定无法战胜“飞机+大炮”。只有按照非常态化思维,才会有“小米+步枪”能够战胜“飞机+大炮”的“异想天开”。

以中国式“道术用”与“时势位”天人合一有无相生阴阳易变系统运动思维来看,“小米+步枪”能够战胜“飞机+大炮”的非常态化思维,正是根源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而拜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技术迷信”常态化惯性思维,却是根源于“大道既隐天下为私”的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西方表达范式的科学技术概念,只是“术为道之用”的“名可名非常名”。道法丛林法则自私自利弱肉强食“兽之道”的科学技术,就只能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知常妄作凶”。道法自然法则大公无私抑强扶弱“天之道”的科学技术,才真正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知常容”和“上善若水”。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民心所向”,就是丛林法则必须服从自然法则的“大道之理”。

环顾今日世界,在“美元霸权”金融殖民统治的民主法治“普世价值”和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惯例“剪羊毛”体系下,面对这场新型“货币贸易战争”的“颜色革命”文化战争,中国人能不能突破拜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技术迷信”常态化惯性思维,就在于是否还明白为什么“小米+步枪”能够战胜“飞机+大炮”。回头再细想,究竟什么是“道可道非常道”的“名可名非常名”?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