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如能顺利实现,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重大贡献。
近期,流传着我六位院士、十二位教授以及多位年轻博士进行研究攻关,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后,提出了一条宏伟的西部调水线路——“红旗河”工程的构想,它的代号为S4679的课题组。据悉,“红旗河”工程线路长约6118公里,这几乎等于长江的长度;预计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它是一条沿青藏高原边缘长途全程自流进入新疆的调水环线工程,串联了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五大水系,能将大量的清诘的淡水引入新疆和中国北方的,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的状况,改变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气候等。
我国的青藏高原,号称亚洲的水塔,是不少世界闻名的大江河的发源地。这些大江河中除了我国著名的长江、黄河是从我国流入大海外,其中的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却都是流向了世界上降雨量较丰富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构想中的“红旗河”工程是通过建坝截流、自然奔流,穿山打洞的方式,将前面所说的几条大江河及其一些支流的部分水量引向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最终注入塔里木盆地。“红旗河”如能建成,它将和新疆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一起,在南疆创造出一大片绿州带。
这些科学研究者们的“红旗河”西部调水具体方案是:“红旗河”将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水位2558米),沿途取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后进入怒江(水位2380米);然后,于三江并流处穿越横断山脉:借用怒江河道60公里后经隧洞进入澜沧江(水位2230米),借用澜沧江河道43公里后经隧洞进入金沙江(水位2220米);借用金沙江河道97公里后,以隧洞、明渠和水库相结合的方式绕过沙鲁里山到达雅砻江(水位2119米),绕过大雪山到达大渡河(水位2022米),绕过邛崃山到达岷江(水位1945米),绕过岷山到达白龙江(水位1880米)、渭河(水位1808米);从刘家峡水库经过黄河(水位1735米),以明渠为主绕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沿祁连山东侧平原经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到达玉门(水位1550米),接着沿阿尔金山、昆仑山的山前平原,穿过库姆塔格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到达和田、喀什(水位1300米)。全程6188公里(含200公里自然河道),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万分之2.10。
方案还认为:“红旗河”取水水位较低,因此水量充足。预计年总调水量可达600亿立方米,仅占主要河流取水点总量的21%,将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形成约20万平方公里的绿洲。由于全线保持高水位运行,可以自流覆盖绝大部分干旱区域。这些地区地势平缓、光照充足,可根据需要设置大量支线,工程实施后,将形成约1万公里长、20公里宽的绿洲带。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并产生累积效应,将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方案还设计了通向延安方向的“红延河”;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风河”三条主要支线。
相关报道中还进一步报道说: “2018年1月,红旗河西部调水课题第二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们对这一方案的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国内方方面面的专家都参与了这次会议,包括中科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总公司以及清华、北大等多家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教授。会议就工程地质、地震、施工能力、工程设计、生态环境、水资源配置、经济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工程的关键在于地质。通过对活动断裂、地质构造等问题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工程的重点区段,评估了处理方法和对策。总体认为,“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意义重大,且没有不可逾越的难点,值得不断推进和深化。”。强大的科学家阵容,严谨的科学论证,使“红旗河”工程有着光明的前景。
社会上在“红旗河”工程的上,也出现了一些意见和提问,对各种意见和提问的讨论,将更加优化和完善“红旗河”工程项目,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有研究者认为:“以面积达33万km2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例,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mm,而年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mm,等于每年从塔克拉玛干虹吸走至少7000--10000亿m3的水量;所以,希望向大西北调水,调水量至少是一万亿m3/年;(这相当于一个长江的年径流量;调水就是调一个长江)”不然就是:“挖肉补疮,杯水车薪,毫无意义。”。调一个长江水?这显然不可能,但沿“红旗河”至少能造出大片绿洲这可能是不爭的事实,而不是一下子绿化整个塔克拉玛干沙漠。“红旗河”能造出大片绿洲肯定能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改善带来良好的影响,这包括绿洲上空气中湿度增加、气温下降和降雨量增加的良性循环和影响。而且,沿“红旗河”绿化带除了大量种植和收获农作物以保证我国的粮食的战略安全外;沿线还将出现星落棋布的居民点、产生不少兴兴向荣的新城市,出现不少风景秀丽的新景区;新的高速公路、铁路将穿过绿化带,连接中欧、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从而,更加完善了我国西部的丝绸之路,大大改变了我国到西欧主要靠海运的状况,缩短了运输距离和时间,并对保证我国的国际货运战略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结果的产生,使得新彊荒无人烟的荒漠的土地将大大的升值,其价值不可估量,政府的投入将有所得,最后将获得丰硕的果实。还有的研究者认为:“青海湖的河水年注入量只有16亿立方米,却造就了一个面积4500平方公里的大湖,……。”,认为600亿立方米“红旗河”河水能创造出不少的青海湖,进而对改造新彊干旱的气候产生巨大影响。当然,他还应充分考虑新彊的气候更炎热,蒸发量大许多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这600亿立方米水源的引入,最低限度也能造就一大片绿洲带,无疑会对改变大西北的气候和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有些研究者还认为:只有“空中调云、调水”,……。才能解决大西北荒漠化。并列举了2016年,青海大学的李生辰等,公布的40年的科研成果:中亚地区“整层水汽通量的水平分布图”;证明空中调云、调水的理念。此外,还有2017年,武汉三叶科技发表的论文“献策三北防护林”中,论证了“空中调云”可以向大西北调水3万亿m3/年理论与实践证据。2016年,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还发起了一个名为“天河”的项目:“旨在通过操控气候来增加我国北部干旱地区的供水量。该项目企图拦截下青藏高原上印度季风带来的水汽,并将其转运至北部地区,为该地区每年增加50亿到10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这些理念符合科学、能行得通,就应加紧研究和实施,实行两条脚走路,以弥补“红旗河”对新彊的输水不足。退一步说,“空中调云”如能部份或全部解决大西北干旱荒漠问题,清洁的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水还可转向通向内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对保证首都和华北饮水的战略安全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它还可沿途汇入了黄河、长江水系,可为沿途提供大量清洁的用水。只要它能汇入了金沙江沿江而下,金沙江上的各级电站和长江三峽电站都会要它贡献电力,特别是在枯水期。因此,“红旗河”工程是造福我国人民的千年大计、万年大计,其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
近来,一篇“祈雨世界屋脊,中国拟建世上最大人工降雨网络”文章中称:“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正在测试一个前沿技术,即在青藏高原建立一个强大但是成本低廉的人工降雨系统,以期给青藏高原带来更多的降雨。一位参与该项目的研究人员透露,这个在青藏高原的高山上装巨大的燃烧室网络的系统,每年可能使该地区的降水量增加到100亿立方米,约占中国总耗水量的7%。……。参与该项目的一位研究人员对记者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在西藏、新疆和其它一些地区的山坡上安装了500多个燃烧室供实验使用,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显示非常乐观。……。”。这些人工降雨降雪试验,在包括在新彊等地区进行,并且,“目前收集到的数据显示非常乐观。……。”。这个试验的成功,可能为“红旗河”为大西北、新彊地区的引水不足带来嘉音。新彊的天山横亘在新疆中部,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是昆仑山系;南疆是塔里木盆地,北彊是准噶尔盆地。两大盆地都是严重缺水的地区。燃烧室、人工降雨降雪试验除在青藏高原进行外、我认为应倾重于在大西北、新彊地区进行,因为那里最缺水。如可行,在昆仑山、天山以及阿尔泰山等地区进行。试验在青藏高原产生的水量也应尽可能向西北引流。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的“天河”的项目的构思也是:“企图拦截下青藏高原上印度季风带来的水汽,并将其转运至北部地区,为该地区每年增加50亿到10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这个北部地区就应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以解决这里严重缺水问题。
“红旗河”6188公里的河道有一半以上是冬天河床冰封区,流水成冰,如何保证在凌汛期正常输水也是工程的上一大难题。对此,课题组王浩己着重强调冰期输水的问题已得到解决。王浩说,“我们会在冰封期会加大输水流量,让河流的冰盖形成高一点。同时输水渠道可以改成复式断面,这样保证一定的水深”。此外,他还表示:“还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使拦水锁发热。使突变段的水工建筑物得以加热加温,让它挂不上冰,这样流冰就比较顺利的沿着加热的构筑物过去,不至于形成冰塞冰坝。”。在河床冰封时期,也是西北的冬天,此时无需大量灌慨,也无大量的水汽蒸发,此间能输多少水就输多少水过去,多余的水可注入长江流域,以改善水质和为两岸人民提供更优的生活用水,也可为沿途电站提供大量水源。同时,在西北地区“红旗河”两岸,应星落棋布地多建小水库、蓄水池,以备在冬季可能产生的冰封河道期时,为两岸人民提供生活用水以及春耕早期用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水文与水资源学家、流域规划专家王浩认为:“红旗河”方案设计巧妙,是一个全新思路,是切实可行的方案,没有太大的技术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工结构抗震专家陈厚群也认为:“红旗河”方案的设计非常好,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实施是没有问题的,意义重大;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也曾表示:这项工程结束后,新疆最少可生活2亿人!以荒漠为主的新疆将由此改变,一定会成为祖国最美的大花园。……。有这些顶级专家们为“红旗河”把关,为未来的“红旗河”工程的进行的技术和理论上提供了保证。为了减少生态环境的影响,王浩还介绍说:“所以在这个西南地区搞了很多隧洞。”他估算:“按隧洞14米的直径,一公里隧洞造价3亿元,隧洞的总体投资需要3万亿,而剩下的明渠施工花费6000亿元、各种水利枢纽建设4000亿元。”,总需达4万亿元之巨。这相当于我国政府在2008年,执行的4万亿救市计划的资金的数目,但这笔资金的投入,会收到丰硕的果实的。首先,这笔资金主要是用在国内,资润了这方人民,煅炼了自己的工程队伍,可拉动了我国许多行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它的价值远大于大运河、南水北调等工程,是一个造福中华民族的千年、万年的工程。红旗河贯通后,这一水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除可较大范围地改变新彊的气候条件,灌溉出大片的良田、绿洲,能使荒漠变成人类的宜居地外,还可在发电、旅游、防洪、航运、交通以及国土利用等上产生出巨大的综合效益。
在“红旗河”的课题上,长期关注红旗河方案的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李锦超表示:调水量如此之大,有些隧洞的部分洞体可能会被全部淹没,“有压引水可能会导致隧洞塌陷和诱发小型地震破坏岩体”。而且,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姜鲁光也认为:“按设计的年输水量,由于隧洞坡降小,在流速较慢的情况下,隧洞直径就要加大,这无疑增加了地质灾害风险和投资。比如,白龙江到刘家峡水库一段,大约需要长约100公里、直径约25~30米左右直径的隧洞,这大概是高速公路隧道断面面积的5倍。”。这些研究者关注到“红旗河”调水量如此之大,有些隧洞的部分洞体可能会被全部淹没,“有压引水可能会导致隧洞塌陷和诱发小型地震破坏岩体”。而且,认为根据设计的年输水量,由于隧洞坡降小,在流速较慢的情况下,隧洞直径就要加大,这无疑增加了地质灾害风险和投资的问题。此外,王浩也说,红旗河不在枯水期取水,“只拦住一点洪水,这样对流域下游来说减少了他们的洪涝灾害”。即洪水期引水量也更大,一些时间段流量也可能大。故隧洞通道要偏大设计,而隧洞直径的加大,会增加了地质灾害风险和投资。在这个问题上不知是否可采取一些重要的高速公路的来去双隧洞模式。打不太大的双隧洞可以便更安全隧洞施工,同时也减少了地质自然灾害的风险,也增加河道的流量。双隧洞可在枯水时期或发生地质灾害时可停止一个隧洞进行检查和维修,而不至于全线停水。在特殊地段(例如藏南),还可能考虑在发生自然灾害时(例如大雪灾和地质灾害造成高原交通中断时),可暂停一洞通水通行,把它作为一个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的一个选项。王浩介绍中曾估算说:“按隧洞14米的直径,一公里隧洞造价3亿元,隧洞的总体投资需要3万亿。”。即工程中隧洞施工长度达一万公里,这个计划中的隧洞工程施工中的长度,己为“红旗河”中双隧洞施工留下了不少的空间。
“红旗河”将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附近开始取水。我们常常看见多种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风景宣传图片,其美丽的风景,弯曲奔流而下的江水,使我们沉醉,都希望那里尽早开发出一个成熟的风景区,以满足更多的游客旅游。大家知道的贵州的“天眼”工程,工程完成后,当地配合周边的自然风景,打造旅游业,大大提高了当地的旅游收入,繁荣了地方。“红旗河”工程沿线要经过不少风景秀丽的地方,要提前规划并打造出多个具有吸引力的景区,以造福沿河人民。“红旗河”还具有发电功能,据说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段的墨脱县,将来也要建一个大电站。我们常看见宣传中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风景图,感到“大拐弯”那个山咀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坝,到如地质条件和技术上可行,在“大拐弯”上游拐弯处修一大坝,在“大拐弯”山咀颈部打发电隧洞,“大拐弯”河道的自然落差也可利用于发电,而大坝也不至于太高;同时,在对岸适宜的地方,选择一个“宝瓶口”,让雅鲁藏布江水在那里开始它的“红旗河”之旅;原河道就成了泄洪道。此外,“红旗河”修筑栏江大坝、电站、河道和隧洞等施工中,少不了要先修路,这些道路的规划要尽可能考虑照顾“红旗河”未来交通的走向和沿途居民点的建设和景区的开发所用,以便为“红旗河”后期建设带来更多的方便。总之,“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如能顺利实现,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重大贡献。
(友情联系微信:1519802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