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良知和责任心呢?从家暴到德性自律
重拾男性责任:修身自律,家庭分工协作,推动社会进步。
而作为人,应该自我完善,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敬畏历史传统。
这里强调一下自我约束,中国人有良知,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有自律。
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有底线,知道什么不能干不该干,不然良心会不安,所以不忍心伤害别人。
看到别人做坏事,或者社会风气不好,不会有样学样,要么避开,有能力的人会去揭露、教育和反制。
当然,无意之举也懂得“刹车”,过后道歉和改正,说话做事都有分寸。
就是有竞争,更多是权力的更替,贤能者居上,德不配位则天理难容。
不同于西方的博弈性约束,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且情绪冲动、攻击性强,强调反抗和博弈来制衡,可如果对方是个“君子好人”,那就是单方面虐杀。
所以他们非常需要法律和制度这种外在约束,可实际上官司难打,而且人在资本利益面前,人的理性自觉经常不靠谱,充满了不平等的霸道逻辑。
但西方是宗教文化,犯下罪恶寻求神的救赎就可以了,又可以没事人一样。改不改,问不问责,反正就是“尊重个人权利”。
契约承诺?可以解除的嘛,一句“分手”就拜拜了,不符合自身利益了就可以像特朗普一样“退群”,反正开始的好处先拿到了。
就是这么不讲理,胡搅蛮缠看谁能诡辩,看谁力量强,所以经常看得到西方非常强调力量和军事实力,美国就是 248 年只有 16 年没在打仗,还有一战二战和欧洲黑暗的中世纪,也包括金融危机和洗劫财富,引发各种动乱。
这种霸道逻辑,也体现在家庭暴力上,这是绝不允许的。
不只是殴打,还包括精神虐待、经济控制和PUA 操控,包括经常性的贬低谩骂侮辱,利用爱、责任和社会压力要求无限包容和付出,甚至拿离婚和孩子来威胁,当然,不从就让你净身出户、身败名裂。甚至致人抑郁、痛苦,却无动于衷的,恐怖至极。
精神暴力常常被忽视,但沉默是默许更是纵容,否定你的感受,合理化伤害,将痛苦怪罪于你太脆弱,反而嘲讽你孤立你,让你怀疑自己也失去判断能力,终于“习得性无助”,沉溺在痛苦和自我内耗之中,多年也走不出来,难以治愈自己。
可中国偏偏强调“家丑不可外扬”、“以和为贵”,更是掩盖了施暴者的恶行,而不被追究。
暴力的颜色不是蓝色或粉色,而是血红色。
家庭暴力有个更形象的说法,叫性别暴力。
在中国,强调德行,要做好表率,尊师重道。
人有自己的权利,也有责任和使命,要以身作则,“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小就在日常规矩和礼仪中养成好习惯。
比如皇帝,以德治国、以孝治天下,强调各得其所,不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贤能不足就会“顺应天意”被取代。
皇后是母仪天下,现在的新时代女性是自我实现,当然女性的妇道,不用我来说了,相信女性的自觉和修养。
中国是受农耕文化影响,着重耕耘自己,安居乐业,所以追求利益也注重道德向善,平衡个人和集体,敬畏历史传统。
不同于西方的移民文化(我着重反思其中的问题),通过扩张来逐利,全球性的游猎掠夺和殖民剥削。
往往从“传教游说”开始,一方面植入自己的文化削弱你,一方面贬低你的审美解构你,实现扭曲和控制。
就他们的快乐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然后他们强调个人主义和民主,于是到他手上的东西就变成了合理合法的利益,实在有意见就来投票博弈,要么就打官司看谁厉害看谁有手段,反正输了你就得认,没道理可讲,实力就是道理。
当然责任也是有限的个人责任,至于对他人的伤害,罪行的问责,对团体和社会整体的影响?
“哪条法律规定了?”,“法律没规定的就是合法的”,法律是滞后的,而且他们可以立规矩庇护自己,可以双重标准,要么就舆论战,最后还是博弈和不了了之。
而移民本身,就是通过逃离来规避责任,换一个人换一个地方就没事了,又可以重新开始。
“可当罪恶发生时,旁观者也是参与者”。
坏人没有付出代价,就可以在阳光下肆无忌惮,遗忘,也成了帮凶和纵容。
和谐良好的社会,应该让坏人不能做坏事,而让好人做好事,做大事。
其实走到博弈、法律和制度那一步,已经很严重了,很残酷,代价惨重,也很难再改变,人首先应该做的,是修身自律。
(随想随写,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