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被宋江毒死后,一梁山好汉听到后最高兴,感叹恶人终有恶报”一文是造谣

“李逵被宋江毒死后,一梁山好汉听到后最高兴,感叹恶人终有恶报”一文是造谣

杨瑞华

此文称:“李逵被宋江毒死后,一梁山好汉听到后最高兴,感叹恶人终有恶报”。

这是此文作者借朱仝之名,出《荡寇志》式的恶气。

这种假借他人之名,出已恶气,其性质就是——黑厚——恶心。

一.“李逵被宋江毒死后,一梁山好汉听到后最高兴,感叹恶人终有恶报”是造谣。

《水浒传》中李逵,宋江等死后,根本就没有朱仝的这种表现。

其结局是:

上皇具宿太尉所奏,亲书圣旨,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仍敕赐钱于梁山泊,起盖庙宇,大建祠堂,妆塑宋江等殁于王事诸多将佐神像。敕赐殿宇牌额,御笔亲书“靖忠之庙”。济州奉敕,于梁山泊起造庙宇。

  后来宋公明累累显灵,百姓四时享祭不绝。梁山泊内祈风得风,祷雨得雨。楚州蓼儿洼亦显灵验。彼处人民,重建大殿,添设两廊,奏请赐额。妆塑神像三十六员于正殿,两廊仍塑七十二将。年年享祭,万民顶礼,至今古迹尚存。

二.俗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对李逵出“《荡寇志》式的恶气”的人还能算君子吗?

朱仝在龚开眼里——“美哉(君子)怎么可能出《荡寇志》式的恶气?!

朱仝被逼一事发生时对李逵的愤恨是有的。但是,朱仝事后心理也就归于平静——这才是君子,英雄好汉的表现。

《水浒传》就是这样述叙象朱仝这样被逼上梁山的人的心态。

三.从朱仝上梁上前后的身世对比看:朱仝如果不是李逵“强要他上山”,是空有一身本领,老死在县级巡捕马兵都头的位职上。

上梁山后,梁山受招安后,朱仝随宋江南征北战,战功桌著。

征讨辽国时,朱仝担任董平的副将,攻破太乙混天象阵中的水星阵,生擒番将曲利出清。

征讨田虎时,朱仝与孙立、燕顺、樊瑞、马麟一同镇守壶关。而在简本水浒中,他还曾与雷横一同生擒玉门关守将冯山。

征讨方腊时,朱仝在苏州之战中大展神威,阵斩飞云大将军苟正、生擒飞熊大将军徐方。后又在睦州枪挑元帅谭高。

江南平定后,朱仝回京受封,被授为武节将军、保定府都统制。他管军有功, 后随刘光世大破金兵,官至太平军节度使。

这不要感谢李逵吗?!

即使大众百姓,人生有这种结果,也会感谢李逵的,何况朱仝这样的英雄好汉。

四.此文称李逵:“效忠于宋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被宋江毒死。

这是歪曲。

1. 李逵是为大宋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才受封。

2. 《水浒传》安排李逵被宋江毒死其思想意义是:把这种死看作人生完成伟业的一种正常结局。

为了加深这种死的意义,还特意安排吴用和花荣自愿为宋江而死。

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后的评价和声望相比较于活着时的荣耀和尊显更为重要,“人死留名,豹死留皮”,一个人在死后只要世界上还有一个人记得他,他就没有真正死亡,他的英雄事业也可以得到更多正面的传播,历史评价也就站在他这一面,事业在信奉自己的人手里传承延续、后继有人

《水浒传》关于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此。

正因此《水浒传》才安排以宋江为首的梁山108将招安后,北战南征,为国建立了丰功伟业——这才配得上英雄好汉称号!

至于事后怎么死就不重要了——《水浒传》表达了好死,歹死都一样(当然晚节不保除外。)的理念。

因为《水浒传》是文艺著作,所以对梁山人的死就安排得丰富多彩。

而且尽可能多的表现作品的主导思想: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高球毒杀宋江,卢俊义,皇帝封赏厚待以宋江,卢俊义为首梁山好汉,这就进一步证明梁山宗旨:“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正确。

这种英雄的死,当之无愧只能是宋江外加卢俊义。

《水浒传》特意安排李逵被宋江毒死,也是一种特殊荣誉。

李逵是《水浒传》中与宋江、吴用并列的三大线索人物,他是水浒好汉中最有个性的一个。金圣叹评水浒认为“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因天真憨直而受人喜爱,又因乱杀无辜而受人指责。李逵是一部水浒中真实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丰富而立体的。但是整个一部书中,给人印象最多的恐怕是李逵的杀人,天杀星李逵的主要特点就是杀,无目的的滥杀,对李逵的评价负面大于正面,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杀人魔头。

但是,李逵经历北战南征,成为一位名付其实的正规军人。英雄好汉。

这就是《水浒传》安排李逵与宋江同享殊荣的原因。

4. 李逵确实忠于宋江,但是不是愚忠,而是有独立思考的忠。

当宋江违背了李逵的思想观念,不仅反对宋江,更是毫不手软的要斩杀。

李逵发现宋江把扈三娘作为梦中情人,马上就要公开化,李逵不顾宋江已经接受扈家庄投降的事实,杀了一丈青满门。

听说宋江强抢刘老太公的女儿为妻,他砍了杏黄旗,撕碎了“替天行道”四个大字,“拿了双斧,抢上堂来,迳奔宋江”。李逵说:“我当初敬你是个不贪色欲的好汉,你原来是酒色之徒:杀了阎婆惜,便是小样;去东京养李师师,便是大样。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尽管他误会了宋江,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以自已的人生观忠于宋江。

李逵被宋江毒死后,一梁山好汉听到后最高兴,感叹恶人终有恶报(转载)

  李太偏6Lv 6

  龚开,是南宋著名的画家,尤其擅长画马。早在施耐庵写下《水浒传》之前,他就画过水浒三十六英雄,并写下了《宋江三十六人赞》。在《赞·序》中,龚开阐述了他对三十六英雄的看法,并说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激励百姓抗元。梁山一把手宋江在龚开的眼中是“专犯忌讳”,有着智多星之称的梁山军师吴用,也被认为是一介粗人。就连水浒中的第一猛将卢俊义,在龚开看来也是“见之可爱”,实则“皮毛终坏”。龚开将这些旁人眼中的英雄都说的不堪入目,却唯独对一人手下留情,这个人就是朱仝。在龚开眼里,朱仝红面长髯,只能用“美哉”来形容。其实,不仅仅是龚开,在很多南宋官僚、百姓中眼中,梁山好汉其实就是流寇的代名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梁山好汉都不堪入目,如史进、孙立等人就得到了相对较高的评价。

  说到这里,我们就来聊聊美髯公朱仝。朱仝是济州人,因红面长须,相貌酷似关羽,得名美髯公。晁盖、吴用等人因劫走生辰纲后,被官府通缉。朱仝身为都头,不仅掩护晁盖逃走,还提出让他去梁山落草。宋江失手杀死阎婆惜时,他故意放走宋江,又出钱打点上下,使得宋江最终逃过一劫。宋江此人不仅在黑白两路畅通无阻,还杀了自己的小妾,由此看来,宋江还不如朱仝品德高尚。后来,宋江为奸臣所害,喝下毒酒。他知道自己已经中毒,即将不久于人世,但他又担心李逵造反,毁坏自己忠义的名声,于是毒死了李逵。

  当时的朱仝正担任保定府都统制一职,与宋江辖区仅有800里的距离。朱仝很快就知道两人的死讯,但他却毫不在意,非常坦然。对于高俅、童贯等人来说,李逵之死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最想杀的是宋江,李逵只是意外收获。但李逵之死对朱仝来说却是意义非常,朱仝不仅不会感到伤心,反而还会十分欣喜,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李逵受宋江指使曾杀死了一个仅4岁的孩子,而这4岁的孩子,正是朱仝最疼爱的小衙内,两人自然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李逵残忍的砍杀手无寸铁的孩子,其目的只是为了逼朱仝落草。虽然朱仝最终上了梁山,但他对李逵一直怀有芥蒂。

  他与宋江说话时直言自己是“蒙呼唤到山”,如若其上级知道,必会为难其一家老小。杀人之仇岂是轻易能够化解的,“蒙呼唤”三个字也体现出了朱仝对宋江的不满与怨恨。后来,朱仝与李逵被分别派到了南山与北山。两人相隔甚远,中间又有重重关卡,即使朱仝有再大的仇恨,也只得作罢。所以说李逵被宋江毒死后,一梁山好汉朱仝听到后最高兴,感叹恶人终有恶报。笔者认为,李逵其人虽然勇猛无比,但却鲁莽愚忠。他效忠于宋江,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被宋江毒死。李逵虽然忠诚有义气,但他的忠诚是愚忠,就这一点来看,李逵不如其他水浒英雄。返回搜狐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