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兵团在长津湖用兵的思考

麦的意图出奇兵偷袭我后方, 右勾拳, 直插鸭绿江,切断我补给线,合围13兵团。地形路线,是美军下了军舰,前一段山路+开阔地长津湖+后一段山路。朝鲜的地势跟我国正相反, 它东高西低。这条路线类似三国邓艾的阴平小道,十分艰难,要穿过盖马高原,高寒高海拔,了无人迹。

主席见后, 一身冷汗, 急令九兵团火车不停,赶在后一段山路阻击敌人

本来根据上面双方最高领导的意图, 预设战场在后一段山路,也就是靠近鸭绿江的一段山路。 敌攻我守,对我极为有利

实战结果, 双方前线指挥官都没按领导的指示办,美军裹足不前, 我方却耐不住寂寞猛虎下山,战场变成开阔地长津湖, 敌守我攻,对我极其不利

美军的前线指挥官有两位, 一个是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美版马谡。另一位是美海陆一师师长史密斯。 后者被美国史学界称为朝鲜战场上最冷静的美国人

九兵团有两个选择,1. 闭门不出, 绝不下山。以确保我军左翼安全, 并避免重大伤亡。当年,陆逊的将令是, 出战者, 斩 。2.在前一段山路设伏,也就是水门桥那一段, 古土里到真兴里

最强逻辑:在我西线发起进攻美西线全面溃败后,美东线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必然后撤, 九兵团的机会就出现了

也就是九兵团的仗分两个阶段来打。 先防守等待转机,后伏击追击。 类似三国时陆逊打刘备的战法

为什么我们不能下山?为什么不能出现在开阔地上? 因为中美军事装备有代差。我们是以步枪为主的轻步兵,弹药补给十分有限。而美军是飞机大炮,理论弹药无限。类似的对抗曾经出现在清末。那时,八旗子弟骑着战马,冲向八国联军的机枪阵地。这一幕在朝鲜战场上又重演了。九兵团趁着夜幕,冲向在开阔地上构筑了环形工事的美军,不断的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锋。美军凭借着照明弹,把天空打成白昼一样。我们无数的战士倒在了冲向环形工事的路上。试问,九兵团为什么有如此的自信可以用兵在开阔地上?只是因为他们曾经在淮海战役的平原上,歼灭过无数美式装备的国军。

同样,为什么我们必须出兵朝鲜,在朝鲜北部的山区与美军决一死战? 打开地图你就会发现,一旦美军过了鸭绿江,下一道防线就是太行山了。山海关在冷兵器时代是可以建立防线的。

抗美援朝是解放军巅峰之作。在兵线上,打的无比精彩,涌现出一路战神。见首不见尾。尽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与神圣。 在将线上,没能出现像辽沈战役时的林彪,淮海战役的粟裕一样的一线指挥官与主席配合。当时,解放军五大战神。主席坐镇北京。林彪、粟裕,徐海东。都有伤。无法出征。只有韩先楚在朝鲜。遗憾的是,一个是没有请韩先楚做志愿军司令,另一个是,没请他做九兵团的司令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主席打完四渡赤水,到了延安以后,离前线战场就很远了。他对敌人的了解,对部队的了解。主要是靠看电报。有点脱离实际。其实,东北国军和中原国军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类似甲A与乙级队的差距。东北国军为国军的巅峰。因此, 九兵团的司令必须由四野出, 方可一战。林彪粟裕都是井冈山时期就跟随主席的。 那时, 红军就几百人,主席早上起来走出房门, 经常看见林彪, 偶尔也可以碰到粟裕。而韩先楚第一次见到主席已是1936年在陕北,红15军团成立的受阅了。后来直到1946年冬四保临江, 他才有机会展露头角,海南岛一战方且为神

次要原因是林彪没推荐。相反,他却推荐了邓华。作为直接领导, 林彪对二位的情况了若指掌。 难道这里出现误判? 东北打仗那会儿,韩是三纵四纵的司令,主力。独立团。曾长途奔袭威远堡,重现霍去病的身影,被杜聿明廖耀湘谓之旋风。也曾越级同时指挥三纵、四纵类兵团作战。而邓是七纵的司令。地方武装。县大队。有小胜。当辽沈战役结束后,林彪的百万雄师即将入关。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守四平保南满的绝境已不再。林彪望着山海关。对手下的爱将说,入了关就没有多少硬仗可打了,主要靠推

高鸟尽,良弓藏。当四野推过京津后,成立兵团。邓出任15兵团司令。韩却为12兵团第二副司令。从这个时候起,林彪开始堆砌以红一方面军为班底的四野山头。跟大多数天才一样,林彪不善于与人打交道,性格孤僻,难于识别忠庸奸,唯一的选择就是用人为亲。在东北的时候,有罗荣桓辅佐,战事也紧,他这个毛病并不明显。罗荣桓不在后,再也没有资历与他相近的人约束他,辅佐他,他只好这条路上一意狂奔。直到有一天,他误用国民党特务做自己的办公室主任,最后直接将他拍在蒙古国的戈壁滩上。四野山头也随之被团灭。 这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在红军的历史里, 不止有红一方面军所代表的中央红军这一面旗子, 还有另一面旗子, 那就是新红25军

一个民族不敬神,没有自己的伟大领袖,反对个人崇拜,终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今天的美国就听不懂马斯克在说什么

向伟大的志愿军将士致敬!向伟大的领袖致敬!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