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世界:单极、双极还是无极

本·诺顿:什么是多极世界?中美各说各的

这个词在国际舆论场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因为是体面场合,哪怕你真的懂争论的核心,也因为答案过于血腥惨烈而无法真正宣之于口。

多极,多极,这个极到底说的是什么,一个国家就是一级么?大国可成一极,那么一大堆小国抱团,纯粹把体量堆上去,比如77国集团,能不能算一极呢?

这里的极,指的是“仲裁权”,主权国家范围内由国家暴力机关背书的仲裁权。仲裁者掌握权力但脱离冲突本身。

国际社会,本质上是没有由暴力机关背书的最高仲裁机构存在的丛林社会;国际法和国内法具有本质的不同,这个翻译就是错的,准确来说应该叫“国际惯例”。

但我们都知道,如果国际社会真的没有任何强制力来进行仲裁,那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所以联合国应运而生,并吸取了国联的教训建立起当今世界国家互动的基石性机制:联大与安理会。

联大就是精神国联,从理论与实质上都是绝对平等的,但也因此不掌握任何实权,仅仅是一个发声的平台,吃饭的饭桌。

安理会,曾经依靠“五常一致原则”模拟出类一国主权政府的最高暴力为世界范围的最高仲裁权背书。

但随着五常本身实力的相对变化与不可调和的分歧,使仲裁功能名存实亡。

二战后国际秩序变迁的本质,就是世界仲裁权组成形式的实质性变化。

第一阶段: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向世界宣告新秩序的成立、清理战败国余孽,拆解旧殖民帝国体系。这一时期,美苏两个最大玩家具有共同的利益。

这一阶段的仲裁权实质上掌握在美苏这个单极手里,国际仲裁更类似与主权国家中央政府调停内部矛盾。

如果存在一张“世界势力图”,那美苏是统一的一片紫色,而老殖民帝国(主要是英法)及其殖民地是一片杂色,杂色一天比一天少,转而都涂上紫色。

第二阶段:冷战开始。上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美苏重新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共同的敌人已经消失,深层矛盾无法继续压制。

这一阶段的世界存在2个互相对抗,但在本阵营内部说一不二的最高仲裁权。除非是离美苏太近,对于雷霆干涉毫无还手之力的小国;其他处于缓冲地带的小国都可以自由选择进入哪个系统进行仲裁;美苏本身也将“管辖范围”视为核心的争霸指标,尽可能给予范围内小国最大程度的优惠。这一阶段的势力图,是非红即蓝的。

第三阶段:中国重返联合国。中国虽然名头上是“重返国际舞台”,但从这之后很长时间的实际行为上来看,中国其实是“脱离国际上的是是非非的”。中国同时拒绝在美国与苏联的体系下仲裁涉及自身的国际事务,但中国自身也拒绝成为仲裁的一极或者作为美苏任何一方势力范围内的地区代理人。第三阶段的势力图,中国的位置是一片白色,其他地方依然非红即蓝。

第四阶段: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苏联的积弊导致了自身的快速崩溃,瞬间失去了主持国际仲裁的能力与意愿,除了中国保持光荣孤立,全球瞬间一片蓝。

第五阶段:欧盟成立。失去了苏联这个家门口的威胁,欧盟的心思也活泛了起来,觉得自己可以踹走杨基佬自成一极了。欧洲想要成为一级,首先要解决自身一体化的问题。

可惜这事情不可能没有动静,欧洲的那点小心思美国一看就明白。美国立刻从各个层面对新生的欧盟下死手,最关键的一点:欧盟想通过吸收俄罗斯作为打手替代美国在北约中的地位,而美国继续渲染俄罗斯需要除恶务尽,坚持留在欧洲监视异动。

这一阶段,除了中国白,世界蓝,欧洲的部分虽然颜色不改,但渐渐出现了虚线的边界将欧洲从一片蓝色中勾画了出来。

第六阶段:现在。欧洲的分裂孱弱证明了自己不配成为一极,画好的虚线没有反复描成实线,反而被美国擦去。

那么世界其他地方现在以及将来的涂色是怎样的呢?这就是多极化问题讨论的实质。

上面都是背景论述,以下才是个人猜测:

1. 美国不会放弃自己的全球至高仲裁地位,但受困于自己江河日下的国力,可能会考虑寻找可信的“地区代理”。

目前川普政府与俄罗斯打得火热的一系列行为,本质上就是和俄罗斯谈“地区代理授权”的问题。

地区代理属于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因为美国完全没有能力控制代理人的藩镇化。但以俄罗斯的基本面,她是没有资格成为一极的。

美国同意将东欧与中亚视作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此二者完全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换取俄罗斯在西欧与中国方向替美国分担压力。

2. 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板块而言,美国无法找到该板块内具有绝对实力的一个主权国家作为自己的地区代理。

美国需要做的,只是平衡板块各方势力,阻止其自整合(欧洲、印度)或者被另一个“极”整合(如中国整合东盟、中亚)。

3. 对于小国来说,从已经经历过的岁月来看——冷战毫无疑问是一段美好的旧时光。小国很明白,天下哪有绝对合理公平的制度,但有人管,不用自己操心衣食住行就很幸福。爹很古板,爹很固执,但爹真的给钱啊——更不要说冷战时期有亲爹干爹两个爹互相竞价呢。

那么2个以上的竞价者会更充分么? 并不会,前馈机制会让第三名之后的玩家在非优势地区直接放弃竞标,因为不是所有场合都是零和博弈(大多数情况是负和博弈)。而有且仅有2个玩家会让所有的局都变成零和博弈,实质上取消弃权资格,必须至少举牌一次。所以多极世界的合理选项一定只有3个:无极,单极,双极。

4. 少了一个爹,失去了市场机制的调节,日子就明显差多了。每次去找爹要钱,爹总是随手掏出一把零钱就打发了,还附赠一大堆不悦耳的抱怨与唠叨,让你听得心烦。

铺垫了那么多,终于可以说到“中国心目中的多极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了,中国理想中的多极世界,叫做:“没有爹的世界”。

1. 一件事如果和中国有关,那你就自己来和中国谈,不存在一个第三方机构来仲裁我们两人之间的事,联合国也不行。

只要是多边的机制,我就不会当回事;双边机制下,你几乎不可能在硬国力上压倒中国,所以谈判的主动权永远在中国手里。

2. 一件事如果和中国无关,那你就自己解决,不要指望借我的名头狐假虎威,招摇撞骗。你找别人来仲裁,我既不承认,还要教训你一下。

3. 和中国的所有往来,都本质上是商业行为,未成年前的衣食住行都是记账的,成年后都要连本带息还的。

4. 以上原则都是为你好,可以培养你自尊自爱,独立负责的三观。

既然国际社会的本质是丛林法则,我就毫不遮掩,让你直观地认识到这一点,我是认真的,说到做到。

让你早早长出自己的尖牙利爪能够保护自己,总比事事我来替你出手更解决问题。

这样风格的家长,你我身边虽不常见,但也是有的。甚至这本身就是扎根于中华传统道德观的最佳家教模式,非常的中国。

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大概率会具备什么特质呢?——对父母,有尊重而无亲昵,特别强调在外面给足父母面子;

而最关键的是,他们大概率不会沿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无以言表,更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长期精神折磨。

良好的品德带来殷实的家境,殷实的家境滋生懈怠的思想,懈怠的思想败坏良好的品德。

这就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小国看待中国,以及中国最有可能带来的所谓“多极世界”的直观感受:尊重,敬佩,但并不想真有这样的家长。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