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狂欢背后是机遇还是风险?
从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超29%,再到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的股价狂飙,近段时间,中国股市迎来了一轮久违的狂欢,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此轮上涨,不仅是AI技术突破下的科技股重估,还有政策的进一步支持。
不过,科技股的狂欢背后是机遇还是风险?这场由AI驱动的资本盛宴,究竟是长期牛市的起点,还是短期市场情绪的泡沫?
1
为何港股市场表现优于A股?
此轮上涨的序幕,由DeepSeek的强劲表现正式拉开。作为一家备受瞩目的科技企业,DeepSeek在国内以及国际市场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展现了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春节复工后,DeepSeek概念股掀起一波涨停潮,且股价屡创新高,热度持续升温。
截至上周五2月21日收盘,A股三大指数震荡走高,科创50指数大涨近6%,上证指数涨0.85%,深证成指涨1.82%,创业板指涨2.51%。
同一时间,港股市场在全球股市中表现更为突出,三大指数维持着上涨态势,外资机构对港股市场的前景也持乐观态度。截至2月21日收盘,香港恒生指数报收于23477.92点,较上周上涨了900.94点,涨幅达3.99%。恒生科技指数收市报5859.3点,涨359.28点,涨幅6.53%,国企指数收市报8666.72点,涨344.16点,涨幅4.14%。
其中,三大通信运营商集体走强,科技股成为领涨板块。阿里巴巴当日涨幅超过14%,报138.5港元,总市值达到2.63万亿港元。从市场表现看,三类资产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
其一是AI基础设施龙头,最典型的例子是阿里巴巴。
2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季度,阿里营收为2801.5亿元,同比增长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89.45亿元。其财报显示,阿里巴巴AI相关收入连续六个季度三位数增长,CEO吴泳铭更透露“未来三年AI与云计算投入将超过去十年总和”,次日,阿里巴巴港股再涨14.56%,掀起一股投资热潮。
其二是应用场景突破者:以哔哩哔哩为例,2月20日,B站公布了截至2024年底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其首次实现季度盈利,AI驱动的广告精准投放和内容生成技术成为扭亏关键。去年9月,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表示,“B站已成为中国AI心智最强的社区。”
其三是“AI+”跨界概念股,比如机器人、智能驾驶、AI医疗等细分领域个股活跃,如工业机器人龙头埃夫特20CM涨停。
狂欢之下,为何港股市场表现优于A股?业内人士认为,本轮港股科技板块的上涨,得益于其较高的“AI含量”及“AI资产”的显著辨识度。同时,国内AI主题的叙事引发资产重估,让港股保持持续活跃。在资金面与情绪面的双重推动下,港股相较于A股展现出更为强劲的走势。
港股市场表现活跃,投资者们开设证券账号的热情也高涨,据媒体报道,香港的互联网券商推出了不少抢客激励。然而,投资者也需警惕市场风险。
2
资本市场兴起“AI淘金热”?
2月24日,A股早盘探底回升,三大指数集体翻红,科技股表现活跃,AI算力指数走强。午后,三大指数震荡调整,截止收盘,沪指跌0.18%,报收3373.03点;深成指跌0.08%,报收10983.04点;创业板指跌0.67%,报收2266.24点。
尽管当前市场情绪乐观,但对于AI能否维持长期牛市,市场意见仍不统一。有明星基金经理表示:“当前AI概念股仍以主题投资为主,多数公司尚未形成稳定现金流。如果没能带来业绩变化,很多概念股股价调整无法避免。而且,AI应用端的商业化落地仍需时间验证。”
不过,随着政策逐步落实,投资者们的长期信心将进一步增强,A股市场有望得到更多来自中长期资金支持。
DeepSeek引爆的这波上涨行情,本质上是资本市场对中国科技板块“换道超车”的投票。短期看,AI叙事与外资回补足以支撑估值修复;长期而言,能否演化为真正牛市还有待时间检验。(内容来源|华博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