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大作卷,小游戏赛道卷,AI也要开始卷了?

500

《哪吒2》是电影春节档的头牌,按照国人的凑整心理,之后的百亿票房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但别忘了,不止是电影才有春节档,游戏也是春节档的常客。

2月10日,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公布了2025年1月中国手游的出海榜单。受到春节假期活动上线的因素影响,游戏企业主营业务迎来较大幅度提升。

榜单中列举了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榜TOP100,其中共34个中国厂商入围该榜单,合计吸金23.3亿美元,约合169.81亿人民币,占榜单中所有手游发行商总收入的39.2%。而由于春节假期来临,25年1月中国iOS市场手游收入环比增长33%,Top20手游收入之和环比激增50%。

和CPI一样,春节时期游戏业务总会迎来一轮爆发,春节之后就会逐渐进入常态发展的轨道。而在经历了一波尚算不错的开门红后,25年的国内游戏业将走向何方呢?

直接说结论,25年或将是国内游戏业有史以来最卷的年份。

500

2022年国内游戏用户规模下降

 

卷已经是趋势,之前的国内游戏业就已经很卷了,自从《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披露了当年中国游戏用户规模同比下降0.33%之后,中国游戏业正式进入了存量市场时代,之后这两年的国内游戏市场,一直都是内卷的状态。

25年的卷与之前两年相比,更是会将卷的程度拉上一个新高度。

25年的卷将主要呈现在三个层面,包括企业旗舰级别作品的内卷,小体量游戏赛道的快速内卷在,以及游戏业的发展方向上内卷。‌

“世界”大战

旗舰级别作品的内卷,不是单纯的卷画面、卷玩法,而是全方位各环节的内卷,这个在开放世界游戏的品类竞争中,显得尤为突出。

开放世界游戏允许玩家在一个庞大的虚拟世界中自由漫游,可以自由选择完成游戏任务的时间点和方式,玩家可以探索世界地图,与众多游戏角色互动交流、战斗等,是一种具备深度沉浸式的游戏类型。高自由度、互动性强、玩法(任务)多样,是开放世界游戏的重要特征。

之前业内已经推出过不少具有开放世界特征的优秀游戏,比如《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GTA5》、《荒野大镖客2》、《巫师3》、《上古卷轴5》、《原神》等游戏,均有着部分开放世界游戏的精髓,比如大规模的沙盘式地图、开放式的任务体系等。

但真正要实现开放世界游戏,所需的研发周期、资金、技术工具等都远超其他类型作品。自从2020年前后多家游戏企业提出进军开放世界游戏赛道后,直到四五年后的今天,才诞生了一批可以上线的游戏作品。

包括完美世界的《诛仙世界》、网易的《燕云十六声》这样经过初步市场检验的游戏,后续即将上线的有中手游《仙剑世界》,此外已经曝光的腾讯《王者荣耀世界》和网易《无限大》游戏也已经于近期获发版号,《王者荣耀世界》更一次性获得了移动端和PC端的双端版号。

已于2024年12月19日正式上线的《诛仙世界》,实现了首月流水4亿元的成绩,尽管其被定义为新国风仙侠MMORPG端游,但其场景开放程度、任务的丰富程度,均符合开放世界游戏的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完美世界给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亏损业绩预告,预告中24财年扣非净利润约为-11.20亿元至-13.20亿元。但《诛仙世界》与完美世界旗下另一款、主打“二次元GTA”的超自然都市开放世界RPG游戏《异环》一道,依然为完美世界保留了未来增长的基础,一定程度上能支撑起股价的未来反弹。

500

《燕云十六声》iOS平台成绩

《燕云十六声》是网易推出的武侠题材RPG游戏,支持单人和网游模式,分为PC端和移动端,双端数据互通。根据网易官方数据,公测前游戏预约人数超3500万,PC版在24年年底上线,未上Steam平台时,下载量仅用4天就已经达到300万。根据点点数据平台,移动端自1月9日公测至今,仅在iOS平台就取得了近亿元人民币的成绩。根据高盛预测,《燕云十六声》PC/手机版的首12个月总销售额为18亿/24亿元人民币。

即将于2月19日多端上线的仙剑IP首款开放世界RPG《仙剑世界》,其目前预约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上线平台覆盖了PC、安卓、iOS三端。加上已经曝光了几年的《王者荣耀世界》和《无限大》,25年的开放世界游戏赛道竞争压力并不小,尽管数量上并不多,但考虑到此类游戏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以及目前游戏题材的集中度,开放世界游戏进入内卷的速度不会很慢,掀起一场“世界”大战也并非不可能。

开放世界游戏仅仅是25年内卷加剧的一个缩影。实际上。25年仍有一批数量巨大的长青游戏,这些游戏在经过多年的运营后,积累了大批用户,仍然能贡献不小的流水业绩,如上线已经10年的《王者荣耀》,依然能377.98亿的年度总流水傲视群雄,总流水为76.45亿《梦幻西游手游》,总流水为42.66亿的《原神》,总流水为21.09亿《开心消消乐》等作品,正是诸如此类游戏的存在,让市场空间留给新作的份额已经不大,因此即便各企业都在集中精力打造王牌产品,但25年游戏市场的内卷程度依然不会很低。

小游戏不卷?不太可能

旗舰大作赛道尚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但都已经卷成了麻花。那门槛相对较低的小游戏赛道,是不是会更卷?

这里的小游戏,主要是指小程序游戏。虽然该赛道起步较晚,但发展异常迅猛。

500

根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国内小游戏市场规模仅有27.5亿元和50亿元,2023年,小游戏市场收入同比增长300%,规模达到200亿元,2024年发展并未室速,收入变为了398.36亿元,同比增长99.18%。

微信和抖音作为小游戏赛道的主战场,过去两年中受益颇多。1月7日举行的2025巨量引擎小游戏行业生态大会中,巨量引擎发布数据,2024年抖音小游戏流水提升240%,付费用户规模增长300%。1月9日的2025微信公开课PRO小游戏专场上,主讲人公布2024年微信小游戏的月活跃用户稳定在5亿以上,全年有超过900款IAA小游戏变现流水过百万。

作为游戏领域目前难得的高速增长点,小游戏的潜力已经被市场认可,大有成为行业第二增长点的架势。可这样的发展速度,加上小游戏具备较低的买量门槛和高效的推广优势,必然会吸引各路人马大举入局,市场竞争加剧下,之前的又是也会被用户获取成本的上升所稀释。

内卷的苗头已经出现,尤其是在买量方面。

小游戏有点开即玩的特性,在当前市场仍处于高速发展,获客成本尚算不高的情况下,在APP游戏上已经有丰富经验的买量模式,自然也就很顺滑的被游戏企业用到了小游戏赛道中。

随着三七互娱、世纪华通、恺英网络等众多公司的积极布局,也造成了企业在买量营销上的投入明显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三七互娱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1.11%,达到77.04亿元,占收入比重达57.75%。世纪华通同期的销售费用则比同比增长了逾一倍,达到51.96亿元,占收入比重达34.85%。

《2024中国移动游戏广告营销报告》显示,2024年11月,近3000款微信小程序游戏投放广告,约为两年前的5.6倍。

小游戏基本是在复刻之前APP游戏的发展路径,加之目前游戏业的高度成熟,以及行业企业对增长点的看重,内卷成红海也就是在须臾之间的事情。

出路?只能奔着AI去了!

国内的游戏业已经发展了20余年,在品类、玩法、概念、营销上的空间基本被挖掘殆尽,现在基本上都是卷技术、卷画面、卷运营服务,市场竞争白热化,都是拳拳到肉、大力出奇迹的残酷斗争。到了25年,留给游戏业的发展方向也不大,现在摆在行业面前的,只有技术加持一条路。

一种技术加持是追求顶尖技术的极致应用,在游戏行业中这些都会被用在3A级游戏开发中,最前沿的成熟开发引擎、加上开发人员对视效互动内容细节的精心雕琢,让游戏呈现出最佳效果。如24年的《黑神话悟空》,历时6年研发,千万美元级别的投入,加上国内市场对国产3A游戏的殷切期待,以及国外游戏业盛行LGBT等畸形审美带出的玩家逆反心理,让游戏一上市就引爆了全球游戏圈,销量2800万,销售额90亿,并顺势带动了相关取景地的文旅市场。

这种对技术的极致应用,尽管产出的作品品质一流,但门槛较高,市场风险也大,因此入局者不多,大多数情况下属于经常和自己较劲的匠人领域。《黑神话悟空》磨了6年,中间换过引擎,为了做这个游戏,核心主创团队足足坚持了10年,才在24年推出了该作。

而25年呢?目前除了铃空游戏早已曝光的《昭和米国物语》外,还没有太多竞品出现。

另一类技术是对前沿技术应用的探索追求。现在多数游戏企业走的都是这条路,基本上都在尝试将AI技术应用到自己旗下的游戏中。

近期,腾讯混元3D AI创作引擎正式上线。该引擎可通过提示词和图片,直接生成高质量3D模型。同时具备3D编辑、创作素材库等功能。

网易于23年6月上线的《逆水寒手游》,较早将AI功能引入了游戏,从最初的NPC智能对话,在经历了一年半的多次更新迭代后,AI功能也日渐完善。2.1.3版本引入了自创AI智能生命体,自创的AI生命体会在玩家下线后自行闯荡江湖,也会陪伴玩家一起打本、探险、挑战对手。近期更新的2.2.2版本中上线了“AI竞技场”功能,邀请包括阿里-通义大模型、百度文心大模型、MiniMax-abab大模型、月之暗面-Kimi大模型和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在内国内多家知名AI厂商参与,它们将各自的大模型应用于逆水寒游戏中的NPC角色,使这些角色具备智能对话和交互能力。

在1月份DeepSeek(简称DS)横空出世后,免费、开源、低训练成本的优势,或将进一步加速AI技术向游戏业的赋能。虽然目前尚未有主流游戏作品宣布接入DS,但网上已经出现了DS接入Unity引擎的教程,另有不少爱好者尝试用DS在短时间内开发游戏、以及制作游戏辅助工具,相信不久后会有更多游戏接入DS。

目前已经采用AI模型的游戏,大多数是企业自有的AI模型,如网易伏羲、腾讯混元等,或者早先发布的成熟三方AI引擎,考虑到成本因素,不大可能舍弃已经训练多时的AI模型。但不论何种方式,游戏作为与AI技术运营环境最为匹配、应用生态较为契合的行业,与AI技术之间的联系只会更加紧密,AI技术为游戏业的赋能也会更加充分,但也基本上锁死了游戏业在其他领域的升级途径。

大部分游戏,无论是出于开发成本、测试周期、运营维护成本等原因,多少都会选择与AI接轨,而当参与者都选择这条路后,内卷也就是不可避免的。

游戏业,想怎么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