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会让公务员失业吗?
文/挪威
不太可能,虽然AI能大幅提高一些岗位的工作效率,但众所周知,在社会中并不是所有领域都追求极致的效率导向,有一些领域效率至上,有一部分领域除了要讲效率,还要讲大局,讲背景。
讲效率至上的领域,比如外卖小哥被算法卷得要死,闯红灯都是熟门熟路了,还有制造业、零工领域什么的,35岁以上身体器官老化一点就不要了。而讲大局讲背景的领域,如果真要裁员,弄不好裁掉的反而是最有效率的员工,干活的被干掉了这种事儿也非常常见。
最近各地搞AI确实是搞得风生水起,深圳上线AI公务员,然后镇江那边也在部署DS的本地化大模型,据说弄了600台服务器做了个集群,单日数据处理量比全市公务员十年处理的工作量还要大,听起来令人瑟瑟发抖。
但要到令人失业的地步,至少在这个领域,不现实。真要论效率,论节省社会资源,那一个县里十几二十个局和什么委按理说对半砍都不会影响什么,都不用等到AI时代动手。
此前没有动手,到了AI时代也不会动手,归根结底,事情不是按效率至上这么办的。
不过,受财政收入下降影响(深圳去年也出现了下滑),能释放出来的岗位变少,确实是必然的,再加上AI也能替代一部分工作,就更没必要招新人了,未来大家想吃上这口饭,估计会更卷。
所以卷不卷得,核心不是AI能发展到什么地步,核心是财政收入能养多少岗位。具体到目前的模式来说,其实是看各地能卖出去多少地,也就是房地产,毕竟一些地方转移支付+土地收入才是地方资金来源的大头。
地卖不出去,没这么多钱,什么AI不AI的,都给打包成特许运营权一块给卖出去,低空经济也是风口,但真缺钱了的话,一样跟打包停车位差不多的操作给卖了。
比如AI大模型特许经营权,之后你们这些大厂想要进入本地调用本地居民数据什么的,先付钱,如果一些落地场景需要和AI结合起来也要先付钱,凡是在未来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这会儿都能打包成资产卖出去。
你以为我在开玩笑?你看微信、再看百度,都在宣布介入Deepseek,大模型的推理能力虽然重要,但未来有没有「数据主权」也一样非常重要,甚至更重要,微信有十几亿人的社交数据,百度也有天量的百家号创作者,这些构成平台的数据主权。
一个县有一个县的人口,一个市有一个市的人口,你生活在那个地方,你产生的数据就是那个地方的资产,成立一个数据公司专门收集,就能产生利润,那么这家数据公司的特许经营权,是不是就能打包卖出去?
回到就业上,对于AI是否会带来失业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乐观点,时代进步会创造更多岗位,历史已经验证了这一点,从原始社会走到农业社会再走到今天,岗位更丰富了还是更少了?
显然更丰富了,以前90%的人都只能趴在地里刨地,今天你坐在屏幕前玩王者荣耀玩好了也是一份活。
DS处理大量数据,或许文书一类的岗位被干掉了,但DS每天给这么多人回答问题,回答的内容符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呢?会不会带偏呢,会不会让小朋友感觉到不适呢,所以你说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岗位,叫大模型价值观训练员。
完全有可能,以前也没有网络信息这个部门,但发帖的人多了,就有了这个部门,大模型输出多了,弄不好也得这厮审核一下,训练一下,该404的回答给他404以下。这就是AI创造出来的新岗位。
当然,这是乐观的地方,而悲观的地方就在于,被AI干掉岗位的那部分人,可能无法胜任AI创造出来的新岗位,从个体角度看,那自己就是被AI干掉了。
体制内还好,可以内部流动,调来调去太正常,社会面上,被机器人干掉的保洁能流动到哪里去是真的很难想象,每个地方都有零工市场,如果有一天机器人代替掉他们了,他们流动到哪里去,也很难想象。
当然了,在我年轻时我不以为然,觉得这是正常的市场竞争,但我当看到身边朋友努力一路读到土木结构的硕士,毕业之后由于房地产下滑然后失业,我才知道实际有多残酷,而我们背后并没有一层网给你兜着。
最后他决定考公了,AI都干不掉的岗位才是真正的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