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网红开始爱越南?背后都是生意罢了
几年前,一些外籍网红靠着“爱国表演”,在中国社交平台上收割流量、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随着中国网友对这种套路的逐渐免疫,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网红们开始转移阵地。如今,东南亚成了他们的新目标。在越南、泰国等地,这些网红们故技重施,通过夸张的爱国表演,比如高呼“我爱越南”、跪拜胡志明雕像、甚至给老牛磕头等方式,迅速积累粉丝和流量。
1
“伏拉夫”人设供给过剩,开始输出东南亚
2016年,俄罗斯留学生伏拉夫在北京毕业后,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误打误撞进入了短视频行业。起初,他尝试通过直播带货红酒谋生,但效果不佳,直播间冷冷清清。随后,他制作了“教中国人喝红酒”等视频,播放量依然惨淡。就在他即将放弃时,一条手持筷子说“我爱中国,我尊重中国文化”的视频意外爆红,点赞量超过10万。从此,“爱中国”成了伏拉夫的流量密码,他的每条视频都能轻松获得10万以上点赞,粉丝量迅速突破1200万。2021年1月,他在15天内接下三条广告,每条报价8万元,短时间内实现了财富自由。
伏拉夫的成功吸引了众多外籍网红纷纷效仿,一时间“我爱中国”的视频充斥网络。然而,几年过去,中国网友对这种套路逐渐产生审美疲劳,连“鼻祖”伏拉夫的流量也大不如前。据抖查查数据显示,近30天内,伏拉夫共发布5条视频,平均每条视频点赞量不超过1万。
如今,这股“爱国流量”的风潮又吹到了东南亚,特别是越南成了新的流量宝地。无论是拍摄米粉店、摩托大军,还是路边咖啡摊,只要加上“爱国”标签,都能轻松吸引数以万计的点赞。
越南短视频平台上,“国旗换装”等爱国主题热度居高不下,为不少外国人提供了范本。例如,法国网红Will通过分享向越南国旗敬礼的视频,收获了48.3万赞。他还拍摄了许多贬低法国、夸赞越南的视频,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凭借这些内容,Will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变成了拥有334万粉丝的当红博主。
韩国网红DragonKim通过染国旗色头发、穿特定T恤、擦拭领导人相框等行为,甚至撕毁南越国旗并让服务员击打以彰显对越南历史的“尊重”,尽管这些行为备受争议,但仍有不少粉丝为其辩护。而美国网红Bob则通过用筷子吃越南食物、磕头雕像、表示要放弃美国国籍等举动,赢得了越南网友的喜爱和商业利益。
2
站在风口上的越南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意外地为越南制造业铺设了一条黄金大道。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的积极扶持,越南成功吸纳了大量由中国转移的生产线,逐步跃升为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
数据彰显了越南制造业的蓬勃发展。2024年前11个月,越南的货物进出口总额高达7155.5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出口增长14.4%,进口增长16.4%,实现了243.1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更令人瞩目的是,越南已将2025年的GDP增长目标上调至8%,远高于先前的6.5%-7.0%预期。2024年前三季度,越南的GDP增长率已达6.82%,其中制造业的增长率高达9.76%,出口更是增长了15.4%。
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越南带来了繁荣和就业机会,更激发了越南民众对国家崛起的自豪感和国际认可的渴望。
而这些“伏拉夫”式的网红们,通过精心策划的表演,精准地捕捉到了越南观众的心理需求。他们深知,在越南国家崛起的背景下,越南人渴望获得全球的关注和认可。因此,这些网红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商业策略,不仅满足了越南人的心理需求,还为自己赢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然而,这种表演式的爱国行为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认为它过于功利化,甚至可能掩盖了对越南文化的真实理解和尊重。但无论如何,这场由经济驱动的文化盛宴,最终成就了跨国网红们的商业成功。(内容来源|华博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