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英超美为何现在提都不提了?

为什么现在连提都不提了? 中美现在差距并没那么大了,在慢慢的缩短差距,临界点反而不一鼓作气了?全面喊口号更容易激发全国全社会的动力,为什么不做呢?

是不是因为(个人看法):当时非常弱小的时候不知天高地厚,蚂蚁敢跟大象叫板,就像现在阿三一样天天和我们对比,说什么 10年20年后超越我们。但现在中美越来越靠近缩短差距时,我们却更谨慎了。  做个比喻吧,就好比小年轻读了没几本书 ,就敢说自己精通什么,然而真正博览群书的高龄大佬反倒是都说“学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无知渺小”。

如果用当初“赶英超美”口号时的目标来套现在是肯定不合适的,因为中国钢产量和工业规模早就超越了西方国家,所以现在语境下要是再喊超美,那肯定是超越它其他优势领域是吧?

所以为了这个提问更严谨,我就去问了deepseek,中美差距还有哪些?最好估计一下需要多少年才能追上。

它给了我以下答案:

西方:高壁垒化“难以复制的系统性优势 

1、核心技术垄断  :ASML极紫外光刻机

全球TOP100工业软件企业90%位于欧美,中国高端数控机床核心部件进口依赖度超80% 

这个领域赶超虚15~30年

2、创新生态闭环 

学术-资本循环  :硅谷”斯坦福科研-风险投资-纳斯达克退出'模式,催生颠覆性创新。

规则话语权:西方主导iso \ieee等国际标准定制,6g技术未至,专利布局已经占先机。

这个领域赶超 15~30年

3、隐性生态霸权

文化输出绑定技术路径:好莱坞电影塑造“技术=西方”的全球认知,影响发展中国家技术采购倾向

盟友体系技术联盟: 排除非盟友参与竞争

4、时间成本难以压缩

航空发动机寿命需数十年试验数据积累,中国cj-1000仍需5-10年验证

生态位挤压,市场替代困境,中国大飞机c919已经突破制造,但西方通过试航认证拖延,限制国际市场准入 5-10年

人才虹吸效应:QS前100高校85%在欧美,中国顶尖AI人才 35%扔选择留美(全球AI人才跟踪报告),所以才会有所谓的 在美中国人VS中国人 的AI竞争说法

人才虹吸效应领域赶超 30年-50年 不等。

5、基础科学“补课”

2022年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占比6.2%  美国为16.7% ,更别提积累优势。

6、英语语言优势(最难领域)

deepseek对于英语的解释说了很多很多很多,通用语言霸权的优势能渗透各个领域,这里的好处就不列举了,我就重点说deepseek怎么说难点,他说由于语言惯性很大,即使主体国家衰弱后也并未削弱英语地位,他还列举了历史上包括拉丁语、法语、英语的历史 ,特别是英语全球渗透深度远超历史任何语言,且与数字时代深度绑定(80%互联网内容为英语) 。

很多国际发表什么学术刊物啊 ,什么演讲 都需要英语 。

deepseek乐观估计替代时间 最短期也需要80年 

中期保守估计 100年以上

最保守 200年以上(不设上限)

如果这么看的话,超美确实是任重道远,这个口号还真喊不得,要吸取历史教训不是吗?你们怎么看?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