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赘肉再造乳房,浙大邵逸夫完成天花板级手术
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有乳房重建的需求。DIEP乳房重建术优势明显、效果显著,但手术难度极高。
撰文 | 郭雪梅
责编丨汪 航
将腹部赘肉拿来重建乳房,这一手术被称为“乳腺外科的天花板”。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以下称“浙大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就在临床中成功实施了这一顶尖技术,将一名患者下腹部约3-4千克的赘肉移植到胸部,重塑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乳房。
手术全称为“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乳房重建”,是将一块带有血液供应的下腹部皮肤连同皮下脂肪瓣转移到胸部,重建一个新的乳房。
据浙大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滕荣跃医生介绍,患者陈女士30多岁,5年前因罹患乳腺癌,在当地医院做了一侧乳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了整个乳房。
内分泌治疗多年后,乳腺癌随访复查显示没有复发,肿瘤治疗效果良好,但因缺失一侧乳房,对陈女士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实际上,不少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乳腺切除后,会因为失去一个身体部位而陷入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
通过网上了解和咨询,陈女士来到浙大邵逸夫医院的乳房再造专病门诊,并经过医院肿瘤外科团队综合各项检查,最终确定了DIEP乳房重建术的手术方案。
郑和鸣主任医师(右二)、滕荣跃副主任医师(左)、吴迪主治医师(右)与患者合影/本文图片均来源受访者
临床中的乳房重建术式种类丰富,包括人工假体乳房再造等,与这些术式相比,DIEP乳房重建术优势明显。
专家介绍,一方面,手术利用患者自身下腹部的脂肪组织进行乳房重建,重建后的乳房在外观和触感上与真实乳房几乎无异。另一方面,由于使用自体组织,不存在假体植入后的排斥反应,术后并发症也低。
此外,该术式在重建乳房的同时,还可去除患者下腹部多余的皮肤和脂肪,具有腹部整形、收腰瘦身的效果,通常也更适合生育后腹部脂肪过多、松弛的女性。
虽然在术后效果和功能恢复上具有显著优势,但DIEP乳房重建术难度极高,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求极为严格。
滕荣跃医生告诉“医学界”,DIEP乳房重建术的最大难点在于显微镜下寻找口径相匹配的血管,以及吻合血管成功后对乳房的塑形。
通常情况下,该手术需要先从患者下腹部切取带血管的游离皮瓣,然后将其移植到乳房缺损处,并在显微镜下完成血管吻合,进而精雕细琢实现乳房重建,难点也恰恰在于移植皮瓣循环系统的重建(即胸壁血管与皮瓣血管的吻合)。
在此次手术中,滕荣跃医生团队采用了分工协作的方式,安排了两个小组协同操作:一组在移植区进行仔细分离,制备可供吻合的受区血管;另一组在腹部分离血管并切取可供移植的鲜活皮瓣。
浙大邵逸夫肿瘤外科团队为陈女士手术
“我们的手术做了7个小时,前期的血管分离和血管吻合准备耗费了大量时间,另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将移植后脂肪塑形成对侧乳房的形状。”
滕荣跃医生强调,术中需要特别注意吻合血管的保护,新吻合的血管一般都非常脆弱,不能过度牵拉或压迫,如果血管发生破裂或者血栓堵塞,可能会导致皮瓣坏死,手术失败。
在国内,DIEP乳房重建术因其极高的技术难度和对显微外科技术的严格要求,通常需要医院具备专业的显微外科团队和多学科协作能力。
据滕荣跃医生介绍,浙大邵逸夫医院于2011年成立乳腺病诊治中心,团队此前已与医院显微外科协作完成多个DIEP乳房重建术。
不过,显微外科团队并非专业的乳腺外科医生,在乳房外观塑造和对称性方面可能经验不足。相比之下,乳腺外科医生更清楚完美的乳房对于患者的重要性。
因此,浙大邵逸夫医院的乳腺病诊治中心今年组建了自有的显微外科团队,实现独立开展DIEP乳房重建术。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这一癌种发病率较高。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乳腺癌在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占女性癌症新发病例数的15.6%。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滕荣跃医生告诉“医学界”,年轻的乳腺癌患者通常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临床上,他们也看到越来越多有该类乳房重建需求的患者。
根据他的观察,自去年开始,来浙大邵逸夫医院乳房再造专病门诊咨询这一手术的患者大幅增加,但他提醒,该手术并非适用于大多数患者。
“如果想要进行DIEP乳房重建术,患者身体需要符合一定要求。比如患者有无抽烟或酗酒,有无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此前是否在乳房切除术期间接受过放疗、是否做过剖腹产等,这将影响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