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穷途末路,为赖清德敲响警钟

500

1)特朗普“二进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成了到目前为止最大的输家。

2)特朗普毫不掩饰对泽连斯基的轻蔑和厌恶。他不仅把泽连斯基抛在一边,直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谈结束俄乌冲突的事情,甚至还对泽连斯基进行人身攻击,说泽连斯基是一个“独裁者”。更过分的是,特朗普还不忘对泽连斯基进行羞辱和敲诈,逼迫他签署一项将乌克兰矿产权益转让给美国的“卖国”协议。特朗普上台才刚满一个月,泽连斯基已经从此前美西方给他戴的高帽子——“领导乌克兰人民抗击俄罗斯侵略的英雄”,变成了一个特朗普口中“还算成功的喜剧演员”和“独裁者”。特朗普对乌克兰的敲诈,条件之苛刻,甚至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惩罚。

3)特朗普跟泽连斯基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2019年7月,特朗普给泽连斯基打电话,暗示泽连斯基调查政敌拜登的儿子涉嫌腐败问题,并以冻结对乌军事援助相威胁。此举直接导致民主党人对特朗普发起了第一次弹劾。虽然弹劾最终并未过关,但民主党当时利用此事全力攻击、骚扰和羞辱特朗普,让特朗普一度非常被动。在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泽连斯基与拜登联系密切,实际上扮演了替美国消耗和打击俄罗斯的棋子和炮灰的角色。这让特朗普也非常不满。此外,特朗普对于很多小国的领导人根本不放在眼里,像泽连斯基这种严重依赖美国援助、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筹码的小国领导人,特朗普更是一点都看不起。

4)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写过,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之后,泽连斯基的地位急转直下,由于美国对他“始乱终弃”,接下来他的政治生涯已经进入了“黄昏期”。被美国抛弃后,泽连斯基基本没有连任的可能,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流亡海外,甚至是被俄罗斯追杀。(特朗普翻脸,泽连斯基终将迎来曲终人散时)

5)泽连斯基的“悲惨遭遇”再次验证了基辛格的一句名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做美国的朋友却是致命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下,是因为美国从来就是坚持自己利益优先,对于盟友往往是秉持着一种“利用完就扔掉”的态度。再加上美国政党轮替频繁,跟民主党打得火热的美国盟友,一旦到了共和党上台,就可能遭到无情抛弃。

6)对于明眼人来说,泽连斯基的结局是早就注定的事情。

7)俄乌冲突的本质就是,拜登希望利用乌克兰来绞杀俄罗斯,并为动员和团结美西方国家今后一致对中国下手而做演练。泽连斯基领导下的乌克兰,成为了美国以乌制俄战略中的棋子、炮灰和代理人。古往今来,小国充当大国发动代理人战争的棋子和炮灰,结局几乎都是一样的。小国在代理人战争中获胜,大国达到了目的,早晚还是会抛弃小国。小国在代理人战争中失败,大国也达到了目的,最后还是会抛弃小国。当泽连斯基选择当美国绞杀俄罗斯的棋子和炮灰后,他的命运和乌克兰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只不过,像特朗普这样,不仅要抛弃乌克兰,甚至还要像对待战败国一样讹诈乌克兰,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

8)泽连斯基的结局注定不会好,乌克兰的现状更是惨不忍睹。这个曾经的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本来工业基础条件不错,资源丰富,沃野千里,但是,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大量国有资产被国内外资本家和寡头“分食”,乌克兰发展缓慢,一度成为欧洲人均GDP最低的国家。不仅如此,乌克兰还在俄罗斯与西方的拉扯中进退两难。最终,乌克兰选择了与俄罗斯离心离德,与西方越走越进。包括泽连斯基在内,乌克兰的很多精英和民众都幻想,可以通过加入北约,抵抗俄罗斯的威胁,同时,可以通过加入欧盟,换来乌克兰的繁荣。最终的结果就是,俄罗斯还不等乌克兰加入北约,就直接发动了俄乌冲突。过去三年,在残酷的战争之后,乌克兰不仅无法加入北约,整个国家也被战争毁掉了。乌克兰成了大国博弈中小国因为不慎重、不明智的一边倒政策而惨遭反噬的典型案例。

9)此时此刻,放眼全球,跟泽连斯基处境相似的还有谁?一个是菲律宾的小马科斯,另外一个就是中国叛乱省份台湾省的领导人赖清德。当然,乌克兰是独立国家,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二者之间有本质区别。之所以说泽连斯基和赖清德有相似之处,主要在于,他们都是一边倒地投向美国怀抱,反过来伤害和挑衅另外一个世界大国。泽连斯基已经快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刻,赖清德的下场只会更惨。美国不敢也不会因为乌克兰而直接与俄罗斯开战,美国更不敢也更不会为了台湾跟中国大陆开战。在拜登眼中,台湾只是美国以台制华政策的棋子和炮灰,而在特朗普眼里,台湾不仅是棋子和炮灰,还是可以被敲诈的对象,也是可以随时被抛弃的对象。

10)在可预见的未来,等到中国大陆彻底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赖清德除非改邪归正,主动投降,否则,等待他的,要么是在肉体上被消灭,要么是流亡海外,成为一个通缉犯。我更期待,对像蔡英文、赖清德、萧美琴、王定宇这样的极端“台独”分子,直接在肉体上加以消灭。虽然放在长历史的视角来看,他们这些人都不值一提,但是,他们在肉体上被消灭的事实,会长久地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而对未来那些可能背叛民族、背叛国家的人构成威慑。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