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竞争中,效率与安全、开放与封闭的多重张力

【本文由“无处自成妙境”推荐,来自《黄仁勋首度回应DeepSeek冲击:算力需求将不减反增》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guan_15851021342992
  • 实际上,DeepSeek在美国运行时,在美国服务器的算力装备配置下,运行速度是很快、效率很高的-------您这是哪来的消息?

    DS刚刚才宣布开源,你说说在此之前哪个美国服务器装了DS,而且还对公众运行

DeepSeek作为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推出的开源大模型,在美国的部署和影响呈现出复杂多面的态势,既引发了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的积极合作,也面临美国政府及军方的限制与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其在美国的部署情况:

### 一、企业层面的快速部署与合作

1. **初创公司的机遇**

美国云端AI服务提供商Baseten在DeepSeek模型发布后,迅速将其集成到自家平台,成为首个支持“满血版”DeepSeek的美国平台。用户可通过Baseten以远低于OpenAI的成本使用高性能大语言模型,这一策略使Baseten在C轮融资中获得7500万美元(约5.46亿元人民币),估值达8.25亿美元。

此外,Baseten通过提供DeepSeek的“蒸馏版本”(即轻量化模型),帮助客户进一步降低推理成本,吸引了大量希望减少AI支出的企业。

2. **科技巨头的技术整合**

英伟达、亚马逊、微软、英特尔等美国科技巨头纷纷将DeepSeek模型接入其产品生态:

- **英伟达**:推出基于DeepSeek R1的NIM微服务,支持每秒处理3872个tokens,并计划融入其AI Enterprise平台。

- **亚马逊**:通过AWS平台提供DeepSeek-R1模型的部署,支持使用Trainium和Inferentia芯片优化推理成本。

- **微软**:在Azure云服务中部署DeepSeek-R1,进一步扩展其AI服务矩阵。

这些合作凸显了DeepSeek在技术性能和成本效率上的竞争力,尤其其训练成本仅557万美元,远低于美国同类模型的数千万美元投入。

### 二、政府与军方的限制与矛盾态度

1. **安全审查与禁令**

美国国会、五角大楼及多军种(海军、空军、陆军)以“数据安全风险”为由,逐步禁止在官方设备中使用DeepSeek。例如,美国海军明确禁止在官方工作中使用开源AI系统,并筛查员工设备中的DeepSeek代码。意大利、爱尔兰、英国等国家也启动了对DeepSeek的审查或封锁。

2. **军方的技术需求与矛盾**

尽管存在禁令,美军内部对DeepSeek的低成本、低算力需求表现出兴趣。例如,其模型在偏远地区或前线基地的部署优势,可减少对高能耗数据中心和移动式核反应堆的依赖。美国防部官员承认,现行大模型的高算力需求超出其能力,而DeepSeek的高效路线可能更符合实际需求。

### 三、行业影响与争议

1. **资本市场与技术路线冲击**

DeepSeek的崛起直接冲击了美国AI产业链。其开源模式和高性价比导致英伟达等芯片公司股价暴跌(如英伟达单日市值蒸发6000亿美元),并引发对算力过剩的反思。同时,其技术路径挑战了美国“越大越好”的模型开发逻辑,推动行业向效率优化转型。

2. **开源生态与地缘竞争**

DeepSeek的开源策略被视为技术民主化的典范。HuggingFace联合创始人Thomas Wolf指出,其开源特性打破了技术国界限制,可能催生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浪潮。然而,美国部分政客将AI发展视为中美竞赛,试图通过限制措施维持技术主导权。

### 四、安全争议与网络攻击

DeepSeek在美国的部署伴随激烈的网络安全对抗。2025年1月底,其服务器遭受来自美国IP的大规模网络攻击,攻击手段包括反射放大攻击、僵尸网络等,攻击指令量暴增上百倍。美国网络安全公司还警告称,DeepSeek可能被用于生成网络钓鱼工具或分析漏洞,加剧数据泄露风险。

### 总结

DeepSeek在美国的部署展现了技术全球化与地缘政治博弈的交织:

- **技术层面**:通过开源和低成本优势,迅速渗透美国企业生态,推动AI应用普及;

- **政治层面**:遭遇政府安全审查和网络攻击,反映美国对技术主导权流失的焦虑;

- **军事层面**:低能耗需求与前线部署潜力引发军方矛盾态度,既有禁令也有潜在合作可能。

这一案例揭示了AI技术竞争中效率与安全、开放与封闭的多重张力,或将成为重构全球AI格局的关键变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