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百万骑手上社保,应脱离“竞争思维”

500

【潮汐商业评论原创】

2月19日,美团发布公告,宣布将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该计划预计于2025年二季度开始实施。外界预计,此项计划预计覆盖百万左右骑手。

同日,京东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就在2月20日,饿了么也宣布,将继续落实各项新就业群体社保方案,全面加快推进外卖骑手全方位权益保障。

多家平台接连入局,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措施。但是“为骑手上社保”这一举措,也在外界引发些许争议,不少业内观点认为,这些举动是出于“竞争压力”所迫;甚至也有外卖小哥发出声音,认为这项成本可能会影响到直接收入。

但需要认知到的一点是,背后关乎八千多万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多方的参与。

尤其是对“百万骑手上社保”,不应用竞争思维来分析。相比于讨论“谁先谁后”,不如探究“如何上?谁来上?会增加多少成本?”这些更加务实的问题和举措。

只有如此,才是尊重新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和保障。做好,永远更重要。

01 多年酝酿与探索

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灵活就业大军逐渐崛起,如今已然成长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伴随着灵活就业人群的不断扩大,与之相伴的保障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外卖骑手作为灵活就业的典型代表,其工作模式与传统雇佣关系有着显著差异。他们的工作时间、地点以及服务平台都极为灵活,完全可以依据自身情况自由决定接单的时间和区域。骑手们通过平台获取劳动报酬,但从传统意义上讲,他们并非平台的正式员工。

比如根据人社部的56号文件中的“三分法”,外卖骑手就属于典型的“不完全劳动关系”。由于平台独特的用工形式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的就业方式,大量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难以与企业直接确立劳动关系,这就导致在劳动关系认定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白地带。

2021 年 7 月 16 日,经国务院批准,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将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细分为三种类型,并明确指出平台应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进行劳动管理,以满足他们对劳动保障的迫切需求。

500

但是,如何在 “不完全劳动关系” 的复杂前提下,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

依据现行政策,若没有单位承担缴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个人身份参保,仅能参加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且所有费用都需个人承担,缴费比例总计接近 30%,这个无疑是影响到新就业群体的参保意愿的。

更何况,外卖骑手并不是个独立群体,其背后更是牵涉包括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在内的八千多万灵活就业群体。如果外卖骑手社保能够“先行先试”破局,那么对几千万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改进,是有巨大的表率作用的。

因此,这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并非其中某一两家企业可以单方面决定,而是要在相关部门的统筹指导和部署下,循序渐进开展试点,总结成功经验并逐步推广落实。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22 年 7 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为集中的地区,联合几家大型平台企业开展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试点范围涵盖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等多个行业,由平台企业承担缴费责任。截至 2023 年 9 月,已有 668 万就业者被纳入保障范围。

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团在人社部等相关单位指导下,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 7 省市展开实践。针对新业态劳动者的职业特点,美团创新性地采用了 “按单缴费” 的方式,为骑手等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全面的保险保障。

从江苏方面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团还是下了比较大的功夫。截至 2024 年 3 月底,仅江苏省就已累计将 178 万名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其中美团骑手占比颇高。保障订单数高达 44.52 亿,征收保费 2.67 亿元,支出待遇 2.49 亿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

500

如果是按照广义的社会保险概念理解,这项“新型职业伤害保险”也属于社保范畴。从这个改革的进程来看,美团已经默默摸索了两年多时间。而稍晚于美团的饿了么,也是从2023年开始试点蓝骑士社保缴纳,在部分开始开展试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付出要更多,成本也更加巨大。但相比之下,京东外卖等新入局者,社保方案所覆盖的骑手数量并不算多,但引发的社会影响却要比前面两家更大。

根据媒体报道,京东将重新招募骑手、重新签署合同,并非将原有的130万外卖骑手纳入在内。不过,新入局者另起炉灶重新设计方案,可能比消化存量问题效率要更高,这也是 “后发优势”的体现。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件好事,至少引发了全社会对于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的讨论。

02 要与时俱进,更要“以人为本”

针对外卖骑手的社保改革方案,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企业,都在稳步试点推进。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前在各地施行的试点里,除了职业伤害保障取得一定进展外,在缴费责任主体方面,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领域尚未实现制度性突破。

不过,美团这次公布的方案,也令人看到了破局的可能。

长期以来,外界对于骑手社保争议最大的话题,就是养老保险。因为其涉及到跨区域统筹、劳动者主体意愿等复杂问题,迟迟未能明确。

从公告看,4月份开始美团就要将保障范围从职业伤害保险扩展到养老保险,这无疑将为骑手们提供更加全面、坚实的保障。

先看职业伤害保障政策。在过去,因灵活的工作模式,骑手们难以被传统工伤保险覆盖,一旦遭遇意外,往往孤立无援。美团创新采用 “按单缴费” 模式,骑手每完成一单,便同步积累一份职业伤害保障。这种贴合新业态劳动者工作特性的保障形式,极大地提升了骑手们应对工作风险的能力,让他们在奔波送餐的路上多了一份安心。

再看养老保险。虽然目前美团透露在搭建相关社保信息系统,尚未公布具体的缴纳方案。但如果最后试点的方案,能够突破现有制度的缺失,降低外卖骑手参保门槛并提高积极性、合理分配个人与企业成本,那么这将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也能够朝着“伤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指出:“从调研骑手需求的结果来看,此前骑手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收入、工作时长安排等方面,社保需求尚未被充分挖掘。随着美团宣布缴纳相关保障福利,这一情况或许会发生改变,后续还需持续观察。”

500

另外一个细节是,美团此次社保方案将 “稳定兼职骑手” 纳入其中,这个突破还是很大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外卖小哥同时在美团、饿了么等多平台众包跑单,那么到底是谁来牵头帮小哥上社保?如果按照以前“非完全劳动关系”下的模糊地带,那么仅缴费主体的认定就存在很大难度。

但如今按照这个“稳定兼职”的原则,也有可能由美团主动牵头来承担。这背后的信号是,或许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美团已经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方案,覆盖更多众包骑手。

正如开头所言,看待给“骑手上社保”的问题,不必按照时间“争先后”,而是要看更具体的行动,在企业和劳动者都能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落地方案,如此才能惠及数千万新就业劳动群体。

正如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内网表示,是否被“抢跑”并不重要,骑手更好才重要,“履行好社会责任,不必用竞争思维来思考。”

03 社保来了,灵活就业群体买账吗?

“骑手上社保”方案逐渐推广落地,自然也引发了外卖骑手等直接利益相关者的讨论。

有外卖骑手表示,对于这个方案比较欢迎,因为有了一份踏实的保障。但也有不少外卖骑手认为,此举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直接收入。

比如在一个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中,就有骑手小哥表示,“外卖是个流动性很大的行业,赚的是现钱、快钱,要那些干嘛?”

500

从国内诸多学者针对骑手需求展开的调研结果来看,骑手们的目光更多聚焦在收入多寡、工作时长如何安排等现实层面,此前对于社保的需求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

在去年上海人大组织的调研会上,有外卖骑手甚至在现场表示“不想要社保”。其中的原因很“现实”:灵活就业群体普遍处于高流动状态,很难按照规定在一个地方缴满15年社保。

有分析认为,尽管社保跨地区转移机制已经打通,但也不能确保其账户金额完全转移。这就削弱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参保动力。

再加上以骑手为代表的灵活就业群体普遍比较年轻,比起通过参保获得的不确定的“未来”,他们往往更倾向于优先保障眼前的生活。

这也使得在推进为骑手缴纳社保工作时,有不少技术操作细节仍需深入探究。以外卖骑手群体为例,其中大部分人拥有农村户口,因此牵扯到城乡差异以及跨区域问题。

现阶段,养老保险实行省级统筹制度,但有骑手处于跨区域劳动状态。不少骑手在老家已缴纳新农合保险。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未必愿意再额外支出这笔费用。

对于这类情况,将采取何种措施解决,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确认。这也更考验公共政策制定执行中,各方的管理智慧。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明所说:“逐步健全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必然趋势。平台企业作为8400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的核心依托力量,必须要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在各平台相继落地对骑手的保障过程中,我们需要社会给予外卖平台时间和宽容,也衷心呼吁更多企业的加入,尊重骑手意愿,为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贡献更多力量。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