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火,是不是浪潮信息的新机会?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Deep Seek的爆火,让英伟达这样的巨头也受到了极大的地震慑。然而,Deep Seek的成功,并非偶然,背后有一群非常硬核的供应商,包括在行业有着极大影响力的的A股上市公司浪潮信息。
不过,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过去几十年在高速发展中,浪潮信息也曾吃到了时代红利。但是因为其新技术、新时代的来临,目前整个行业也似乎进入了发展阵痛期,浪潮信息也未能独善其身。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领军企业,浪潮信息虽然凭借服务器、云计算等核心业务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但是在2024至2025年的市场波动中,也出现了营收增长与毛利率下滑的背离、投资者信心波动、技术转型压力等问题,原本潜藏在冰上以下的各种发展危机,也逐渐浮出水面。
而通过梳理浪潮信息的业务逻辑与市场环境,我们也可以对这家IT巨头在数字化浪潮中的深层危机窥探一二,并且从中发现,浪潮信息突出重围的可能性。
营收扩张与盈利能力的失衡
作为信息产业的领头羊,浪潮信息也曾经赶上了时代的红利,但是如今也逐渐陷入了毛利率持续走低、规模与利润存在巨大剪刀差的困境之中。
例如,2024年,浪潮信息的营收仍在增长,但其毛利率却连续三年下滑,从2021年的18.7%降至2024年的13.2%。据分析,浪潮信息的毛利率下滑,原因是复杂多样的。
首先,在成本方面,由于全球芯片短缺,服务器核心部件采购成本大幅上扬。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浪潮信息的产品定价也十分受限,其成本与售价也面临双重挤压,目前的处境也异常艰难。
其次,浪潮信息近年的存货压力也不断加大。据其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公司存货规模达240亿元,同比增长15%。而且,其部分产品因技术迭代迅速,面临严重贬值风险,这对公司资金周转和利润空间也带来了双重打击。
再次,由于其业务结构失衡,公司的盈利能力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据了解,在浪潮信息的业务构成中,低毛利的硬件销售占比过高,而高附加值的云计算服务与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增长未达预期,也让公司的盈利能力受到制约。
不过,在业绩表现不佳之时,浪潮信息的股价也有逆势上涨之势。据媒体报道,2025年1月,浪潮信息股价逆势上涨 5.02%,但其29.27倍的市盈率,也引发了市场争议。
据观察,投资者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是其利润复苏乏力。相关数据显示,公司净利润率长期徘徊在3%-5%,甚至尚未恢复到2015年的水平。
而在AI等高增长领域,由于浪潮信息的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太长,导致其短期内难以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因此,该部分业务也是入不敷出,投资者对其利润复苏的前景,也略显信心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浪潮信息还存在股东结构过于分散的潜在问题。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公司股东总数突破30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下降,短期交易行为增多。
这也意味着,浪潮信息的投资者,或许是投机者居多。很显然,这将会加剧其股价波动,也让市场对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产生疑虑。因此,也有一种声音认为,浪潮信息陷入了营收扩张与盈利能力失衡的增长困境之中。而且,其市盈率与业绩预期存在着严重错配。
也有人认为,投资者对浪潮信息的态度,或许是因为AI赛道的持续火热,而浪潮信息却无异于为这个新兴赛道提供“基础设施”。在信息技术赛道,没有人会否认AI智能科技的影响力。而浪潮信息作为相对传统的信息产业的玩家之一,显然也不会错失这样的时代机遇。
不过,虽然在通用服务器市场,浪潮信息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只是,这一优势却未能转化为浪潮信息在AI算力领域的先发优势。较为明显的表现是,浪潮信息与英伟达、AMD等国际巨头相比,通过AI加速其芯片研发的进度,严重滞后。
由此也导致了,浪潮信息2024年的AI服务器市占率,较2022年下降2.3%。而在行业大潮之下,浪潮信息在这个细分赛道的市占率不升反降,主要归因于两大核心问题。
其一是研发投入强度不足。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浪潮信息研发费用率仅为7.8%,低于行业头部企业10%的平均水平。众所周知,AI赛道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赛道,一旦其研发投入不足,就会导致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步伐迟缓,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其二是在AI框架、算法工具链等软件生态建设上,浪潮信息尚未形成与硬件深度融合的技术壁垒。这也导致了,浪潮信息还存在生态协同短板。由于其软硬件之间的协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也极大的限制了浪潮信息AI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行业需求结构变化,浪潮信息如何应对不确定性?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加速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增长25%,但需求正从传统数据中心向边缘计算、智能终端转移。
然而,浪潮信息当前的业务却依然过度依赖大型云服务商采购,对中小企业碎片化需求响应不足。例如,其边缘服务器产品线营收占比不足5%。相对之下,华为、新华三等竞争对手已在该领域布局更完善的技术方案。
除此以外,外部行业环境与地缘风险的变化,正在让浪潮信息面临潜在危机。一方面,中国服务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行业集中度逐渐降低。数据显示,中国服务器市场CR5(前五名市占率)从2020年的75%降至2024年的68%,而新兴厂商则通过价格战抢占份额。
由此也导致了,浪潮信息同时面临着新老厂商带来的双重压力。例如,华为、新华三等传统巨头凭借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打包销售模式,不断蚕食浪潮信息的客户群体,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压力倍增。
另一方面,除了同一赛道的实力玩家在与浪潮信息抢夺市场外,行业跨界竞争者的冲击,也让浪潮信息的市场份额受到冲击。
肉眼可见的是,互联网企业自研服务器比例不断提高,阿里云、腾讯云等自研芯片占比已达 20%。而这些跨界竞争者凭借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也严重威胁到浪潮信息的市场份额。
除此以外,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不断升级,浪潮信息高端GPU供应链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2024年,其关键部件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45天,较2023年增加8天。
尽管公司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但自主芯片性能与进口产品仍存在代际差距,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浪潮信息的破局路径:从规模驱动到价值重构
位居相对传统的服务器与云计算赛道,浪潮信息的盈利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业绩增长空间。因此,业内人士认为,浪潮信息的破局关键在于,优化其盈利模型,也即向服务与解决方案转型。
而借鉴IBM戴尔等企业的成功转型经验,浪潮信息或许需提高软件与服务收入占比。例如,业界较为普遍的订阅模式,也可能为浪潮信息的商业模式变革带来积极的影响。
因为这种模式,可以以订阅形式向中小企业开放,降低客户初始投入门槛,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针对金融、医疗等重点垂直行业,浪潮信息还可以通过深耕垂直行业,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从商业化层面进行突破。例如,浪潮信息可以为银行打造 “算力 + 风控模型” 一体化平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升客户粘性和产品附加值。
「于见专栏」认为,浪潮信息破局的关键还在于,通过不断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来逐步构建技术生态,从而完善其商业化路径,实现业绩层面的提升。
例如,通过联合研发的模式,可以与寒武纪、壁仞科技等国产芯片企业合作共建 AI 算力联盟,共同攻克技术难题,降低对进口芯片的依赖,提升在AI 算力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
而且,浪潮信息还可以加强开源社区建设,通过开源服务器操作系统,吸引广大开发者参与,增强技术生态的粘性和活力,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技术社区。
实际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海外市场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浪潮信息如果避开欧美市场壁垒的锋芒,将战略重心向东南亚、中东等 “一带一路” 区域转移,也将会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的想象力。
例如,2024 年,公司在泰国数据中心项目的成功落地,就初步彰显了其区域化战略成效。与此同时,公司还需大力加强数据合规团队建设,积极应对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等国际监管要求,确保在全球化进程中合规运营,降低潜在风险。
只是,与行业巨头抗衡,浪潮信息依然任重而道远。而从规模驱动到价值重构,也便成了浪潮信息不可多得的发展路径。
结语
浪潮信息面临发展挑战,可谓是中国IT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一个缩影。而且,其挑战既源于内部盈利模式与技术路线的路径依赖,也受到外部竞争环境与地缘政治复杂变化的深刻影响。
因此,有人认为,目前浪潮信息,依然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而在未来,浪潮信息只有彻底摒弃 “重硬件、轻生态” 的传统思维,才能在技术创新与商业逻辑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才有可能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中重塑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