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一通臭骂让欧洲肝颤?不,欧洲更恐惧俄罗斯
最近,美俄就俄乌冲突展开谈判,可欧洲却被排除在核心决策圈之外,这让美欧矛盾愈发激烈,不断升级。屋漏偏逢连夜雨,2月14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演讲,火力全开,对欧洲进行了猛烈抨击。他称欧洲在“基本价值观”方面出现倒退,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俄罗斯或中国,而是欧洲国家自身对言论自由的压制,以及在移民问题上管理不力。
2025年2月14日,德国慕尼黑,万斯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讲话。(图源:视觉中国)
在笔者看来,万斯的这番言论,可谓 “一箭双雕”。一方面,是讲给欧洲的右翼同行听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讨好特朗普以及国内支持“MAGA”(美国优先)的群众。
特朗普背后有着强大的右翼势力支持,而这种右翼思潮在欧洲也有不少呼应。德国选择党、法国国民联盟、意大利力量党等,都带有类似的政治倾向。特朗普政府自然渴望在欧洲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如果欧洲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右翼实现同频共振,那么美国右翼的根基无疑会更加稳固。
极右翼抗议者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参加反移民示威活动。(图源:路透)
然而,当前欧洲总体上是左翼势力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欧洲的右翼政党面临着重重挑战。比如在一些选举中,右翼政党即便首轮表现出色,后续也常被其他政党联合压制。万斯指责欧洲所谓的自由存在问题,认为相对于“白左自由”,右翼受到了限制,甚至处于一种“专制”的环境中。这一番言论,无疑是对欧洲内部右翼同行的有力声援。
此外,万斯或许还打着为自己政治前途铺路的算盘。万斯出生于1984年,正值政治抱负高涨、渴望大展宏图的黄金时期。他对欧洲的这顿臭骂,虽然把欧洲的领导人和媒体气得够呛,但却成功赢得了他想要讨好的那些人的掌声,达到了预期的政治目的。
最近特朗普与俄罗斯进行和谈,为何会引发欧洲的强烈反对呢?从历史角度追溯,欧洲人对俄罗斯的印象向来不佳。近代以来,俄罗斯多次镇压自由主义革命和民族主义运动,这使得欧洲人普遍觉得俄罗斯文明程度较低。就连马克思这样先进开明的知识分子,对俄国的评价也很低,将其形容为“各民族的监狱”
和“欧洲的宪兵”。再加上冷战的阴影长期笼罩,欧洲对俄罗斯既充满蔑视,又心怀恐惧,尤其害怕俄罗斯的重型装甲部队横扫欧洲。在俄乌冲突中,欧洲对俄罗斯的反感程度甚至超过了美国民众。这种态度也影响到了中欧关系。笔者接触的一些欧洲朋友,一见面就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即便笔者向他们解释中国保持中立立场,他们还是固执地认为中立就是支持。基于这些因素,欧洲极其希望乌克兰在俄乌冲突中取得胜利,而不是屈辱地投降。
美俄两国代表团18日在沙特会晤,协商乌克兰危机等问题。(图源:美联社)
除此之外,欧洲内部矛盾丛生。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在科技领域逐渐落后,社会文化呈现分裂状态,观念也十分混乱,这些问题导致欧洲内部难以形成团结统一的声音。一旦失去美国的保护,面对俄罗斯的挑战时,欧洲就会深感自身力量的薄弱。这也正是特朗普敢对欧洲指手画脚的原因所在。
美国存在绕开欧洲与俄罗斯单独签订和平协议的可能性,这种做法再次引发了欧洲对自身未来安全的深切担忧。摆在欧洲面前的道路有两条:一是推进“战略自主”,建设“欧洲军团”,构建由自身主导的安全体系,从而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二是继续在北约框架下加强合作。在笔者看来,尽管法国试图改变欧洲在战略上的被动地位,积极倡导
“战略自主”,但欧洲其他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看法不一。而且,建设“欧洲军团”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以欧洲目前的财力状况,能否负担得起这笔巨额财政支出还是个未知数。所以短期内,欧洲想要实现“战略自主”困难重重,大概率还得在北约的框架下寻求合作。
欧洲军团联合军演资料图。(图源:互联网)
对于欧洲而言,理想的局面是美国促使乌克兰保持中立,俄罗斯也不再寻求控制乌克兰,同时欧洲能得到美国的安全承诺,如此一来,欧洲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即便欧洲整天和美国 “闹离婚”,但实际上大西洋关系依旧会保持相对稳定。
美欧之间的矛盾最近闹得沸沸扬扬,和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矛盾性质截然不同。美欧本质上还是“一家人”。特朗普和万斯对欧洲大发雷霆,劈头盖脸地训斥,但这更像是“家里人”之间的争吵。而他们跟普京讲话时如此客气,是因为想拉拢普京,本质上还是把普京当作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