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铁梅,我想冲她喊妈了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48岁妈妈和28岁女儿在医院妇产科偶遇……真怀孕的竟是妈妈?
这抓马的一幕来自最近芒果刚开播的新剧,《180天重启计划》。
改编自豆瓣阅读连载小说《180天陪产计划》。
是的,中年妈妈辞职生娃,让青年女儿陪产。
这略显“倒反天罡”的故事着实新鲜,最让人眼前一亮的,还属吴越饰演的这位48岁二胎妈妈。
恭喜内娱,继王铁梅之后,国产影视妈妈又解锁了一款“教科书式”妈妈——
一身反骨的吴俪梅。
会发现国产影视妈妈们,很多动人的点往往在于那些“不像一个妈妈”的瞬间。
当她们的困境被更多人看见,我们总在期待她们迸发更多出逃的勇气,自己做自己的主。
《好东西》里的王铁梅,把自己的真实私生活写进公号文章,对“单亲妈妈必须过得很苦吗?”进行一次有力反驳。
她只是陈述事实,但在“做妈不能这样”的语境下,就显得“叛逆”。
《出走的决心》里的李红更彻底,在一种单一压抑的牢笼式过法中苦熬半生,终于迎来一次中年“叛逆”,初尝自由的滋味。
而《180天重启计划》里的吴俪梅,不是中年反骨,而是活出整个“脱轨”人生。
在社会时钟的各大节点上,她每个选择都“踩不准”。
上大学时,家人满心期待她拿高文凭找份好工作。
可发现意外早孕后,她还是中断学业,不顾家人反对和男友结婚,畅想着过上崭新的生活。
青年吴俪梅是由长发版周雨彤扮演
等住上大房子,当起家庭主妇,她又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离婚独自抚养孩子。
开启单亲妈妈生活后,人们以为她要么发奋图强变身事业女强人,要么一心扑在孩子的教育上,成了面目可憎的强势妈妈。
然而她鸡的不是娃,而是她自己。
重新念书后考上理想的中文系,找到理想的文学编辑工作,在一家出版社当合同工。
多年后再次进入婚姻,中年夫妇的生活故事在都市剧里往往都沦为儿女的背景板,但吴俪梅折腾的还是自己的事。
20岁时那道“孩子和学业二选一”的单选题,在她48岁那年再次上演。
一边是因为她怀孕,出版社决定不续约,工作可能不保;一边是当超高龄产妇,身体得遭罪。
周围人自然都劝她把身体和工作都保住,可她却想辞职生二胎。
吴俪梅很多选择都脱离了社会和家人期待的既定轨道,功利点看,有些选择不够理智,让人费解、惋惜,想劝她别那么“叛逆”。
在吴俪梅的妈妈眼里,她就是不省心的倔驴女儿。
原本给她规划好了一条让她继续深造的路,在收到她的录取通知书那天,就已经兴奋到畅想着供她继续读书。
可吴俪梅还是辜负了妈妈的期待。
吴俪梅也是女儿顾云苏(由短发版周雨彤饰演)眼里的叛逆妈妈。
听到吴俪梅为了生二胎辞职,顾云苏跑去找医生了解超高龄产妇的生产风险,只是不想她到头来身体和工作哪头都没顾上。
于是,她又辜负了女儿的期待。
但吴俪梅从不辜负自己。她的“脱轨”人生,每一步都稳稳走在为自己而活的路上。
不被外界左右,她的人生每个决定都由她自己做主,由她亲自试错。
之所以决定生二胎,一来是因为出版社不跟她续约,她据理力争无果,便索性跟家人说是自己主动辞职。
二来,是因她二婚后依然相信爱情,衡量过自身身体条件和家庭环境才做了这个决定。
《出走的决心》里,“看看日子还有没有别的过法”,是李红出走前带着期待的谨慎试探。
吴俪梅也总在每个让她觉得不舒服的时刻,不停自我追问。
虽然追问不一定能精准指引她走向理想的捷径,却能提醒她:
别被困在所谓的传统“正轨”上。
所有人都替她惋惜“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吴俪梅却早已学会一键重启,重新洗牌。
可想而知,在传统复杂的中国式家庭关系长大,吴俪梅走过的这段路不免流言遍布。
她却不为此所困。
未婚先孕/单亲妈妈必须过得很苦吗?
这个问题连新时代女性王铁梅都曾被炮轰到暴露脆弱一面,陷入自我否定。
但吴俪梅不玩他们的游戏,而是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在90年代的小镇上,女大学生因未婚先孕中途辍学,算是一桩不可外扬的“家丑”。
婚礼上,父亲觉得丢脸装病缺席,亲戚小声嚼舌根。母亲更是恨铁不成钢,迎宾时看到她的笑容忍不住骂她没脸没皮。
吴俪梅眼里蓄满委屈,还是一脸笃定地说——
“今天是我的大喜日子,我就是想笑”。
与其说是赌气,不如说,那时的她就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内心秩序。
在我自己的婚礼上,我拥有想笑就笑的自由。
离婚后生活稳定下来,吴俪梅得空总会穿着漂亮衣服踩着高跟鞋去舞厅跳舞,但这在当时邻居看来却是标新立异的出格行径,背后不免被乱嚼舌根。
若跑到自家门口贴脸开大,侵犯到了自己的领地上,吴俪梅也会用自己的规则——一盆冷水,把她们赶出去,守护自己一片净土。
吴俪梅叛逆的内驱力,不是为了反叛什么,只是源于自身的敏感。
当全职妈妈期间,她能清醒意识到自己开始不自觉讨好丈夫,也能准确表达自己的不适。
和丈夫多次商量无果,扭头看他睡得死沉,她明白,丈夫敷衍安抚背后的真相是,只一味说服她当一个顺从的妻子,哪管她还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吴俪梅。
无视她的需求,听不见她的声音,吴俪梅这才果断离婚。
吴俪梅和丈夫偷偷离婚后,尚不知情的吴俪梅妈妈曾这样“祝福”她——
既然是你们当初自己选的路,就要把日子过好,不然挺丢人的。
当然吴妈妈这话本意是为敲打女婿,让他好好过日子珍惜吴俪梅。
丈夫更是拿这话来当拖延吴俪梅离婚的挡箭牌,料定她为了顾全面子不敢反抗。
但吴俪梅立马识别出其中的绑架意味:
为什么要为了打别人的脸而让自己委曲求全?当初自己选错路,再换一条试试又如何?
比起面子,她显然更看重“里子”:自己的人生不需要去向谁求证,只需要对自己负责。
难得的是,她是一个个体感知强烈的人,成为了妈妈后,也是一个会给自己寻找幸福感的妈妈,不被母职绑架。
从家庭主妇生活解放出来后,她整个人有了色彩和朝气。下班后接孩子前的一个多小时也要去舞厅跳舞,享受独属自己的自由时间。
在容易使人麻木的既定轨道上,敏感是比叛逆更具有主体意识的特质,能帮助个体“自我纠正”生存路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吴俪梅正是这个时代需要的“醒来的女性”。
她的敏感,让她感受到所谓“正轨”不是唯一正确的、普适的活法,而需自己去探索独属于个体的最佳方向。
《好东西》结尾,女儿王茉莉随口就能念出王铁梅多年前写过的新闻报道。
这段记忆连铁梅本人都忘了,却被女儿有心熟记。
有时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无声但有形。
吴俪梅给顾云苏提供了一种女性生存的范例,让她知道有一种“感受型”生存方式。
所以让顾云苏在学习上不必力争上游,找到热爱的东西比成绩本身更重要,也不必为他人眼光所累,人生不只有一条轨道,甚至可以不走轨道。
而顾云苏也成长为一个个体感知强烈的人,拒绝前男友安排的所谓让人羡慕的人生。
“敏感”作用在这段母女关系上,除了甄别自己不想要什么,还能读懂对方想要什么。
敏感的人往往因疲于应对刺激,陷入自怨自艾。
但吴俪梅不会,她的敏感有“趋光性”,驱使自己摸索新的生机,这种“求生欲”却很容易被误解为叛逆。
但知母莫如女,吴俪梅的这点“求生欲”,只被同样敏感的女儿捕捉到。
就像顾云苏小时候问她为什么喜欢去舞厅,看到妈妈谈起跳舞时脸上的神采,她顿时理解了——
因为妈妈想去被人喜欢。
从此她开始支持吴俪梅去舞厅,因为妈妈只有开心,才会更加喜欢自己一点。
吴俪梅的出现,给传统中国式家庭关系注入了一些自由的新规则。
她自然因“脱轨”人生吃过很多苦,但不会把苦味渗透到女儿身上,更不会用自我感动式牺牲绑架女儿。
就像吴俪梅的名字里都比普通的“吴丽梅”多了个单人旁,她身上的女性主义不只在于“女性”,更是一种超越性别的“个体主义”。
吴俪梅和顾云苏的相爱相伤,也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碰撞与磨合,既避免不了互相刺痛,但又给足彼此尊重的空间。
每当俩人越吵越远,不凌驾对方意志的关心、对彼此透彻的理解,又总能把她们拉近。
除了“让自己重新喜欢自己”,母女俩也不约而同在“让彼此重新喜欢自己”这事上不遗余力。
顾云苏虽反对妈妈生二胎,却没有强制替她做决定,而是缠着医生了解高龄生产的风险,上网查阅专业名词,把她的各项异常指标烂熟于心。
而当顾云苏爱情事业双双受挫时,也只有吴俪梅才懂女儿的编剧梦,偷偷把她的自传体小说整理好,交给影视公司,给了女儿一个大惊喜。
即便是母女,“懂对方”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特异功能。
正因为自己曾不被上一代理解,才更愿意主动理解下一代。
别忘了,妈妈也曾经是女儿啊。
更别忘了,在妈妈、妻子、女儿这些身份之前,她首先是她自己——
一个辍学结婚生子,离婚重修学业,一边独自带娃一边跳舞打扮,48岁还要辞职生二胎的叛逆女人。
一个活得灿烂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