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学时期的偏远山区村里还是挺穷的,经历过小学学费还需向同村老师借的囧境
【本文来自《左玮:打开课本全是图画,现在的教材是怕孩子学到知识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山南花烂漫,山北雪皑皑。
我自己就是沿着村、镇、县级市这样子出来的,看到你的贴文,蛮有感触的。
我们那儿不算贫困地区,但是,小学时期的偏远山区村里还是挺穷的,起码我经历过小学学费还需向同村老师借的囧境。那时候家里是真没钱,印象中好像是要等到卖猪或者卖粮之后才有钱。
初中就开始寄宿。每周末回家一次,周日下午就带着几天的菜量(腌菜炒肉、豆子、花生等不容易变质的熟食)、扛着一小袋米返校了(去学校用饭盒蒸饭,每个宿舍一个铁架)。因为不会骑自行车,所以,经常扛着或者抱着一小袋米走上四十多分钟(雨天艰难点),臂力、脚力也练得还行。碰到镇上的赶集日,父母也会带东西去学校。
高中在县城,自带伙食费去食堂购买。
就个人而言,我现在还是有点怀念那段寄宿生的日子,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五点多就起床、早操、晨读……午睡……晚自习到九点、十点,科任老师也会轮流陪到那时候。
由于作业或者班级评比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也被拧过耳朵、罚过站。这些事情如果放到今天的教学环境里,且不说教育系统内部会如何处理,光是网上那些抨击舆论就够老师喝一壶的。
不知道是不是某种先天观念,同事们普遍都说那时候的老师更负责。时移事易?
我小学、初中、高中用过课本应该全部都还在,卷子应该部份还在。等以后用的着的时候,我把它们带出来,先自己“回炉”几遍,看看能不能当好第一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