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赔100万到开火9家店,30岁咖啡店主重启人生

500

“2014年做精品咖啡,赔了100多万。”

“最难的时候,买寿险为给家人留个保障。”

“沉下心回归本质,反而找到风口。”……

这是一个贵阳咖啡人的真实故事,创业7年,辞了公务员的铁饭碗、开过餐饮店、卖过保险,负债100多万后涅槃重生,从1家到开火9家店。

他怎么做到的?(以下内容整理自陈枭龙自述)

500

500

从贵阳到上海

来回“打飞的”学烘焙豆子

我大学读的警校,2012年考进了省监狱系统,接触咖啡实属机缘巧合。

当年我的妻子开了一家奶茶店,为了把产品做出差异,决定引入咖啡、红酒等元素,我开始陪她学习咖啡。

2013年的一天,我们在重庆偶遇了一家精品咖啡馆,正是从这天起,我的咖啡之路真正开启。

店老板拿自烘的豆子给我喝,热情地向我介绍豆子的风味、工艺,我当时完全就是个门外汉,听不懂也聊不下去,尴尬的同时觉得自己“有辱咖啡”。

500

工作证明

回家后我立马就入手了一台烘豆机,当时的想法很直接——要干就干到底。

事实上,当时我既不会做咖啡,也不会烘豆子。

妻子是我的第一任咖啡老师,她考了SCA国际咖啡师资格证,同时也学了当时热门的Seesaw咖啡专业培训课,她带我入了门。

烘豆是一件很难的事,没有途径学也没人交流,我一开始只会跟着说明书操作,求路无门时,还在微博、百度贴吧找教程,几乎用遍了所有能想到的方法。

500

烘豆,仅做图示

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一次展会上,我通过展商辗转联系到江承哲老师(折石咖啡创始人,国际知名SCA咖啡讲师),开始了正式、系统的烘焙学习。

当时我还没辞职,住在贵阳,每周休息日去上海上课,来回“打飞的”,这么坚持近1个月,有了一些烘焙经验。

这时候我还没想过,日后会为了咖啡创业,辞掉公务员的铁饭碗。

500

第一次创业做精品咖啡

一分钱没赚,倒赔100多万

妻子经营的奶茶店加入咖啡、红酒元素后,效果意外不错。

在陪她学做产品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咖啡市场的潜力,想着自己也掌握了一些皮毛,踌躇满志决心大干一场,于是在2014年,开始了第一次创业。

500

第一家店和考的证

当时贵阳的咖啡市场并不成熟,第一家星巴克还没开进来,属于本地精品咖啡的起步阶段,我和合伙人考察后,决定做“精品咖啡”,选择了一个比较小众的赛道——手冲咖啡。

16万转让费、10万装修、交三押一的房租8万、门店装修误工费6万、买咖啡机8万、磨豆机5万、冰柜5000、软装3万……店还没开业,就投了将近60万进去

当时的我们信心满满,自以为踩在了时代的风口上。但谁也没想到,店刚开始营业,星巴克就开进了贵阳。

咖啡市场发展得太快了,但当时精品咖啡还只是极少数人的选择,我们的定位超前,脱离市场需求,注定失败。

500

手冲,仅做图示

雪上加霜的是,经营过程中遇到财务危机,在日益增长的房租压力以及竞争加剧下,2017年我们离开了市场。

一分钱没赚倒赔100多万,我爸为了给我还款,甚至抵押了唯一的房子。我不甘心,这一年我30岁,辞了狱警的铁饭碗。

跌入谷底的我迫切想要证明自己,但结果总事与愿违。

500

最难的时候

我给自己买了大额寿险

在购买了人生第一份以身故为给付条件的保险后,我开启了第二次创业,当时想的是,如果不能翻盘,200多万的寿险也能给家里留下保障。

事实证明,坑是踩不完的。

2018年、2019年,我陆续做了当时热门的西式快餐和中式辣子鸡火锅。总觉得踩中风口实际上什么也不是,最终还是迫于房租压力和团队能力不行以失败告终。

500

餐饮创业、投入保险行业

2019年底疫情来了,我歇了创业的心思,为了养家糊口投入保险行业,成为一名保险经理人。

我总觉得,老天在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户——卖保险我卖得很好,还认识了现在的合伙人。

当时在贵阳,精品咖啡动辄30元起步,普通消费者根本喝不起,再加上之前创业失败,烘焙设备都还在,盘算成本后我和合伙人一拍即合,决定开一家价格不贵、人人都喝得起的咖啡馆。

当时想法很简单,如果不赚钱,我们俩每天每人喝3杯,付3杯的钱进去保个本。

500

2021年疫情还未结束,我们的第一家SeekSeeking在一个社区的巷子里开业了,10平米左右房租每月1800元,本着低成本、高品质的原则经营,没有请员工,就我和合伙人自己上。

前三个月收入少得可怜,每天营业额200~600元,没给自己发过工资,只想先存着。

后来逐渐地邻居多了起来,认识我们的人也多了起来,每天买一杯的客人也有了,大家熟悉这个价位,开始从陌生人变成熟客,第一家店就这样火了。

从一天几十杯到后面一天能卖出三四百杯,老天开得这扇窗户成了我重新开始的门。

500

门店开始排队

500

沉下心重新出发

我终于尝到了一点甜头

随着第一家店渐渐出圈,慕名而来的客人再次给了我信心,尝尽百苦,我总算尝到了一点甜头。

想到此前的多次失败经验,我早已没有最初创业时的兴奋,沉下心复盘运营经验。

咖啡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控制成本走小店模式,深植社区场景,房租控制2000元以下。我们店的大部分咖啡价格在20元以下,最便宜的8、9元一杯,堂食还能再减3元。

尽管店址偏僻,这种经营策略下,也积累了不少回头客。

同时我们把资源尽可能地向产品倾斜,sku做减法,不提供手冲和特调,只卖美式和奶咖,不定期准备世界顶级的coe获奖瑰夏进行“成本价+6元”售卖,6元的利润捐赠儿童免费午餐。

500

尊重市场,但不要被市场裹挟,比如我们设置了这个价格规则,就要遵守它。9.9元咖啡盛行的时候,顶住压力不卷价格,咖啡生豆疯涨时,依旧保持初心。

想清楚要怎么做以后,创业之路似乎没那么难走了。后来又开了第二家、第三家……直到走出贵阳。

SeekSeeking 能有今天真的不容易,为了不陷入之前的运营坑,我也尝试了很多方法。

比如坚持在每一家新店开业时“千杯咖啡”只送不卖,不“道德绑架式”的打卡、写好评。重庆店开业时,3天送了2100杯咖啡,营业额从活动结束的8000元/天,到后来稳定在3000元+/天。

500

2022年“咖啡+”模式大热,我们尝试做“汉堡+咖啡”双品类店型,产品一推出就得到大波好评,汉堡占据营收的一半以上。

我从不忌讳“可能会失败”,也很感恩现在每一天过得都比最惨的那一天好。

2024年1月28日,我还完了最后一笔欠款,如释重负,我的人生可以从零开始了。

对于SeekSeeking的规划,短期不要倒闭、长期一直存在就好。无论怎样,只要还有喜欢我们咖啡的客人,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500

陈枭龙的故事,就像咖啡发展浪潮中一粒倔强的豆子,历经烘焙的焦灼与萃取的淬炼,最终释放出醇厚的回甘。

咖啡是苦与甜的辩证,创业亦然。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风口”不在盲目追新,而在用诚意连接每一杯咖啡的温度。或许正如他所言:“只要还有客人需要,我们便一直存在。”

希望所有咖啡人,都能在沸腾的市场中,做一杯不被稀释的热爱。

站务

全部专栏